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珞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绝句》宋·志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2018年春,孙先生依次书写下这两首诗。当时我们没有意识到,他正在以一种绝美的方式告别……(图1)
1 2017年5月孙筱祥、朱成珞先生夫妇在杭州植物园Prof. Sun Xiaoxiang and his wife Zhu Chengluo were visiting the Hangzhou Botanical Garden in May, 2017
1921年5月29日,孙筱祥先生出生于浙江省萧山县临浦镇小湖孙上村①二号(图2)。据当地史料记载,小湖孙村人的先祖是孙权后裔孙信,源自富阳龙门。孙信于元代大德(1297—1307年)年间行游至此,见这里群山环绕,桃李芬芳,便决定在此定居并修建祠堂,祠堂中曾供有玉玺。
2 孙先生出生于由祖父三兄弟建于晚清的宅院。后家道中落,趋向贫寒Prof. Sun was born in a courtyard house built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by his grandfather and two granduncles.Later the family fortunes declined, tended to be poor
1946年夏,孙先生毕业于国立浙江大学农学院园艺系造园专业。毕业后时任系主任,著名园艺学家吴耕民先生邀请他留校任教。有次与恩师促膝谈心时孙先生问:“吴先生,一般系主任都喜欢留用听话的或沾亲带故的学生,门生虽然为人不坏,但脾气不好,像牛一样,有时会顶顶撞撞,不肯唯命是听。门生与恩师非亲非故,先生为什么要留下我当助教?”吴先生说:“作为系主任,留任或招聘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他能否把学生教育好、培养好,而不是考虑个人的好恶。如果系主任聘用的都是名师强将,那么他们的学生毕业后也绝不会是弱兵庸将,这不但对学生有利,也是系主任的最高荣誉”(图3~4)
3 1948年3月孙先生在华家池浙江大学农学院教师宿舍Prof. Sun in the Huajiachi teacher's dormitory of the Agricultural College, Zhejiang University in March, 1948
4 1948年金秋孙先生在华家池浙江大学农学院花圃举办花展Prof. Sun was holding a chrysanthemum exhibition at Huajiachi for the Agricultural College, Zhejiang University in the fall of 1948
1946年秋天,举校西迁的浙江大学从贵州回迁杭州,并开始重建校园。面对华家池大片的荒地,孙先生在三百多亩(约20 hm2)土地上,带领工人一起开荒种树。从1946—1953年,足足7年,孙先生为重建华家池校园和辟建浙大农学院教学植物园亲自栽种过1 500余种植物。这为他所开创、总结和贡献的风景园林系统理论与实践,打下了坚实广博的园艺学基础。
1949年秋,杭州市首任市长谭震林参观浙大在孤山举办的菊花展时,曾握着孙先生的手嘱托道:“将来我们要在杭州的山上种满鲜花”。
新中国成立之初,孙先生协助杭州市人民政府,为西湖的未来发展绘制崭新的蓝图。1950—1955年,他曾任杭州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及西湖风景建设小组组长,编写了新中国《西湖风景建设大纲》,完成了《西湖风景区总体规划》,其中包括8 000余亩(约533 hm2)西湖水景、5万余亩(约3333 hm2)丘陵、沿湖景点布局与绿地植物造景、山地森林保护与风景林的规划。他曾伴随和协助当时兼任杭州市副市长、分管城市建设工作的刘开渠先生,踏遍了西湖周边的山山水水。
1951年,受杭州市第三任市长吴宪的亲自委托,孙先生开始创作花港观鱼公园。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公园,也是孙先生的处女作。当时的花港观鱼古迹早已徒有虚名,仅残存了一碑、一池和三亩荒地,一个人民公园应该是什么样子,在国内无先例可循。当初吴市长的要求,是把这里设计成像莫斯科大学校门前那样的几何式花坛。后经孙先生极力宣扬中国自然山水派园林的优越性,最终说服了市长,他拍板说:“就由你来做,放手大胆去干!”当年正是由于杭州市各级领导的支持,花港观鱼古迹和源于中国古代的观鱼文化才得以保护和传扬。孙先生在花港观鱼公园中开创了将古今中外融为一体的园林设计手法,并首次将西方的等高线技术应用于中国园林的地形地貌和竖向设计中,他所创新的假山弥补了中国传统假山没有植被的弱点。
1952年,杭州市把建立植物园的计划纳入《西湖风景建设大纲》,并上报中央,拉开了新中国植物园建设的序幕。1953年,孙先生完成了杭州植物园总体规划。1956年,他在杭州植物园植物分类园的设计中,打破植物分类园的设计成规,首创了以“目”为栽植单元,将同一目中多种生态类型的植物,按自然复层植物群落来种植的设计方法,解决了世界上所有植物进化系统园都像苗圃的难题,树立了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
1946—1956年,孙先生在浙江大学农学院任教②,主讲《观赏园艺学》等课程,同时他打破传统,首次在园艺系开设了《制图与绘画》课程。1952年,孙先生创建了浙江大学森林与造园教研室并担任主任,是浙江大学风景园林学科的创始人。他于同年编著了浙江大学的《观赏园艺学》教材,其中分为《观赏树木》《花卉》和《城市和居民区的绿化》3部分,图文并茂、涵盖面广。孙先生在教材中融入了他积累多年的实践经验、教训、植物物候记录和手绘图,阐述了城市建设、城市绿化及绿化地带的分类等内容,概括了他超前的风景园林理论思想,包括公园和植物园的规划设计理念,及对植物系统分类园的创新定义,并介绍了英国霍华德爵士于19世纪末期提出的“田园都市”理想(图5~6)。
