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劳动教育现状路径首选—开发本土资源

2021-10-15 02:06:34连柳萍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本土资源劳动教育

连柳萍

关键词: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实践;本土资源

一、劳动教育的开展现状分析

人类祖先拼命地劳作才创造出了人类繁华的文明,劳动是光荣的。但是目前我国的劳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有三:

(一)宠儿“后遗症”之伤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学生接触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少。怀揣着“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学子们拼尽全力,希望能挤过高考这根“独木桥”。现如今不少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还不会系鞋带。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都说唯有努力学习将来才不要干那苦活儿。家长对孩子的学业格外重视,他们几乎不让孩子干任何的活儿,就连收拾书包、系鞋带这些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生活技能,也被家长包办了,学生劳动素养严重缺失,折翼式宠儿伤不起!

(二)劳动教育演变之畸

劳动教育在实际教育场域中陷入了边缘化的窘境,劳动教育畸变为手工课。在一些学校劳动教育课往往成为手工制作课,剪纸、石刻、木雕……展览中琳琅满目的作品着实令人惊叹。学生在学习这些技艺时,纯粹是带着新鲜感和好奇心。在部分工艺繁琐的作品制作中,学生付出汗水之后,常常为作品的廉价而羞愧。劳动教育课浅层化,遮蔽了劳动教育的本真意蕴。

劳动教育畸变为集体娱乐活动。一些学校在寒暑假前会积极倡议,鼓励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参加各种劳动。在家长的陪同下学生到体育场捡垃圾、到田间地头参观。 走马观花式的互动、合影,少了教育的深沉,多了娱乐的轻浅。过于形式化的劳动教育,没能唤起学生对劳动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尊重。

劳动教育畸变为惩罚学生的工具。当劳动成为学生犯错误后受到的惩罚时,劳动在学生的心中就成为一件不光彩的事,对学生的劳动教育也会受到巨大的阻碍。扫地、擦黑板本应是培养学生劳动习惯的一种便捷操作的教育载体,每位学生都不能缺席。而惩罚式的教育怎么能够使学生明白劳动的珍贵意义呢?

(三)安全“后患无穷”之忧

作为即将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下一代栋梁,学生生命安全关乎其未来和国家的发展,社会各界都非常重视学生的生命安全。而这种重视是以追究学校的安全责任表现出来的。处于弱势地位的学校达到“谈安全色变”的地步。过分强调安全,对学生“圈养”式的保护,严重束缚了劳动教育的开展。如何平衡安全与劳动教育的关系,是一个社会全员亟待思索和审慎对待的问题。

二、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实践探索

2020 年 3月,国家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将劳动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同时提出要将劳动教育渗透于社会、学校、家庭与个体的方方面面 [1]。德智体美劳中的“劳”字,终于又有了“硬指标”。因此,构建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合力为支持。

(一)建设好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学校

学生在学校接受劳动教育的时间是最为集中的,要让当前劳动教育掷地有声,学校应以劳动教育为契机,精心设计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尽可能地为学生创建劳动实践平台。

1.营造 “劳动美” 的场域,浸润儿童心灵。以小学生的审美需要为依据,打造“一墙、二道、三室、四站”的劳动美校园。将美学映射到劳动墙,加大宣传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走道适当摆放一些劳动工具模型。在劳动功能室,用畫作展示劳动场景,工艺品揭示劳动智慧。以各班级为站点,实时更新班级学生劳动动态。优雅校园环境的表达,将劳动的独特魅力充分展现出来,促进学生形成崇尚劳动、劳动最美的意识,德育与美育融合,触发了劳动教育力量的生长!

2.构建系统的课程体系,落实劳动教育。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及能力大小,学校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劳动教育基地,积极突破空间局限,顶层设计序列化的劳动教育模块,形成了“家乡四季”“建瓯非遗”“美好校园”3个课程群,并以项目式学习为驱动,派生出子课程。(见图)

(二)站稳好劳动教育的阵脚——家庭

“民以食为天”,学生需要具备选择食材和烹饪饭菜的能力,每个家庭可以依据孩子的性格、兴趣、知识来设定与美食相关的劳动教育内容。如自制光饼,了解光饼的悠久历史,分辨高炉与矮炉烤制的光饼;烹饪冬笋挖底,体验家乡美食的魅力;烧煮珍珠纳底,在浓浓亲情的故事渲染中成长;学会绑弓鱼、探索鱼弓与不弓的秘密。这样的劳动教育有温度更有深度,孩子理解了饮食文化既是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更是对家乡劳动人民智慧的赞叹。

(三)建立好劳动教育的基地——社会

学校与社会牵手,利用社会得天独厚的条件建立多处劳动教育基地,学生走出校园能体验到各种社会角色,增强思维与创新能力,形成新时代素养。以“稻子飘香”这一劳动教育为例,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教育基地——水田,各小组学生管理本组种植的那片农田。根据节气变化学生跟着农民育秧、插秧、割水稻,上网搜集除草去虫的知识,采访农民种植技术,撰写劳动日记。只有经历过“汗滴禾下土”,光盘行动才能真正得以落实,劳动教育的最终目标方能实现。

当然,所有美好教育课程的实践,都离不开安全的保障。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体,生活在家庭、学校与社会之间,学生的安全不完全由学校控制,家庭与社会也应承担相应的安全教育和保障责任,学生自己更应该学会保护自己。只有健全法律、完善教育中的各项条例,家庭、学校和社会同心合力,共创理想的劳动教育。

参考文献:

[1]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基金项目:本文系建瓯市教育科研立项课题,项目学习驱动下的本土资源开发与实践的研究(B19141)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本土资源劳动教育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文教资料(2016年25期)2017-02-22 17:40:36
依托本土资源 提升科学素养
东方教育(2016年6期)2017-01-16 21:54:36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利用本土资源 提高学生语言技能”初探
有效借力本土资源 创设幼儿游戏环境
浅谈利用本土资源,创设幼儿园走廊环境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立足农村本土资源,打造特色教育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求知导刊(2016年24期)2016-10-14 12:35:07
本土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12期)2016-05-09 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