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节式健康教育结合肢体功能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并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研究

2021-10-15 05:19张雅君王静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肢体脑梗死

张雅君 ,王静

(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 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急诊室,上海 200093)

脑梗死是因血液高度凝结、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或形成血栓等各种因素所引起的脑部血流受阻,最终使患者脑部神经所控制的各功能受损[1]。研究[2]表明,及时抢救后还能生还的脑梗死患者中大部分仍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等情况。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3]是临床常见的周围性前庭相关疾病,多源于内耳,并伴有眼震和自主神经症状。因脑梗死患者部分神经功能受损,BPPV也可继发于脑梗死患者。对脑梗死并发BPPV的患者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还应联合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和健康教育措施,这也是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环节式康复教育[4]是临床中一种新型护理措施,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也是整体护理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详细把握患者入院后的各环节,力求在患者入院治疗的各阶段均得到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对患者实施早期肢体功能训练[5]也是提高患者生理功能促进恢复的重要措施。本研究即将环节式健康教育和肢体功能训练相结合,应用于脑梗死并发BPPV的患者,考察其对病情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入本院的126例急性脑梗死合并BPPV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为25~82岁,平均年龄为(52.35±5.77)岁,发病时间为(5.12±1.94)h,其中男性68例,女性58例。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为27~80岁,平均年龄为(52.95±5.48)岁,发病时间为(5.53±1.98)h,其中男性33例,女性3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5~82岁,平均年龄为(52.34±5.64)岁,发病时间为(5.06±1.91)h,其中男性35例,女性2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同意。

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6]中关于脑梗死的诊断标准;②患者符合BPPV的诊断[7]标准;③患者发病时间在24h以内,初次发病;④患者家属了解本次研究内容,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无法交流,不能完成调查问卷的患者;②脑部外伤、出血性脑卒中、脑部肿瘤患者;③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功能障碍、重症感染患者。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干预前均接受脑梗死和BPPV的基础治疗,干预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恢复情况。

1.2.1对照组 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联合肢体功能训练,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常规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进行一定程度的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采用讲授的方式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和治疗注意事项;为患者进行一定程度的心理支持,了解患者诉求并尽量满足其需求;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如保持患者治疗的病房安静舒适,指导营养进食,遵医嘱安排液体输入,并观察用药过程中是否有不良反应。鼓励患者以正确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的困扰,切不可操之过急或半途而废,应按照医嘱接受治疗。

肢体功能训练 在急性期以后72 h内开始实施,具体训练措施如下:①体位护理:患者取平卧位,肩膀外弯30°,并往内部旋转15°,外展40°,手腕适当上抬,手指轻微卷曲;指导患者踝关节进行轻微的背屈运动,并在踝关节外侧放置枕头支撑,避免足下垂和下肢外旋,同时帮助患者进行轻微的膝关节伸展运动。②握手训练:双手拇指上下放置,其余手指互相交叉,辅助患者由上方的手带动下方的手进行上举,每次持续10 min,每天2次,双手交替完成。③肢体训练:患者由卧位、坐位逐渐变为站位,从15°卧位每天5°进行增加,直至患者能直立30min为止。④日常训练:待患者能坐起后辅助患者完成坐起、步行、站立平衡训练等日常的基本行为训练,每天2次,每次30 min。⑤按摩手法:将患者头部和躯干先后向健侧旋转90°,采用Epley手法对晕眩的患者进行复位, 复位后保持坐位15 min,每天2次。

1.2.2观察组 患者则采用环节式健康教育结合肢体功能训练,环节式健康教育具体护理措施如下,肢体功能训练方式、频率均等同于对照组。

成立管理小组 由护士长和具有5年以上神经内科护理经验的高级护师担任健康指导员,定期进行培训,并开展自查讨论会,每个季度互相审核,提高协作能力和团队教育能力。

制定方案 责任护士与患者家属进行深刻交谈,了解其需求,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和主治医生的治疗方案制定健康教育的具体环节。

健康教育

①疾病知识:运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疾病发生的症状、发病机制、常见治疗手段、并发症等,扩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消除恐惧心理。