5~6 1952年由孙筱祥先生编写的浙江大学《观赏园艺学》手写讲义和钢板油印教材The handwritten handouts and mimeographed teaching materials authored by Prof. Sun Xiaoxiang in 1952 for the Ornamental Horticulture cours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1954年,鉴于他对杭州市建设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孙先生当选为杭州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受邀参加当年的国庆节观礼活动(图7~8)。
7~8 孙先生 1954 年当选杭州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证书及国庆节观礼证The certificate of Mr. Sun as a deputy to the First People’s Congress of Hangzhou and the gate pass for attending the National Day celebration in 1954
1953、1955年,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新成立的造园专业先后2次从浙大借调孙先生,各为期一年。1953年9月—1954年7月,他为北京农业大学开设了《花卉学》和《园林艺术》课程,于1955年9月—1956年7月主讲《园林艺术》与《园林设计》课程,他首次在中国将风景园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从造园学中单列出来。借调期间,原浙江大学党委书记、时任浙江农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金孟加和原浙江农业大学校长、时任浙江农学院副院长丁振麟很希望把孙先生请回去,但时任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施平坚持把他留了下来。施先生是浙大农学院的校友,非常了解孙先生对杭州和浙大的贡献,对他十分信任。从此,孙先生的人生轨迹从杭州转向了北京……
1956年8月,北京农业大学的造园专业被教育部调整到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更名为“城市及居民区绿化”专业,孙先生也因此从浙大正式调到北京林学院,担任建校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和园林规划设计教研室主任,继续讲授《园林艺术》与《园林设计》等课程。孙先生于1956年冬完成北京林学院校园总体规划,于1957年冬完成教学植物园设计。他所编著的《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教材,是1962—1992年的30年间,中国高等院校风景园林学科的经典教材。他于1964年编著的《教学生产实习手册——规划设计部分》,曾是学生至苏杭等地实习时所必备的经典手册(图9)。孙先生亲自在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为国家培养了的代代莘莘学子和栋梁之材,他所开拓和贡献的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传播中外,影响深远。
9 1964年由孙筱祥先生编著的《教学生产实习手册——规划设计部分》油印本Mimeographed Teaching and Production Practice Manual: Planning and Design Volume, authored by Prof. Sun Xiaoxiang in 1964
1982年,孙先生提出中国文人园林艺术创作进程中的3个美学序列境界——“生境”“画境”“意境”。1984年,他的特邀论文《“百花齐放”:中国园林艺术》(“Let a hundred flowers blossom!”: Classical Gardens in China)发表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出版的《文化——世界人民的交流》一书。该书以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等6种语言文字在世界多国发行,孙先生的中国园林艺术理论和“三境论”也从此蜚声海外(图10~11)。
10~11 《文化——世界人民的交流》中、英文版。1984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出版,并以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等6种文字在多国发行。孙先生的特邀论文《百花齐放:中国园林艺术》发表于该书Cultures— Dialogue between the peoples of the Worl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editions. It was published by UNESCO in France in 1984, and released in many countries in six languages, including English, French and Spanish. Prof. Sun’s invited paper, Let a hundred flowers blossom!: Classical Gardens in China, was published in the book
