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进阶式教学的初中化学复习设计

2021-10-15 03:43:28刘美君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单质进阶用途

刘美君

摘要:本文以《碳和碳的化合物》的复习为例,分析探讨了基于进阶式教学的复习设计,并列出了教学活动过程,以期对一线教学的复习有所帮助。

关键词:进阶式教学;复习设计

1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课程目标、内容排布以及评价标准也随之改变,相比旧课标来说,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材内容精简、结构化,重视核心概念以及学生持续连贯的学习。碳和碳的化合物是初中阶段一个全面研究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单元,涉及知识内容较广,化学反应方程式繁多,物质之间的联系较为复杂,也是中考必考的考点。学生往往对这部分内容感觉到零碎、易懂但难记,因此在复习课中,教师要注重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合理的重组,通过对知识的整理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学会从整体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2进阶式教学的含义

学习进阶理论的研究最早出现在美国,针对“广而不深”的问题,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将学习进阶的定义为“在较大时间跨度内,学生学习和研究某一主题时,对学生连贯且逐渐深入的思维方式的描述,一般呈现为围绕核心概念展开的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相互关联的概念序列” [1]。我国对学习进阶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2012 年发表于教育学报的《学习进阶:关注学生认知发展与生活经验》将学习进阶定义为“对学生在各学段学习同一主题的概念时所遵循的连贯的、典型的学习路径的描述[2]。”

3进阶式教学的策略

在进阶式教学中,应注意把握内容的内在联系,找准进阶起点、进阶路径、进阶终点,建立进阶框架,帮助学生在认知发展过程中找准脚踏点,实现核心知识及关键能力“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实现。

本文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中考复习课《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课》为例,探讨基于进阶式教学的复习设计的教学与实践。

3.1进阶起点——回忆旧知前置化

进阶起点指学生在学习某个概念之前应该掌握的知识与能力水平[3]。在碳和碳的化合物中,三种核心物质C、CO、CO2的性质和用途应是厘清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转化关系的知识基础,也是认知起点,故把我此部分的内容定义为本节课的进阶起点。又因这部分内容简单但零碎,易做但耗时,故我把此部分的内容以知识梳理的形式,提前一个晚上让学生加以整理和记忆,实现回忆旧知前置化,以期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

知识梳理的内容分为5个知识点。知识点1旨在通过简单的“连连看”让学生以最轻松的方式熟记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对应的用途;知识点2-4则是通过列表和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和CO、CO2的性质以及对应的用途,旨在让学生通过知识梳理,熟练掌握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并且初步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理念。学生通过自主核对答案、及时修改,为第二天的课程做好充足的准备,建立良好的进阶起点。下图为班级中等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3.2進阶路径——问题难度有序化

从进阶起点到进阶终点之间的多个相互关联的层级,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脚踏点,将课堂中问题的设计层级化、难度的控制有序化,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利用脚踏点,顺利到达进阶终点。基于进阶起点的建立,学生已对三种核心物质C、CO、CO2的性质和用途进行了详细的回顾,因此在本课中,将通过4道选择题来引导学生对该部分内容进行强化。通过优化选项,达到一题多点的目的;通过设计问题难度层级,帮助学生有序进阶。题目设计如下:

1.以下关于碳单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B.石墨具有导电性,可做电刷。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所以它们的性质相同。

D.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化学性质。

2.如图是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B. 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是否生成CO2

C. 利用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D. 实验过程中可看到红色粉末变黑

3. (2020云南)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中错误的是()

A. 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作燃料

B. 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 CO2可用于冶炼金属,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 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4. 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最合理的方法或试剂是()

A. 鉴别CO和CO2——观察颜色 B. 鉴别N2和CO2——燃着的木条

C.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点燃 D. 除去CO 中混有的少量CO2——NaOH溶液

在题1中,通过4个选项概括碳单质的物理性质,让学生从判断正误中熟记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在题2 中,以C还原CuO的实验为例,通过碳的还原性以“技巧点拨”的形式引出碳单质的化学性质。通过题1-2,学生能在简单高效的选择题中厘清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此基础上,教师可继续引导学生区别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接下来在题3中,通过4个选项,引导学生区分CO和CO2不同的性质和对应的用途;进而通过题4,通过CO和CO2的鉴别和除杂,进一步强化两者间的转化关系和转化方法。通过这4道选择题的设计,层层递进,学生可随着题目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掌握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自主构建它们之间的联系。

