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2021-10-16 06:10黄晓愈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年8期
关键词:肺心病心肺心衰

黄晓愈

(泉州市第一医院,福建 泉州 362000)

慢性肺心病是肺组织结构、功能异常导致肺动脉压力上升,伴随心衰的一种慢性心脏疾病,主要症状表现为乏力、呼吸困难、劳动耐力下降等。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以老年患者为主,病程长、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该疾病发病率约为0.46%,对我国国民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威胁[1]。临床治疗措施主要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感染、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降低肺动脉压等,改善心肺功能,为提高治疗效果,需加强护理工作。整体护理是现代护理理念下诞生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主体开展一系列护理活动,能充分更满足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护理要求。研究显示,整体性护理用于慢性疾病护理中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2],为彰显整体护理的优越性和有效性而进行本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简单随机抽样法纳入70例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病例选取起始时间为2019年5月,截止时间为2020年7月,以抽签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和护理组(各35例)。

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慢性肺心病的诊断标准[3]且经过血气分析、心电图检查确诊为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2)临床资料完整;(3)患者意识清醒且可独立思考;(4)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恶性肿瘤疾病患者;(2)先天性心脏病;(3)凝血功能障碍;(4)依从性差;(5)妊娠期或者哺乳期障碍;(6)精神疾病患者。

1.2 方 法

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入院时接待,指导其常规体查,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记录,遵医嘱给药,合理安排饮食。

护理组采取整体护理。(1)入院干预。安排患者入院,详细介绍病房及周边环境,介绍医护团队和相关规章制度,让患者熟悉环境和人员,为建立良好关系奠定基础。发放入院手册以及疾病健康教育手册,详细介绍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的基础知识,针对患者提出的疑问及时解答,解除疑惑,纠正错误认知,使患者能积极配合医护工作。(2)病情护理。住院期间,需密切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患者是否清醒,若发现异常须立即处理。注意观察并记录每天尿量、性状以及颜色。若呼吸困难需立即吸氧。重症患者需动态检测心电图变化。输液期间需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控制滴速,密切观察血压、心律、心率变化。(3)心理干预。护理人员与患者保持密切交流,注意语气和态度,面带笑容,可适当给予肢体安慰。鼓励患者主动说出内心情绪,再安排心理专家采取针对性心理疏导。(4)饮食指导。饮食需要以补肺益气的食物为主,了解患者饮食爱好,纠正其不良饮食习惯,以少吃多餐的原则进食,饮食需保持低盐低热量,多食蔬菜水果、牛奶鸡蛋,禁食生冷、辛辣刺激食物。(5)并发症护理。每天用温热湿毛巾擦拭身体,协助翻身并按摩。指导患者主动活动下肢,每天用生理盐水清理口腔,防止口腔溃疡。若出现肺部感染需给予抗生素治疗。

1.3 观察指标

(1)心肺功能:测量两组患者6MWD心功能指标,于室外进行,测定6min内患者步行距离,距离越远表示心功能越好。用心脏彩超、肺功能检测测定FEV1、FVC两项肺功能指标。

(2)生活质量评估[4]:借助生活质量评分表(QOL)进行评估,主要包括生理、躯体、精神、情感、社会功能、角色功能、活力以及总健康,总评分0-100分,评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分析

将患者信息输入Excel表格后进行分组。将检验数据输入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以χ2检验对比,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

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资料参数均保持了同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心肺功能指标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6MWD、FEV1、FVC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护理组各指标经统计分析提示具有优越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心肺功能指标(±s)

表2 心肺功能指标(±s)

组别例数(n)6MWD(m) FEV1(L) FVC(L)参照组护理组t值P值35 35护理前211.56±20.75 212.62±21.44 0.258 0.175护理后327.85±17.85 358.75±18.11 8.754<0.001护理前2.01±0.32 2.03±0.37 0.254 0.194护理后2.41±0.20 2.78±0.23 9.516<0.001护理前1.21±0.18 1.20±0.20 0.285 0.151护理后1.58±0.37 1.77±0.34 8.575<0.001

2.3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护理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经统计分析提示具有优越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s,分)

表3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s,分)

组别参照组护理组t值P值例数(n)35 35护理前57.85±8.75 57.69±9.02 0.254 0.141护理后77.21±5.15 86.95±4.77 10.542<0.001

3 讨论

慢性肺心病诱发因素主要包括肺动脉血管、支气管、肺组织病变等,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引起心力衰竭,危及患者生命。近几年我国各类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均明显提高,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人数也逐渐上升,受到广泛关注。目前该疾病暂无根治方法,只能以药物治疗为主、护理为辅来控制病情恶化,改善临床症状[5]。整体护理干预是将现代护理观念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形成完整的、系统的护理程序,具备动态性、综合性、反馈性和决策性[6]。该护理模式不仅可以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缓解患者症状,同时能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技巧,改善护患和医患关系,充分体现整体护理的科学性和整体性[7]。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n(%)/±s)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n(%)/±s)

组别例数(n)性别年龄(岁)病程(年)心功能分级男女参照组护理组t/χ2值P值35 35 21 23 14 12Ⅲ级16 18Ⅳ级19 17 0.154 0.365 60.21±4.56 60.34±4.48 0.201 0.390 4.54±1.15 4.41±1.19 0.127 0.326 0.280 0.201

本研究选择70例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组6MWD、FEV1、FVC等心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说明整体护理能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此次护理主要包括入院干预、病情监护、心理干预、饮食干预以及并发症护理,从患者生理和心理给予全面的护理服务。入院干预的目的在于帮助患者熟悉环境和护理人员,更加科学认识疾病和治疗,充分信任和配合护理人员,为后期护理工作奠定基础。病情监护的主要目的在于确保症状有所改善,了解病情进展。心理干预是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保持积极心态面对治疗和护理。饮食干预的目的在于纠正患者不良饮食习惯,迎合患者喜好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确保患者营养充足。并发症护理主要目的在于改善预后,避免增强胜利负担。

该护理模式可给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此次护理结果显示较参照组,护理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说明整体护理能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朱丹丹[8]研究中对60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GQOLI-74评分较对照组评分更高(P<0.05)。这一研究结果与此次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此次研究具有一定可信度。

综上所述,整体护理应用于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临床护理中优势显著,具有实施意义,建议优先选择。

猜你喜欢
肺心病心肺心衰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临床探究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你了解肺心病吗?4个常见症状应提前知晓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3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感染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