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松茸的日与夜

2021-10-15 10:47谭亚
商界 2021年10期
关键词:刘丽商贩松茸

谭亚

至少持续一个月的松茸季在8月中旬进入丰产期。这意味着,每天都将有一大批新鲜松茸从“中国松茸之乡”——云南香格里拉运出。然而,最近几年,香格里拉松茸季在悄悄发生一些变化:卖松茸的人越来越多,松茸产量却在下滑。

松茸因其生长在松、栎林地,菌蕾期状如鹿茸而得此名。每年7-8月,在香格里拉这个常住人口只有不到20万的城市,一朵小则5~7cm、大则12cm及以上的松茸,都会彻底颠覆当地人的生活。尽管采集、贩卖松茸仍是一个原始而分散的行业,但由于终端需求日益火爆,这朵小小的松茸已将相隔数千公里的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由源头采集、分级收购、综合交易市场流通,乃至仓储、物流运输等各个环节组合而成的应季松茸供应链形成,黑夜和白天的界限被松茸彻底划破。

然而,随着参与者增多,仍在现代商业文明边缘试探的松茸交易,愈发不可控。

一方面,不守采集规矩、日益紧张的供求关系,导致香格里拉松茸被不断掏空,产量明显下滑;另一方面,近年来各种商业力量卷入,也在持续改变松茸这桩最原始的顶级味觉买卖。

香格里拉,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在更多人心中,被松茸牵动的这30多个日日夜夜,它的明天将被推向何处?

疯狂的松茸时价

香格里拉野生菌(松茸)交易市场,位于独克宗古城附近,每年7-8月,这里都是当地最热闹的地方。面前这些“菌中之王”,几个小时前还在大山深处,从泥土中汲取天然养分。

“这是一场信息极不对称的博弈。”7月中旬,早早赶到香格里拉的刘丽发现,天气情况不乐观,对松茸生长不利。由于具有极强的时效性,松茸的产量严格按“天”计算,天气极大地影响着采集。彼时,经营松茸的“大部队”正陆续从四面八方赶来,影响行情的未知因素太多。

作为直接从藏民手中收购源头货的一级商贩,刘丽和她的合作伙伴商量后决定,放弃“早市”的微薄利润,留住往年的客户和今年的新客户。

8月初,刘丽再次回到香格里拉时,从重庆出发的郑昆也正式开启今年的松茸季。郑昆经营香格里拉松茸已整整10年,他曾和家人长时间定居香格里拉。

据介绍,由于松茸“日产量”极不稳定,因此收购价格天天波动,

且因层层分销环节太多,松茸交易根本不存在什么“市场水温”。

松茸纯属野生,到目前为止无人工栽培成功的案例。以藏民自发而分散的采集为基础,香格里拉松茸季显得愈发“随机”。资深人士郑昆向《商界》记者介绍,一朵新鲜松茸从大山深处到交易中心,中间的过程坎坷而复杂。首先,藏民每天凌晨就要摸黑上山,一般在住所周边沿线逐一采集松茸,这个过程通常要持续到中午。

每天下午2点左右,上山收购源头货的一级商贩会准时出现在村口,把藏民辛苦一上午的劳动成果统统收过去。下午4-5点,位于县城的松茸交易中心就开始慢慢热闹起来,二三级商贩纷纷拥入,讨价还价、拿货拣货;晚上9点过,市场内都是分装、打包的景象,一片繁忙,有时会持续到凌晨3-4点;次日上午9点左右,部分商贩会返回交易中心仓库,对待售松茸进行最后处理,随后快递公司将统一运走。凭借松茸优产区的头衔,香格里拉松茸一直是业界领头羊,也是国内最早形成新鲜松茸全链条式交易的成熟市场。品质好、供应链畅通发达、渠道分销力度大,促使香格里拉松茸踏上“王者之路”。

然而,波动的“日价”却令试图掌控上下游的参与者和商贩们伤透脑筋。产量极不稳定,当松茸的市场价值和渠道控制变得愈发清晰后,源头的采集活动却成了一块绊脚石。

郑昆一直做中高端香格里拉松茸,为城市注重生活品质的老饕提供季节“尖货”。几年前,他以原创“好时多蘑”品牌切入冗长复杂的松茸供应链,成为香格里品质松茸的一名代理商。

