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平时表现纳入期末考核的重要性

2021-10-15 06:35唐照勇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9期
关键词:过程性考核高等教育

摘  要:本文对高等教育忽视过程性考核带来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分三个方面出发,一是唯结果,无过程;二是重结果,轻过程;三是一些平时表现成绩评价规范问题。以此来验证平时表现纳入期末考核的必要性,提出应该加大平时表现成绩在期末总成绩的占比的建议。除此之外,文章还强调了平时表现应该遵循几条基本原则,例如实事求是原则、及时性原则、考核维度多元化原则、让学生参与对自己的考核原则。本文基于多年教学经验,提出系统化的平时表现评价机制,主要分两种模式,一是线下教育模式下的平时表现评分标准,二是线上教育模式下的平时表现细则。这两种模式各有特点,旨在将平时表现纳入期末考核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重视过程学习,成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

关键词:高等教育;平时表现;期末考核;过程性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4-0099-03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到“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加强课堂参与和课堂纪律考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学风”。该政策为高等教育存在的問题指明了解决方向,传统的结果性评价方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需要,特别是难以适应培养较强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改革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刻不容缓,这也对高校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及思考,浅谈关于大学平时表现纳入期末考核的必要性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唯结果,无过程

传统的考核方式就是期终考试,就考核方式而言,大多数中小学和少数高校采取的是期末考试形式,较为注重结果,即以60分(满分100分)及60分以上作为及格的衡量尺度[1]。这种传统、单一维度的考评办法,虽然能明确考核学习成果,例如知识点的考核。但忽略了学习过程,无法进一步衡量学生学习态度,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片面关注考试结果。同时由于学生无法及时得到学习过程的反馈,进一步导致学生只重视最终考核结果,“为考而学”的现象,偏离了素质教育的初衷。此外,教师不能根据考核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与改进教学活动,也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一般而言,这种考核模式所带来的整体教学效果不佳,培养出来的大多数学生在对知识点的掌握、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对所学知识的创新能力上都难以符合新时代的人才培养要求。虽然中国学生在国际类的考试比赛夺冠较多,但是在科学研究领域并不是最强的。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多项改革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发明和创造崭露头角。

(二)重结果,轻过程

大多高等院校现在采取的考核方式是平时表现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虽然已经将过程性考核纳入期末考核中,但是比例不高,效果因此大打折扣。例如有的学生认为只要期末考试考得好,平时成绩加一点就可以及格了。在这种思想的作用下,学生也很难真正重视过程学习,结果反而使得期末考试分数不理想,甚至挂科,特别是对于本身学习积极性自主性不高的同学来说更是如此。所以高校应该加大平时表现成绩在期末总成绩所占的比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风。

(三)其他情况

高等教育里仍然存在学生成绩评价不规范的现象。有的老师因为教学进度紧、科研压力大,并没有花时间真正地将过程性考核落在实处,仅靠偶尔课堂点名的教学记录作为平时表现的依据,甚至在给学生打平时表现成绩时,靠自己主观随意给分。学生无法得知自己的平时成绩,只知道自己的期末总成绩。长此以往,过程性考核就成了摆设。甚至有的老师为了提高班级及格率,给平时表现极差的同学很高的平时成绩,极大地破坏了评价的公平性,打击了认真学习的学生的积极性。这些现象使得最后的平时表现成绩失真,本该发挥的作用非但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反而降低了评价的公平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学生平时表现纳入期末考核的策略

(一)坚持基本原则不动摇

实事求是原则。无论是过程性考核还是结果性考核都应该本着“求真”原则,这也是最起码的原则。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可以通过老师反馈的平时表现情况及时改进学习方法或者学习态度;从老师的角度看,及时掌握班级学生的平时表现,反思自己的教学,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如果由于教师自己的主观、随意导致过程性考核失真,不仅毫无意义,还会带来不良的教学影响。

及时性原则。一般而言,教师不应等到学期结束才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平时表现情况,应该建立阶段反馈机制,即每月(周)及时将平时表现情况反馈给学生。

考核维度多元化原则。根据不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采取多元的考核方式。如从缺课、作业、课堂纪律、课堂积极分子、课前预习小达人、月考(期中考试)等维度来考核,覆盖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2]。

学生自我考核原则。平时表现不一定全由教师自己来决定。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让学生参与自我评价,调动学生在每一个学习环节中的热情。首先,教师要将制定好的评分标准公布给学生;其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平时表现情况给自己打分。为了确保公平性,教师也需要全程参与,监督和指导学生。就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在教师的参与下,学生能够比较客观地给自己打出真实的平时表现分数。通过自我考核的原则,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挣”平时成绩,在无形中培育良好的学习氛围,突出学生主体性。

(二)重视线下教学的平时表现

一般而言,应在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将评分标准公布给学生。以“高等数学”课程为例,笔者制定了以下平时表现成绩的标准,以线下教育模式来实施:

