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阳 周冉 温宏伟 吕文月 王振宇
【摘 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切除异常回声组织在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肿块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26例,采用隨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实验组共计13例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小切口切除全部异常回声组织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共计13例患者,参照传统乳腺病变组织扩大切除术治疗。结果:对比实验组及对照组,前者复发率更低,外观满意度更高,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病程无明显差异。结论:超声引导下小切口切除全部异常回声组织在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中的应用价值更高。
【关键词】肉芽肿性乳腺炎;超声引导;异常回声组织
肉芽肿性乳腺炎(GM)是一种较少见的乳腺良性疾病,但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态势,且有年轻化趋势。发病初期常表现为单个坚硬的乳房肿块,且多为单侧发病,病程较长者可形成多个离散的乳房肿块。乳腺超声可作为GM 首选的检查手段,最常见的表现为不规则低回声肿块、管状回声及多发脓腔,血流丰富。病灶纤维化明显时,病灶后方可见明显声影[1]。目前手术、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结核药物及中药等均被应用于此病的治疗。普遍公认的是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治疗后行手术治疗。但是传统开放手术存在切除范围大、术后乳房外形损毁概率大、复发率高等缺点,我院乳腺科2016年11月开始采用超声引导下小切口切除全部异常回声组织的手术方式,并与同期传统扩大切除病灶手术病例进行对比研究。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肿块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26例。年龄22岁~40岁,平均年龄(32.2±4.3)岁,均有生育及哺乳史。病例纳入标准:①经穿刺病理诊断为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表现为肿块型,无明显皮肤溃疡、窦道形成或皮下脓肿;②诊断明确后行类固醇激素治疗,均采用甲泼尼龙片(美卓乐)口服治疗,起始剂量30mg/日,根据疗效递减剂量,肿块缩小并稳定,超声评估最大病灶大小<5 cm后行手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排除标准:合并导管周围乳腺炎及其他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伴有乳头内陷且与发病关系密切者,伴有其他严重疾患者。
1.2 方法
①实验组:术前口服甲泼尼龙片治疗,达手术条件后超声引导下小切口切除全部异常回声组织。采用设备为美国GE公司超声诊断仪。术中超声定位标注病灶位置及数量,局麻下选取乳晕边缘行小切口手术治疗,术中超声反复探查病灶,确保切除全部异常回声组织。内置皮片引流条,术后常规加压包扎,门诊每2天换药至痊愈。术后继续口服甲泼尼龙片,逐渐减量至4 mg qd维持1月停药。②对照组:达手术条件后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无皮损者尽量取乳晕缘切口;病灶距离乳晕较远者则取肿块表面切口;皮肤有疤痕者选取瘢痕切口,一并切除瘢痕组织。术中切除触诊异常病灶及周边组织,余治疗同实验组。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效果:复发判定标准[2]:术后随访半年以上,患者临床及辅助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定义为治愈;随访期间临床症状重新出现,经穿刺病理检查证实为肉芽肿性乳腺炎,则视为复发。②外观满意程度评定,判断标准[2]:非常满意(乳房外形良好);基本满意(乳房外形较好或一般);不满意(乳房外形畸形)。③病程时长。
1.4 随访
患者均定期返院门诊复查,平均随访时间为术后8.2±2.6个月。
1.5 统计学计算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复发率更低,外观满意度更高,差异显著(P<0.05),两组病程无明显差异。
3 讨论
GM的发病机制是由分泌物溢出且渗入到小叶结缔组织间隙中,造成中性粒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出现浸润情况,有效破坏了乳腺上皮、乳腺小叶等部位,最终形成肉芽肿性乳腺炎[3]。研究指出,开展类固醇激素治疗后手术切除,能显著缩小或消除肿块,减轻炎症,大大降低复发率[4]。目前的手术方式大多采用传统的开放式手术,因为缺乏精准超声引导,为了降低局部复发率,往往选择更大范围的切除,过多正常腺体及脂肪组织被切除从而使得乳房外观损毁扩大。。
本研究观察发现:在治疗效果方面,实验组复发率更低,这可能是术中超声精准定位起到关键的作用,全程超声引导能有效判断病灶(异常回声组织)是否被切除干净。同时,手术时机也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没有行类固醇激素治疗而直接选择手术,即使病灶广泛切除,也被认为会增加复发率,以及皮肤溃疡、脓肿、窦道及伤口感染的发生率。在外观满意度方面,试验组则明显优于对照组。
参考文献
[1] Oztekin PS,Durhan G,Nercis Kosar P,et al.Imagingfindings in patients with granulomatous mastitis[J].IranJ Radiol,2016,13(3):e33900.
[2] 孙岩峰,李玉胜,王永,等.肉芽肿性乳腺炎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比较[J].安徽医学,2018,39(1):72-74.
[3] 王荔,曹洪霞,张柯,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误诊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8,38(z2):301.
[4] 任佳,韦丽光,于红梅,等.地塞米松冲击疗法联合手术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药物生物技术,2019,26(1):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