②辅助检查:检查前向患者介绍各项检查的目的、注意事项、仪器设备基本工作原理、穿搭要求和准备工作等,以保证各项检查顺利完成,促进病情的确诊和监测。

③用药知识:介绍脑梗死治疗的常用药物,介绍治疗药物名称、服用方法和剂量、常见不良事项、服药禁忌和注意事项等,可在药品包装上写明服药方式和剂量,要求患者严格遵医嘱服用药物,长期配合药物治疗,不私自增减药物剂量或停药。

④饮食指导:指导患者摄入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忌烟酒,多食用蔬菜、水果、豆类、鱼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对于有吞咽困难的患者应帮助患者进食,避免呛咳。

教育形式 对于疾病知识可发放脑梗死疾病知识手册供患者及其家属阅读,并讲解其中注意事项;对于为患者进行的常见操作,可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示范教育;同时,在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后,还可邀请患者及家属参与知识培训班;对于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层次或不同居住环境的患者,可采用个体化的教育,采用重复、问询的方式进行教育;给与患者正确的心理引导,避免发生心理问题。出院前后还需进行专业的出院前教育和出院后随访,提醒患者居家期间保持心情舒畅、坚持锻炼,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1.3 观察指标

1.3.1治疗效果 患者治疗期间记录两组患者的意识和肢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

1.3.2神经功能 护理前及护理2个月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8]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该量表包括十一个维度,总分为42分,分数越高,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程度越严重。

1.3.3运动功能 护理前及护理2个月后,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该量表包括十一个项目,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患者的运动能力越强。

1.3.4日常生活能力 护理前及护理2个月后,采用健康调查简表(the medical outcomes study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36, SF-36)[9]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该量表包括八个维度,36个项目,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指标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的意识和肢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

表1 临床疗效指标比较

2.2 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评分

两组患者的神经和运动功能评分如表2所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F-36评分和Barthel指数更高(P<0.05),NIHSS评分更低(P<0.05)。

2.3 生活质量评分

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如表3所示。

表3 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则是由于脑部血供突然中断而导致的脑部组织坏死,其病因十分复杂,可能与血管、血液及血流动力学异常有关[8]。BPPV是脑梗死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由脑梗死引起的颅内小血管损伤,致使脑部血流量减少,灌注量下降,造成内耳缺血和随缘囊损害,耳石脱落[9]。肢体功能训练[10]是脑梗死合并BPPV必不可少的康复训练手段,通过按摩手法以及功能训练能促进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的恢复,该种康复训练措施已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环节式康复教育[11]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策略,贯穿从患者入院至出院后的整个治疗期间,为患者提供优质、综合、个性化的服务措施。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意识恢复和肢体恢复费时间、出院时间等各项指标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其原因,每日足量的肢体功能训练是患者生理功能的恢复的前提,Epley手法复位[12]是治疗BPPV的重要措施。复位前,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耐心宣教,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复位时,护理人员全程陪同;复位后及时进行护理指导,避免疾病复发,因此患者病情恢复明显。另外,各肢体功能训练联合训练前后的健康教育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树立了正确的态度,在积极的配合和康复训练过程中,提升了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患者住院时间也有了显著的变化。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和运动功能评分也更佳,干预后,其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提示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和运动功能恢复更明显。分析其原因,为早期卧床的患者提供按摩、体位护理、肢体功能训练、手法按摩等康复训练措施,并在患者取得一定恢复进展后,根据患者病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功能训练,可加快恢复进程。此外,联合环节式健康教育,对患者在不同康复时期实施相关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拓宽对疾病的知识面,认识康复训练以及按医嘱接受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因此,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均有显著恢复。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均有显著提升,其中观察组患者的SF-36评分更高(P<0.05)。分析其原因,环节是健康教育以患者的生理状态和安全需求为基础,预先为患者普及病理机制、复健等知识内容,帮助患者在建树自身知识面的同时还聚焦患者心理状态和接受度,以多种形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实施个性化的教授形式;对普通患者可开展病情交流讨论会和讲座,帮助患者了解更多自身状态,并配合完成治疗。出院前的施教活动为患者更好的居家康复奠定了基础,在家属的监督和帮助下定时定量完成居家康复训练;同时医护人员的随访使其更好的了解患者的康复状态,及时纠正并解答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上措施均为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合并BPPV患者采用环节式健康教育结合肢体功能训练有利于患者神经和运动功能的提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这种联合护理方式是一种优质的护理措施,值得广泛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肢体脑梗死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面试六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