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丽
口语交际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1】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在编排口语交际时,重视学生实际需求,创设真实情境,注重方法引导,还有机融入课程育人的功能。教材整体编排由易到难,螺旋上升,梯度呈现,为实施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有力的抓手。
然而,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因为口语交际在常规教学检测中的“缺席”, 导致在一线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的教学一直处于不尴不尬的境地。没有成熟的教学模式,没有配套的优秀教学案例,没有系统的教学资源。
虚拟仿真实训则是借助于多媒体、仿真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在计算机上营造可辅助、部分替代甚至全部替代传统实验各操作环节的相关软硬件操作环境,实验者可以像在真实的环境中一样完成各种实验项目。以部编版教材“口语交际”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实现学生听和说的有效互动为目的,执教者所利用的各种类型条件要素的总和,既包括服装道具、场景布置、角色扮演等常规方式,也包括音频、视频、AR、智能交互媒介等信息化方式。
在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开发过程中,根据口语交际的内容,可采取两种教学模式:
一、任务推进式(侧重于独白型口语表达,体现表达能力的层次递进)
在小学低段口语交际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的开发研究过中,形成“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任务推进式”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通过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逐步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任务推进式的驱动下,形成口语交际的课型结构:
(一)创设情境,任务准备。
(二)小学生低年级学生主要凭借直观形象来思维,怎么做就怎么说,看见什么说什么。因此交际前的任务准备十分重要。教师要根据口语交际的具体话题,要求学生观察实践,体验生活,进入情境,使学生能胸中有物,说有依据。
(二)整合资源,确定任务。
在统编教材的话题中,开发和探究虚拟仿真实训开发的资源,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口语交际资源。教材的内容只是提供一个话题,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应考虑具体情境的创设、话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知识储备的吻合度有多大,应该创造性地使用口语交际教材。通过虚拟仿真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利用,拓展话题,任务驱使,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让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知识经验,来理解、分析和解决新任务,在问题的解决中,逐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层层深入,互动交流。
根据教师向学生提供的任务话题,强调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倡导在口语交流中,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协作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任务的层次性决定任务设计需要由简单到复杂,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层层深入,通过难易程度的变化,吸引学生深入的提升,逐渐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如二年级下册《图书借阅公约》一课,可以通过虚拟仿真实训资源,以任务为驱动。这样设计环节:
任务一:为什么制定图书公约;
任务二:确定公约从哪几方面拟定,如借,还,换,奖惩机制等;
任务三:如何遵守。
在教学中,根据创设情境,模拟讨论视频资源,现场公约制定打印等,让学生乐于积极表达,在实战中训练“主动说,轮流说”的交际技能。
在任务推进式的教学模式中,虚拟仿真实训资源,更有利于口语交际的教学实施。
二、1+N活动式(侧重于交互性口语表达,体现广谱性规范表达,突出训练的覆盖面)
口语交际课上,要展开交际,必要互动,这就产生了口语交际的特性——交互性,而口语交际的交互性具有多元性的特点,因此,深入进行多元多向的交互,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
在课堂中拓展口语交际课堂中的覆盖面,在实践中探索提炼出1+N活动式课型结构:
(一)精选口语交际内容。
“1”指精选口语交际内容。教师创造性利用教材,精选口语交际内容,确定交际话题,通过口语交际话题的寻找,拓展学生的思路,激活思维,充分打开学生的“话题”,让他们有话想说。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内容,有体验,有感受,他们才能有话可说。
(二)+N的活动,资源,场景。
“N”是由“1”精选口语交际内容创生的多向互动、多方场景、多种资源。“+”指两者互动联通,形成有机整体。口语交际课堂中学生的重点是交际互动,而交际互动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模拟生活、再现生活、再现情境。在精选确定口语交际内容后,需要以交际话题为中心,设计与当前口语交际话题相关的多项互动,创设尽可能真实的多方场景,融合多种学习及生活资源,再现生活情境。在这个过程中,注意把握参与维度,从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话题、环境等不同,使每个学生能主动参与交流互动。
口语交际训练,教师应营造口语交际的情境,让学会互相交流,互相合作,互相评价,促进学生想说、敢说、能说,让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学科素养中广泛提升能力。
如二年级下册《注意说话的语气》,可以这样設计交流话题和活动环节:
通过虚拟仿真实训资源的开发与研究,实现口语表达的“广谱性”规范表达。
综上所述, 这两种口语交际的教学模式,具有交叉性和互补性,在实际口语交际课堂中,可以灵活运用,穿插起来,两者之间相互启发、铺垫、推动,促使口语交际活动由浅入深,从难到易,从而逐步培养学生乐于表达,全面表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