他每天见到新鲜松茸一般是下午4-5点,在此之前他无法对当天的行情进行判断。郑昆告诉《商界》,不管何种层级的分销商,都无法规避松茸产量导致的价格波动。松茸是特殊生鲜,须当天采摘当天分销,各级代理的经营时间不同。

一直从藏民手中收货的刘丽,对此感触更深。今年8月上旬,她第二次来到香格里拉时,松茸逐渐多了起来,“但收购价却不如往年稳定。”

业界普遍将藏民交给一级商贩的松茸称为“统货”,即不管品质、形态,后者会按统一的打包价直接买断藏民当天采集的松茸,再按品相、品质进行分拣。

随后,各级商贩会根据规格,再次对统货进行分级。每个级别还将分为“普货”“精选”和“精品”,“普货”一般是指达到标准的长度,但品相、是否爆皮开伞等都不作要求。但“精品”货就要求形态肥壮、未开伞、色泽美丽。

刘丽和合作伙伴今年要收3个村的货,是香格里拉松茸出品较稳定和优质的区域。但她发现,以去年同期的价格和藏民交易已经行不通了。

“今年收的价格几乎要贵1倍。”刘丽告诉《商界》 ,即便存在长期合作关系,也没有讨价还价余地。“他们是资源掌握者”,刘丽说,未达到心理预期就无法成交,更夸张的是,有时候面对陌生的收购方,他们会逐一询价,价高者成交。

在这日夜颠倒的30多天里,松茸是一笔生意,更是一场冒险。本身每个环节有基本趋于稳定的利润空间,但今年不少分销商贩却发现,更多干扰市场的变量出现了。

八月盛宴

每年七八月,虽然正值雨季,但各种野花竞相开放,香格里拉成了很多人心中的天堂。但有一支上万人的队伍,他们的八月香格里拉之旅却与美景无关。这些从四面八方赶到目的地的人,都被各种品相、尺寸的松茸打上临时身份标签。

“一级商贩交给二级,每公斤(松茸市场一般以公斤为计量单位)加价20~30元。”一位不愿具名的代理商告诉《商界》,他是在香格里拉松茸市場初见曙光时加入的,“渠道利润还行,彼此之间像有默契一样。”

10多年来,作为一种靠天“吃饭”的野生菌类,松茸渐入寻常百姓家。凭借顶级的食用价值和味觉体验,香格里拉松茸市场加速巩固了回头客和口碑。与此同时,作为菌王之王的“香格里拉松茸”更是最先拥有品牌和原产地意识的时令产品。

据业界人士介绍,真正让松茸登陆大众餐桌的是面向终端的新零售渠道。早在5~6年前,松茸这种单价不便宜但食用价值颇高的新鲜食材,开始被一些微商和自媒体人群瞄上。

随后,更多高端消费场所和精品超市、社交平台开始上架松茸,逐渐打开一片潜力巨大的空白市场。在此过程中,嗅觉敏锐的人率先注意到松茸的“出处”。

与其他种植广泛、贸易成熟的农副产品均不同,松茸组建供应链、进入有序流通和打开消费市场几乎是同时进行的。

根据国内野生松茸分布情况,除香格里拉外,还包括川西产区、延吉长白山产区和西藏产区。市场拓开后,各大松茸主产区的“创业者”纷纷加入这场疯狂的新品竞赛,联手将松茸炮制成超级时令爆品。但由于生长环境不同,松茸品质和价格差异也非常明显。

郑昆介绍道,从个头大小、松茸不同时期品相和营养元素等指标来看,香格里拉出产的松茸都遥遥领先。品相上,香格里拉松茸白嫩偏多,香气更足,因此该产区松茸价格最高。

郑昆一直经营香格里拉中高端松茸,“吃过其他产区几十元、上百元/公斤松茸的顾客,普遍对中高端尖货没法接受,其实他们吃到嘴里的和真正的香格里拉松茸是两种东西。”