期末总成绩(满分100分)=平时表现成绩(满分100)×50%+期末考试成绩(满分100分)×50%。

平时表现成绩(满分100分)=课前预习小达人(20分)+缺课(10分)+课堂纪律(10分)+课堂积极分子(10分)+作业(10分)+两次月考(40分)。

(1)课前预习小达人(20分)加分制,每次预习时间达到30分钟以上,即可获得一次合格记录。学期结束,计算每次合格应得分数。执行办法:由教师组织在教室集中预习,学生自愿参与。(2)缺课(10分)(包含请假和旷课)减分制,扣2分/课时;另缺课课时累计达12课时以上(包含12课时)者,取消期末考试资格,该门课记0分。由于各种实际条件限制,教师无法准确获取每次课堂的到课率和课堂表现量化数据,无法保证平时成绩记录的客观公正性。因此,传统的课堂点名考勤效率低,不全、不准。执行办法:利用软件保证高效率考勤。当然请假中有特殊情况情况的,可酌情对待。(3)课堂纪律(10分)减分制,扣5分/次,例如上课睡觉,聊天,玩手机等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4)课堂积极分子(10分)加分制,2分/次。执行办法:通过学生的上课状态,如是否认真听讲、回答问题情况、小组讨论情况等加分,并当堂公布。(5)作业(10分)减分制,2分/次。未交作业次数累计达到5次以上者(包含5次),取消期末考试资格。(6)两次月考(40分) 两次月考成绩计算公式=(第一次月考分数+第二次月考分数)×50%×40%。

(三)重视线上教学的平时表现

由于线上教育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空间上是分离的,一些教学活动可以在线下进行,但并不适合在线上进行,因此不能完全照搬照抄线下教学的平时表现考核模式。针对这一特性,教师有必要制定符合线上教学的平时表现评分标准。首先选择好的线上教育平台。选择一个适合教师课堂需要的线上平台尤为重要,现在线上教育平台有很多种形式。例如中国大学MOOC、雨课堂、钉钉、腾讯课堂、腾讯会议等[3];其次要以网络流畅、良好硬件设备等保证教学秩序。具体可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

1. 课前。教师仍然有必要设置“课前预习小达人”这一项,但不能采取传统的自习室模式。教师可以先将下节课要上的内容提前告诉学生(通常在上节课结束时),预留3-4个与下节课相关的问题;其次,借助QQ等平台,让学生在课前将预习获得的问题答案以私聊而不是在群里发送消息的方式发送给教师;最后,在课前10分钟,教师在群内订正问题的答案并公布本节课的预习小达人,学生获得相应的平时分数。

2. 课中。线下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软件来辅助教学。线上教学模式也是如此,大部分教学平台都具备线上考勤功能,可以反馈详细的考勤信息,包括学习时长,签到情况等。教师还可以结合腾讯会议平台,督察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4],将“线上”转化为“线下”,加强课堂纪律管理,适时鼓励课堂表现积极的同学,树立班级榜样,选出课堂积极分子,给予相应的平时分数。

3. 课后。主要是课后作业的收缴、批改与发放。老师备课时将作业提前发布在平台上,学生直接在平台完成课后作业,提交即可。虽然这需要任课老师花一些精力,但平台的强大功能,会详细地反馈学生的作业数量和质量,形成分析表,这远远比线下以人工方式分析效率高[5]。

三、结语

现有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帮助者。事实上,这种理念不仅应该用于课堂上的45分钟,也应该用于考核环节里。因此,将平时表现纳入期末考核,在当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背景下大有可为。高校应进一步加大过程性考核的比重,让学生既成为学习的参与者,也成为考核自己的监督者,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风。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自身角色定位,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自我监督和考評中,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具备适度的紧张感和压迫感,建立以高阶学习为基石的学习体系,进而锻炼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学习以及提高实践能力的高阶思维。

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是高等教育考核中的重要一环,与高等教育的人才、创新发展的目标不谋而合。通过建立过程性的多元化课程考核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设定科学的评价标准,以实现课程考核方式的创新性改革,建立符合时代化、国际化、科学化的课程考核方式[6]。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高校应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为导向,将学生平时成绩纳入期末考核中,并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优化过程性考核。传统的纯人工考核效率低下,准确度不高,涉及范围不全面。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教师在实施过程性考核时,可能只兼顾到部分学生,而不能使所有学生都得到教师的及时反馈。因此,无论教师采用的是线下教学模式,还是线上教学模式,或是线上线下混合模式,都可以借助科技来辅助过程性考核。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在形式和内容上深刻影响和改变着教育,加大平时表现纳入期末考核的比重,佐以现代教育技术,将人才培养纳入科学管理的轨道。在未来的教育中,还应该思考培养学生更多的可能性,不断提高平时表现在期末考核中的比重,让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安永泉,禹健,程耀瑜. 本科教育中的过程性考核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2020(53):161-163.

[2] 王致嫣,毛凯楠. 比较视野下高等教育课程考核浅析及改进研究[J].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8,30(04):107-110.

[3] 蔡苗. 关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施过程性考核的探索[J]. 教育与考试,2013(06):23-26.

[4] 刘艳. 过程性考核对高职教学质量控制的重要性[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29):7195-7196.

[5] 杨柳,刘韶跃. 《高等数学》“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改革探究[J]. 高等数学研究,2019,22(02):50-52.

[6] 廖朋,彭程. 以“学”为中心的课程考核方式:从传统到信息化[J]. 教育教学论坛,2021(08):173-176.

(荐稿人:颜跃新,扬州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罗欣)

基金项目:扬州大学广陵学院2018年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有关偏序集连通性的研究”(项目编号:ZKYB180022)。

作者简介:唐照勇(1988—),男,硕士,扬州大学广陵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序结构理论、拓扑学与Domain理论。

猜你喜欢
过程性考核高等教育
应用型法学课程过程性考核方式探析
论高职物流专业包装课程开发与改革?实践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高校课堂教学过程性考核的信息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