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管前辈的红色故事(一)
—— 身居敌营高位21年的潜伏者汪维恒

2021-10-15 02:05杨烁
上海房地 2021年9期
关键词:军需国民党

在我党的隐蔽战线上,在残酷的对敌斗争中,涌现出一大批像韩练成、何基沣、郭汝瑰、熊向晖、钱壮飞等潜伏在敌营心脏的革命英雄,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上海房管系统就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就是1924年入党、潜伏敌营21年的国民党少将汪维恒。解放前夕,他接受党的召唤,历经艰辛从台湾返回上海,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上海市房地局副局长、局长。

一、早年入党

汪维恒(1896-1971年),原名汪益增,又名汪微痕,浙江诸暨人。1896年生于浙江省诸暨县牌头镇汪家村,1917年在诸暨县渔山小学担任小学教师,1918年,为了接受维新思想,求学于上海法文翻译学校。1919年,投笔从戎,赴北京军需军官学校学习。1921年作为军需军官学校第四届毕业生,被派往浙江慈溪县浙军,先后担任营、团军需官。

在浙期间,汪维恒结识了同是浙江诸暨县人、同样毕业于同文公学的张秋人,两人一见如故,谈得颇为投机,从此书信来往。张秋人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区委员会委员,共产党人,受党组织委派到宁波地区进行宣传活动。汪维恒正是从张秋人那里真正开始接触革命思想,并于1924年经张秋人介绍,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宁波地区最早一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人,并在浙江台州、黄岩、宁波、诸暨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1925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组织决定派汪维恒跨党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汪维恒所在的浙军响应广州国民政府的号召发动起义,但被北洋军阀的军队击败。此后他脱离浙军,回到家乡诸暨。1927年1月,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委任他为浙江台州区党务特派员,到台州、黄岩、临海、温岭各县整顿国民党党务,改组国民党县党部。同时,他带着更秘密的任务——发展共产党组织。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浙江省党部中的共产党员和左派分子大多牺牲或逃亡,中共宁波地委调任汪维恒为宁波地委团委书记,后调往诸暨县任中共县委组织部长,以县城区小学教师作为职业掩护,该小学实际上是地下县委机关。1928年5月,诸暨县委积极准备发动暴动,不料该校党员教师边世民练习使用手枪时不慎误杀其妻,暴露了准备暴动的计划。诸暨县委立即决定:各负责人员迅速撤离、走避。汪维恒遵照县委书记金城(后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的指示前往南京,利用军需军官学校的关系,打入国民党军需界潜伏下来,等待党组织来人联系。

二、潜伏敌营21年

汪维恒在潜伏国民党阵营的21年里,历任国民革命军军政部第一军需局少将局长、联勤总部第七补给区副司令兼西北军需局局长、南京联勤总部副司令兼经理署副署长、联勤总部第十补给区少将副司令兼台湾供应局局长、驻沪淞沪区补给区副司令、上海市财政局局长兼上海市银行董事长。

在潜伏国民党军需界、等待党组织的同时,他在南京、洛阳、商丘等地救助、转移走避的地下党员。

1938年8月,中共南京地下党组织的史永(后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找到汪维恒,问他是否愿意为党做事。汪维恒当即爽快地答应了。自此,汪维恒与党组织重新接上了关系,但也产生了误会:汪维恒以为他等了这么多年,党终于来找他了,而史永并不知道汪维恒受命潜伏的历史。这个历史误会一直到解放后史永在北京向金城了解情况时才解开。

1943年,蒋介石违反国共合作协议,秘密策划剿共。汪维恒得到消息,见情况危急,便及时向党组织报告了西北各省国民党军队的兵力、装备、布防、调动以及胡宗南部进行封锁的情况,使蒋介石的计划未能实施,延缓了国共合作的破裂。

1946年汪维恒任南京联勤总部副司令兼经理署副署长时,史永特意从上海调往南京配合他工作。汪维恒所掌握的重要战役、国民党军队调动、武器弹药、军队运输补给等情报,通过史永源源不断传至党中央。

汪维恒的正直、清廉在国民党内是出了名的。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政界一些高官自诩抗战有功,借权谋利,贪污之风盛行。汪维恒当时已是国民党军需界的重要人物,在反贪腐斗争中得罪了不少国民党高官,因此两度遭到撤职,几近入狱。因此,清廉的汪维恒并不受军界高层的欢迎,反而受到排挤。他在很早就担任国民革命军军政部第一军需局少将局长,但直至1948年脱离军界依然是少将军衔。

汪维恒的潜伏生涯一晃已过去20年。当胜利的曙光即将来临时,他突然接到了赴台任命,他深知,一旦去了台湾,全家很可能就回不来了,但国民党退守台湾后的军事部署、武器配备、后勤基地等对解放军尤为重要,所以他义无反顾地携全家赴台上任。他一直期盼新中国的成立,尤其盼望能亲自迎接解放。

