预见性护理对老年重症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2021-10-16 06:10陈基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年8期
关键词:预见性心功能心肌梗死

陈基民

(福建省立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1)

冠心病属于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类型,近年来血小板聚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斑块破裂发生率日益增高,病情呈现为重症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等相关并发症的概率比较高,还会引起动脉血栓、心肌缺血、冠状动脉阻塞等相关情况,甚至可能会猝死[1]。在老年重症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治疗时因缺乏对于疾病的认知,在陌生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心绞痛等相关症状会反复发作,还有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安、烦躁等负面情绪,导致临床治疗效果加重,因此需要给予患者预见性护理服务措施,进行多种类型并发症的有效防治,帮助老年患者进行身心状态的调整[2]。为此本文选取70例老年重症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分析评估预见性护理模式对于患者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选对象均为本院确诊为老年重症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患者,共计70例,研究展开时间为2020年1-10月,选用方便抽样法均匀划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研究内容经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1)采取常规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方式,结果表示纳选对象体征及临床症状与老年重症冠心病心肌梗死相符合;(2)患者年龄均大于60岁;(3)患者均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因其他原因诱发心肌梗死者;(2)精神状态异常、意识模糊者;(3)治疗期间不能积极配合;(4)一般资料不完整。

1.2 方 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内容包含进行患者心率、血压等指标数值的密切监测,询问患者日常生活中心绞痛发作情况以及具体身心感受,依照医嘱合理应用尿激酶以及利多卡因等相关药物,对患者展开实时心电监护,准备好抢救物品,为患者创建良好的治疗环境。

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展开预见性干预措施:(1)构建预见性护理小组:由责任护士、护理人员以及护士长和科室主任组成预见性护理小组,查阅现有的老年重症冠心病心肌梗死病例资料,结合小组成员的临床经验,指定针对性、系统性的预见性护理方案,在护理期间依照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进行护理方案的调整。(2)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在和患者接触时询问身心状况,掌握心理情绪以及精神状态,尽早展开对症心理护理干预,多和患者交流,引导患者主动诉说心中感受,掌握其心理情绪以及精神状态,嘱家属给予患者足够的鼓励和陪伴,以便于患者充分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告知患者重症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病原因以及具体治疗措施以及护理期间积极配合的重要意义[3]。(3)饮食指导:患者在长时间卧床、长时间用药以及不爱运动等因素的影响下会有诱发便秘等不良症状,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引起心脏破裂致死、心律失常,为此告知患者饮食清淡的重要性,多进食低盐低脂、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遵循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加强戒烟戒酒的重视程度,此外告知患者增加饮水量,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出现便秘等不良现象。(4)并发症预见性管理:定期进行病房消毒,及时更换衣物和床单,每间隔2h帮助患者更换体位一次,清洁皮肤组织,进行受压组织的适当按摩,预防深静脉血栓以及压疮等不良现象,指导患者早晚刷牙,餐前、餐后进行口腔清洁,避免出现口腔黏膜破溃现象,此外叮嘱患者切勿憋尿,定期进行会阴部的清洗,预防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等相关症状,对于出现血压剧烈波动、心跳加快等症状的患者及时告知主治医生,进行体征指标的密切监测[4]。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以及生活质量,心功能指标包含心搏指数(SI)、心脏指数(S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生活质量评估内容包含生理功能、躯体状态以及社会功能和负面情绪,评估工具为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分值越高即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值使用SPSS22.0展开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展开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展开χ2检验,表示为n(%),P<0.05表示研究数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中包含男性26例,女性9例;患者年龄61-84岁,年龄均值为(72.21±3.82)岁;病程为2-16年,平均病程为(9.64±1.45)年。观察组中包含男性25例,女性10例;患者年龄60-84岁,年龄均值为(72.36±3.75)岁;病程为2-15年,平均病程为(9.15±1.36)年,数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心功能指标分析对比

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心功能指标评估结果比较(±s)

表1 两组心功能指标评估结果比较(±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35 35 CO(L/min)4.97±0.42 3.72±0.43 12.303<0.001 CI(L/min/m2)3.44±0.47 2.41±0.39 9.977<0.001 SI(mL/m2)44.67±5.46 38.46±5.19 4.877<0.001 LVEF(%)63.82±5.32 55.36±5.47 6.559<0.001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估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远高于对照组,组间数值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估结果比较(±s,分)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估结果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35 35生理功能74.64±5.44 69.46±6.46 3.629<0.001躯体状态72.46±7.11 64.72±6.28 4.827<0.001社会功能80.16±7.88 73.98±7.96 3.234 0.002负面情绪83.13±6.26 77.27±6.46 3.854<0.001

3 讨论

老年重症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及致死率比较高,因老年患者自身身体机能逐步退化,导致患者机体耐受能力有所降低,因此在病情发展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概率较高,再加上患者对于疾病知识的认知不够,对于患者预后、生活质量以及康复效果产生直接影响[5]。

此次研究结果表示,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生活质量、心功能指标数值都具有明显优势(P<0.05),分析原因如下:预见性护理模式属于现代化护理模式的一种,在操作期间遵循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能够促使患者在护理期间对于可能存在并发症提前预测,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于降低不良反应具有直接影响[6]。在老年重症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期间应用预见性护理模式针对患者疾病发展情况、病情规律以及护理程序展开综合分析判断,针对病情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对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促使患者尽早恢复[7]。

综上所述,将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老年重症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中取得的效果较为理想,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以及预后效果具有积极意义,可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值得临床上借鉴和推广。

猜你喜欢
预见性心功能心肌梗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接种新冠疫苗中的应用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综合康复护理对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