品质和口碑一点点引爆消费热潮,也吸引了一大拨掘金者汇聚香格里拉。

“每年有1万多人到香格里拉来做松茸生意。”郑昆向《商界》透露,这还不包括未到现场、通过其他方式从香格里拉进货卖货的商贩。

前两年从朋友手里拿货转卖的刘丽,今年干脆成了合伙人,跟朋友一起上山收购“统货”。她告诉《商界》,根据她这几年的观察,每年7-8月从全国各地来香格里拉卖松茸的不会少于1万人。

整个8月,刘丽团队几乎每天中午12点就从市场出发到村里收购,回来再分级发货,基本每天都会持续到晚上12点。而作为二级到三级之间、遴选精品松茸的郑昆,下午4:00到晚上12:00最忙。除少量进山收购的一级商贩,绝大多数参与者都驻守在交易中心,各自赚吆喝。

不过,随着参与者增多,松茸这桩顶级味觉买卖也开始“变味”。在直播团队、各种自媒体人举着自拍杆到来前,香格里拉松茸交易中心的“杂音”还很少。

拐点出现在近两年,松茸在终端市场愈发受到青睐、尤其是国内消费市场打开后,松茸畅销极大地改变了原来的销售模式。

新零售渠道不断冲击传统分销模式,极力压缩新鲜松茸供应链。“今年7月中旬就有直播团队提前来了。”据刘丽称,今年参与松茸买卖的人群明显更细分,不论松茸这种“极其不标准”的产品是否适合直播,“相对过重的传统分销模式无可避免地将遭遇极大冲击。”

泥土和财富的味道

由于年自然生长量高达1 000吨以上,采集量达500~900噸,香格里拉所在的云南迪庆州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松茸之乡”。据官方统计,截至目前香格里拉野生松茸被采摘已长达36年,松茸已成为迪庆州最主要的出口产品。

香格里拉松茸出口比内销更成熟。“30多年的采摘和销售,实际上更多是面向出口。”当地一位经销商告诉《商界》,松茸成为国内消费者的“新宠”,时间其实并不长。

而恰恰是每年外来这1万多人参与共建的松茸供应链,在已经成熟的出口加工之外,更多地决定着香格里拉松茸的未来。中间环节的“增值”和分销渠道控制,通过像郑昆、刘丽这样身份的从业者加入,松茸产业版图也随之浮出水面。

此外,香格里拉松茸是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代表着一种可贵的话语权。个头普遍更壮、形态保存更好、源头采集经验更丰富的香格里拉松茸,率先将松茸经营带入一条更激烈的竞争赛道。

相较之下更稳定的出产和愈发成熟的供应链网络,也吸引到周边同样出产松茸的县市前来“蹭流量”,越来越多“野路货”开始拥入香格里拉松茸交易市场。

简单地说,就是一些“川西货”通过大概一个晚上的长途运输,抵达香格里拉市场,“然后从这边发出,摇身一变就成了香格里拉松茸。”郑昆告诉《商界》,考虑到运输成本,这些“野路货”一般要积攒几百公斤才输送一批,这个过程可能要一两天。而且这种打大包运过来的松茸,在长途运输中会出现发热的现象,“到了香格里拉,品相我先不说,新鲜程度肯定会大打折扣。”郑昆称。

收购这种货,再冠以香格里拉松茸的名义卖出,利润可以最大化。“不要小看‘野路货在香格里拉市场上的充斥,我估计,在整个市场上,这些外来品和本地货的比重,能达到一半一半。”郑昆进一步分析,在香格里拉本地货不够的情况下,很多老板会积极主动联系“川西货”进来。

不过,据多位经销商贩称,虽然香格里拉“本地货”也有三六九等分级(一般按尺寸大小分),但外来的“野路货”是很容易分辨的。即便同为5~7cm,香格里拉风土不同造就了松茸独特味道和品相,是后者“蹭”不了的。

但消费者却并不具备辨别能力。据知情人士透露,上万经销商队伍中,并不包括自媒体卖货人群。“他们一般不会出现在香格里拉,会在当地找‘代理商帮忙发货。”某业内人士告诉《商界》,通常情况下,“这些代理商会从市场商贩那里随便‘抓两把,有虫眼、开伞和中空的松茸往往掺杂其间。”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社交平台上吆喝松茸的自媒体商贩,经营风格更粗放,他们通常只按基本尺寸进行分类,即经过初级分类的“统货”。