1949年春,汪维恒突然收到史永的一封信,信里有一首盼故友回归的诗,意思是:迅速撤离台湾,返沪迎解放。汪维恒又激动又发愁,激动的是终于等到了盼望已久的召唤,愁的是找何借口返回大陆。幸好此时台湾供应局因局势变化宣告解散,汪维恒的上司陈诚也在医院养病。他乘机打电话向陈诚告别,称母患病要回大陆探望。为了避免引起怀疑,汪维恒将全家留在了台北,于1949年4月毅然只身飞回大陆。实际上全家离台的准备工作早就悄然就绪,1949年5月初,汪维恒家人乘坐一班返沪的船,有惊无险地回到了上海。

三、入职房地局长

汪维恒回到上海,陈诚挽留未果,便任命他为驻沪淞沪区补给区副司令。此时他的老上级陈良已任上海市代市长,推荐他再兼任上海市财政局局长兼银行董事长。此时汪维恒无法与在南京的联络员史永取得联系,于是利用职务之便,自行开始了迎接解放的准备工作:对财政局所有档案、仓库进行盘查、造册,安全封存日伪档案,同时阻止大量的资金外流。1949年5月27日,汪维恒以“投诚”形式率员在财政局与军管会代表顾准、谢祝柯和朱如言交接。交接时,汪维恒要求与顾准去办公室单独谈话。当汪维恒告诉顾准,他是1924年入党的中共地下党员时,顾准才发现,眼前这位五十多岁的国民党少将,竟然党龄比自己还长十几年。顾准得到副市长潘汉年的电话确认后紧紧握住了汪维恒的手,激动地说:“太好了!”走出办公室后,交接仪式仍按原计划进行,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了国民党财政局长与解放军军代表交接的一出好戏。

1952年9月,上海市地政局与公共房屋管理处合并,改组成立上海市房地局,汪维恒任副局长,1955年12月任局长。汪维恒一直以共产党员身份做地下工作,然而解放后他才知道自己的党籍并没有恢复,1942年他在重庆重填的入党申请书因当时红岩办事处撤退匆忙而被销毁。汪维恒始终没有放弃恢复共产党员的身份。任职期间,他以无党派人士身份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与班子成员坦诚相见,合作共事,认真贯彻市政府提出的“为生产、为劳动人民服务”的房管工作方针;在修理养护中,强调“举手之劳”的主动服务精神,深入房修工地和里弄,倾听住户意见,拟订房修行政管理法规;在管理上,遵照市政府的指示精神,多次调整公房、私房管理体制,精简机构,下放管理权限,开展住房交换,挖掘房屋潜力,合理调配使用房屋,缓解生产和居住用房的供需矛盾。1957年5月,汪维恒列席市政协一届四次会议,并在大会上就当时的房屋供需矛盾、修缮力量不足、租金偏低、以租难以养房等问题作出如实汇报,呼吁各方予以支持。1962年,他担任房调会委员,对大力挖掘房屋潜力、缓解房屋供需矛盾等问题进行研讨,提出对策建议。同时,他还为争取台湾回归祖国做了许多有益工作。

四、平反昭雪

1966年“十年动乱”开始,上海市房地局党委为了保护当时作为无党派民主人士的汪维恒,让他在家休息,但他依然坚持每天上午到单位,看看“大字报”,了解群众的意见和想法。然而,他回家后常常一言不发,眉头紧锁。当时上海市房地局副局长兼局党委书记朱道南数次遭批斗,汪维恒痛心地说:“朱局长代我受过。”

即便在此艰难时刻,汪维恒想到的依旧是如何去保护他人。当得知有人企图抢占陈修良(原浙江省省长沙文汉之妻、浙江省委宣传部长)母亲陈老太的住房时,他专门指示:不得动她的房子。汪维恒说:“大革命时期陈老太为党做了许多工作,多次帮助和掩护过地下共产党员,我们不能忘恩。”

1968年的一天,汪维恒像往常一样去上班,从此再也没有回家。汪维恒被安上“特务”、“叛徒”的罪名,并冠以“台湾派回来的总特务头子”头衔被关押。1971年1月30日,汪维恒含冤去世。

“四人帮”倒台后中央拨乱反正,1979年3月,汪维恒终获平反昭雪,但由于汪维恒的情报系统是潘汉年领导的,受“潘杨冤案”影响,其党籍一直无法落实。1982年,潘汉年得到平反,1984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对《关于恢复汪维恒同志党籍的请示》作出批示:“恢复汪维恒党籍。党龄自1924年1月算起。”汪维恒终于恢复了他梦寐以求的党籍,英雄灵魂终于可以安息了。

注释

本文大量参考《档案春秋》2010年第2期汪仲远撰写的《父亲汪维恒:潜伏归来的共产党人》。

猜你喜欢
军需国民党
丰碑
我心中的英雄
快过关了
加强军队军需法治建设浅见
后勤现代化进程中军需信息化人才建设研究
忆和平改编国民党第16军第94师
解放战争消灭国民党军的总人数是多少?
国民党军曾大量使用过化学武器
外国军事顾问与国民党军事力量
国民党军“五大主力”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