在本课中,了解C、CO、CO2的性质和用途是服务于厘清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转化关系的。教师期望学生在熟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后,能够熟练碳和碳的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并能顺利完成有关物质转化的习题。为了能够更好地促使学生有序地将已经掌握的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应用到物质的转化中,教师在设计题目时也应注重题目的难度层级的设计。题目的设计应帮助学生由浅入深、从简到难、由易到繁逐步达到厘清物质间关系并能熟练实现转化的目的。题目设计如下:

5.A、B、C、D、E是我们已经学过的五种物质,A、B为黑色固体,D为红色固体单质,C、E为无色气体,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E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基本类型

①E+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C_________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

(3)在一定条件下,A、D都能与同一气体反应,分别生成C和B,则这一气体是_________。

6. 六朝古都南京的地铁建设已经破土动工。考古兴趣小组为了研究从地铁建设工地出土的文物,从文物上取下了一些绿色粉末,进行如下有关实验:

(1)请你根据上图实验现象推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C,D,G。

(2)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B+F→G+C;

A→D+E;

B+E→A+G;

C→F。

(3)该文物能确定的组成元素有种。

在本课中,题5的设计是一道关于的C、CO、CO2转化且难度较低的推断题,通过教师板演、技巧点拨,引导学生归纳总计做物质转化题的方法和技巧。在掌握题5的基础上,稍微提升题6的难度,通过一道“推测六朝古都文物的物质组成”的物质推断题来实现方法技巧的迁移应用,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小组展示,提升学生解题、语言表达、小组合作等综合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归纳、生成提炼关于物质转化的题型的做题方法,建立解题模型,提升思维方法和解题思路技巧,培养学科思维能力,提高整体意识和综合能力。

3.3进阶终点——方法能力模型化

进阶终点指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期望所有学生所达到的最高水平。[错误!未定义书签。]在中考复习课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不只是停留在将零碎的知识点简单重现和记忆,而应对知识进行合理的重组,通过对知识的整理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在本课中,教师希望学生通过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的4道选择题的练习以及碳和碳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的2道物质推断题的练习,能够厘清碳和碳的化合物之间的关系,能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熟练掌握物质间转化的方法。因面对的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所以在设计知识网络结构图时也采取了难度进阶的策略。为防止中层学生不知从何下手,教师在设计该部分内容时先将碳和碳的化合物呈现,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用箭头的形式将能够实现的物质转化关系标出来,这样与完全由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相比,能够更好地引导更多的学生由浅入深地对物质间的关系进行整理,达到“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目的。学生通过构建如下知识网络,调取相关知识,进行查缺补漏和合理重组,实现相关知识的交叉渗透,提高知识的系统化和结构化水平。

以小组为单位,画箭头表示C、CO、CO2、H2CO3、Na2CO3、CaCO3、C2H5OH、CH4间的关系,“→”代表反应生成,“”代表相互转化。

4结语

总之,基于进阶式教学的复习设计要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搭建脚手架,引导学生从学习所获得的前概念帮助后阶段的学习。进阶式教学可以展现学生的思维发展路径,找到学生概念理解的障碍点,更有针对性的设置“台阶”,紧密衔接,层层递进,从进阶起点顺利到达进阶终点,完成核心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以《碳和碳的化合物》的复习为例,初探了基于进阶式教学的复习设计,抛砖引玉,希望能对一线教学有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Taking Science to School:Learning and Teaching Science in Grade K-8.Washiton,D.C.:the National Academic Press, 2006.

[2]劉晟,刘恩山.学习进阶:关注学生认知发展和生活经验[J].教育学报, 2012,8(02):81-87.

[3]郭玉英,姚建欣,张静.整合与发展——科学课程中概念体系的建构及其学习进阶[J]. 课 程·教材·教法,2013,33(02):44 -49.

猜你喜欢
单质进阶用途
诸单质运动的含义
《铁单质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DNA的奇妙用途
学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 08:56:02
传祺GM6:家用MPV新进阶
汽车观察(2019年2期)2019-03-15 06:01:02
领克进阶
汽车观察(2018年12期)2018-12-26 01:05:32
2018车企进阶十字诀
汽车观察(2018年12期)2018-12-26 01:05:24
进阶中的北汽新能源
能源(2018年8期)2018-09-21 07:57:30
用途
水的用途
书的新用途
视野(2009年2期)2009-03-11 06: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