1986年,美国哈佛大学主持召开了“国际大地规划教育学术会议”,孙先生的特邀英语学术报告《中国的大地规划美学与教育》(The Aesthetics and Education of Landscape Planning in China)被大会推选为首席“国际教育与实践典范”。他提出:“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大自然为原型进行园林创作的国家。中国雄奇瑰丽的自然风光,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灵感的泉源。中国古代崇尚大自然的哲学思想和美学观念,曾经对世界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值得全世界的大地规划工作者学习!”。同时,他还提出了“五条腿走路”的教育模式,指出一名杰出的风景园林师,必须要具备“诗人、画家、生态学家、园艺学家和建筑学家”这“五条腿”。这次报告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震撼。同年该报告论文发表于荷兰爱思唯尔科学出版社(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B.V., Amstedam)在荷兰出版的《风景与城市规划》。由于爱思唯尔出版社在全世界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该论文为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创新理论与实践,再次赢得了世界同行的瞩目和尊敬。
从1985年起,孙先生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和澳大利亚科廷大学(Curtin University,原西澳理工学院,简称WAIT,素有澳洲的“麻省理工”之称)等30所国外著名大学英语讲学并举办个人画展。他在这些大学开设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六大类型及其特征》《中国文人园林的空间艺术与序列艺术》和《中国与西方文学艺术的比较美学》等十几门课程,并进行了绘画示范教学。孙先生生动精彩的英语演讲堂堂爆满,以至于许多学生不得不挤在教室外的楼道里听课。
1985年孙先生荣获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海登威廉荣誉教授奖”(Haydn Williams Fellowship)。该奖涉及所有学术领域,获奖者须在本人领域中达世界最高水平。孙先生是亚洲首位、世界第5位获奖者,前4位获奖教授来自美国和西德,其中包括纽约大学医学中心的脑科专家Leonard Driller教授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物理学家Frederick Reif教授等(图12~13)。
12~13 1985 年澳大利亚科廷大学为荣获“海登威廉荣誉教授奖”的孙筱祥先生举办为期一个月的画展。图为科廷大学委员会主席为画展开幕式招待会所发请柬的正、反面In 1985, the Curtin University of Australia held a one-month painting exhibition for Mr. Sun Xiaoxiang, who won the Hayden William Professor Emeritus Award. The photo show the front and reverse of the invitation card issued by the chairman of the Curtin University Committee for the opening ceremony reception of the painting exhibition
1989年孙先生获得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颁发的最高殊荣“红领带奖”(Red Tie Award),是中国首位和至今唯一获奖者。
2010年,孙先生被授予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杰出贡献奖(IFLA President's Certificate of Appreciation)。
2014年,孙先生荣获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最高奖“杰弗里·杰里科爵士金质奖”(Sir Geoffrey Jellicoe Award)。他打破了欧美国家囊括该奖多年的格局,成为亚洲首位,世界第6位获奖人。
IFLA前主席戴安妮·孟塞斯博士(Dr.Diane Menzies)在她的贺词中高度评价了孙先生对国际风景园林事业的终身贡献:
“孙筱祥教授为东西方风景园林的融合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他以最大限度的勇敢和坚韧、正直和谦逊,将风景园林的古典与现代联系了起来”。
注释(Notes):
① 今属杭州市萧山区浦阳镇桃北新村。
② 浙江大学农学院于1952年院系调整后独立成为浙江农学院,后发展为浙江农业大学,1998年回归浙江大学。
图片来源(Sources of Figures):
图1由夏宜平摄;图2来源于2005年卫星影像,由陈云文提供;图3~13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