这样的松茸更具性价比,混卖省去了中间遴选环节所需的大量人力仓储物流等费用,“所以他们根本无法做品控,售后也非常难。”上述人士称,非香格里拉的“野路货”由于价格更低,更受微商等自媒体经销商青睐。

据了解,5~7cm的“野路货”一般卖400元/公斤,实际上收购价仅为200多元/公斤,“未到现场的这部分人更愿意和这种供应商合作。”

作为一种特殊的生鲜,国内“即时零售市场”的快速崛起,看似为品质松茸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但类似“价格战”的手段正对其进行破坏。

直播团队、自媒体大军的到来,不断打破原来的供求平衡。刘丽坦言,今年一级商贩的收购价同比去年每公斤平均上涨了上百元(还不考虑不稳定的日产出因素),“就是因为有人采取简单粗暴的经营方式,压缩了正规分销商的生存空间。”

未来何以来?

抛开品质本身,香格里拉松茸在采集、分销、仓储物流等方面都具备领先经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1万多名“外来者”已将松茸的深度经销做到极致。

然而,短短1个多月能聚集至少上万人争相加入的松茸交易,在“真香”的市场基础上,又弥漫着一股扑朔迷离的味道。就像每朵松茸无法长得一模一样,香格里拉的日与夜,没有任何一个24小时不充满未知。

郑昆的客户主要是城市中产,他坚持在二级和三级之间切入遴选“尖货”。每年松茸季,他手里的出貨量大约1吨。经营松茸10年,他有一套严格的标准,也习惯用远高于自身体量的角度来审视整盘生意。8月17日晚,郑昆发了一条朋友圈,“近期雨水偏多,开花虫菌逐渐增多,本地精品供应不足,价格开始上涨”。从多位奔赴香格里拉的经营者发布在社交平台的信息,除了当日松茸产量、品质等动态消息外,更多都在记录“天气”。

一时雨一时晴对松茸的生长最有利,松茸长势好,意味着当天的好货和产量就会更充沛。但近两年,各种经营主体的渗入,一些不可控的因素正在逐渐破坏这种平衡。

对各种“短视”行为,郑昆和一级商贩刘丽有强烈的同感,都在担心本身“靠天吃饭”的买卖会遭遇人为因素破坏。

在尺寸之外,“光是7~9cm规格的货,不同档次的价格相差也在几百元(每公斤)之间。”郑昆说。

“还在坚持做本地货是一件非常心累的事。”刘丽认为,采集户、从业者、经销商、消费者……香格里拉已经到了需要重塑松茸季的关键时刻。换一句话说,在络绎不绝的表象下,香格里拉松茸流通正在遭遇转型瓶颈。

近年来,由于环境恶化和大规模掠夺式采集,松茸资源逐渐枯竭。正是这样,松茸价格越来越高,也导致一线采摘时,受利益驱使,农户不分大小,一网打尽。

一朵成熟松茸的生长周期是5年左右。郑昆介绍,在市场上,3~5cm的松茸,往下还有俗称“子弹”的童茸,价格很低。但这类松茸,对于后面的生长相当重要,“以前当地的老人看到太小的都不采,即便撬开了也要把土埋回去,这样下一年松茸才会继续长大。”

为保护童茸、实现香格里拉松茸可持续化开采,这一两年,当地政府不遗余力地发出“禁采童茸”的倡议。“但倡议归倡议,没有行政手段的介入,这样的倡议就是一纸空文。”当地一位商贩称。

郑昆也表示,松茸还能吃多久,价格会涨到多高,天晓得。“我能做到的底线就是5~7cm以下的松茸,一概不卖。”

猜你喜欢
刘丽商贩松茸
我和香格里拉松茸
山东茌平:种植赤松茸让秸秆变废为宝
疯狂的虫草,疯狂的松茸和疯狂的岷江柏*——专访作家阿来
如何保鲜一颗松茸?
开启密码锁
商贩出售罂粟壳欲当火锅调料获刑8年半
去郊游
推 销
流动商贩治理模式研究
拍写真集让我付出惨痛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