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明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宜兴紫砂的造型千变万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根据其特点大致可以分为几何器、筋纹器和花器三大类,其中几何器又分为圆器和方器两种。相较于圆器的大众化和普遍化,方器出现得较晚,因为其制作难度大,工艺复杂,方器又分为四方、六方、八方。其突出特点就是造型明快挺秀,具有阳刚之气,棱角清晰,将方器的几何之美塑造得十分漂亮。六方器是根据紫砂壶的四方器衍变创作而来的,现在已经成为了茶壶经典款式,具有线条流畅、轮廓分明、平稳庄重的特点。从经典的方器“僧帽”、“大彬六方”、“传炉”、“雪华”、“宫灯”等,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结论,方器都是以直线为主、曲线为辅,并不一定要强调四四方方,但是线条和块面之间要爽朗有力度,变化中要自然流畅。
史料上有记载的第一把方壶是1986年在扬州江都丁沟乡出土的,而且是由紫砂巨匠时大彬制作的一把六方器,壶盖圆形,中有圆锥形纽,这可能与时大彬的“天圆地方”观念有关。这把壶也证实了明朝末年紫砂壶已经由圆器向方器进行转换了,这对紫砂壶艺来说是一个里程碑似的进步,因为方器的制作难度比圆器大多了,方器的出现不仅是造型上的开拓,也是工艺上的突破。方器制作非常考验艺人的功底和手艺,对线条的处理、块面的衔接都非常讲究,稍有不慎,一把壶就制作失败了。以紫砂壶《中天》为例,壶身六面,每一个块面都是匀称规整的,部位衔接之间也非常完整,整个作品的形制统一和谐,将方的元素发挥得淋漓尽致。观察线条我们会发现,几乎每一根线条都是被精心打磨后设计为适宜的形体。如果说圆器是一次行云流水的艺术创作,方器更像是进行一项严谨科学的艺术研究。
紫砂壶其名为“中天”,也是有着深刻的含义的,“中天”二字又可以解释为“中立弘德,天人合一”。“中立”一词语出《礼记·中庸》:“中立而不倚,强哉矫。”这里的“天”,不是神秘之天,而是自然之天。“中天”大致可以理解为阴阳和合,方能天人一体,中立守恒。这种玄乎奥妙的思想看似复杂,但是也充盈在紫砂壶艺中,紫砂壶就是人与自然和谐下的产物,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宝物紫砂泥吸收天地精华,经上亿年漫长的时间才形成紫砂原矿,经过人类的开采挖掘,最终成为一抔紫泥精华,在茶文化中散发出独特的韵味。紫砂壶的珍贵之处并不仅仅是泥料的稀缺,更多的是在制壶的过程中,在人与自然共同的作用下,没有外物的加入,没有化工的干扰,没有机械的帮助,采用原始的手工制作,以最自然的形态成就这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
六方壶不仅有着严谨规整的造型,因为“六”这个数字,还有着吉祥的寓意。现在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把“六六大顺”挂在嘴边,很多人把“6”视为自己的幸运数字,挑选手机号码或者车牌号时会更青睐“168”这样的数字,这样的行为不是封建迷信,而是因为“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吉祥如意、顺利平安的寓意,并且这种寓意一直被保留了下来,至今仍活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所以“六方壶”自诞生开始,就因为特殊的形制而被赋予了吉祥的寓意,这种寓意是中华文明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并且世代传承,具有一定的意义。
紫砂壶《中天》采用了原矿紫泥制作,色泽呈现出紫褐色,非常的复古传统。紫泥在紫砂泥中很常见,市场上百分之八十的紫砂壶都是以紫泥制作,因为这种泥料稳定性强,既不像朱泥那样娇贵,容易褶皱炸裂,也不像段泥含杂质较多,烧制后壶表容易吐黑。所以紫砂壶《中天》除了色泽沉郁之外,质地细腻,砂质颗粒不大,且比较均匀地分布在壶身上,用手触摸手感极佳。壶身由六条泥片镶接而成,其构成的轮廓不是中规中矩的六方体,比较像古代乐器铜铃,这种铃的形状像钟,但比钟小得多,因此《中天》的造型也接近钟的造型,上小下大,线条由上而下,逐渐扩散开来,至圈足边缘处外翻,这样的造型非常独特,也是艺人创新后的艺术效果。壶嘴与壶把都是四方造型,一湾流,从壶身一侧胥出,嘴头向下,形成一段优美的弧线;壶把弯曲呈圆形环状,饱满的弧线与四方的壶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飞把造型在方与圆的交织中达到了和谐统一。口盖都作六方,与壶身一致,壶盖上有层次地叠加了一个缩小的六方壶盖,视线再往上就是拱起的四方桥钮,硬朗的转角、柔和的曲线在空中汇成一个尖尖的角,有着器宇轩昂、大气凛然之感。整件作品的线条处理非常干净利落,该直的地方横平竖直,该弯的地方曲线流畅自如,艺人以凝练的线条构成了一个凝重朴实的六方形体,大方得体,将六方器的特色全都表现了出来。紫砂器的整体气质内涵和它的造型、泥料都是不可分割的,可以说,在一把壶成型前,每一步的设计制作都是至关重要的,这点在方器成型过程中尤为重要。《中天》经过艺人精密的设计、精湛的工艺以及精细的打磨,最终成为了一把造型独特,气韵突出的紫砂壶,有着姣好的外观,令欣赏者动容与钟爱。
工艺在发展中成熟完善,艺术在创新中得到永恒。紫砂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继承与创新,六方器就是壶艺发展的杰作,它有着吉祥的寓意、几何形制的造型以及丰富深厚的紫砂文化,让人在欣赏中感受到艺术的无穷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