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出新•思悟
——探析张巍的观念摄影创作

2021-10-15 12:45:05唐冬雪
大众文艺 2021年18期
关键词:五官剧团名人

唐冬雪

(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南京 210013)

观念摄影是观念艺术在媒介上的一种延伸,观念摄影作品往往会提出有意味的问题,并引发人们深入思考。张巍作为中国观念摄影的新锐翘楚,他打破传统摄影观念,在摄影创作中用重组照片零件的摄影手法向摄影的“纪实性”本质提出质疑,同时传达“图像并非在场证明,而是一种表达”的摄影观点。他用分解的摄影观念,强调打碎、叠加和重组,重视“人”本身,创造出一系列具有不确定感的摄影作品,用摄影媒介传达人类的精神面貌和生存状态,引发人们深入思考照片背后的真实世界。

目前学界已对张巍的摄影作品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刘淑燕在其论文中对张巍的《人工剧团》进行了作品的具体解析,肯定了张巍是一位优秀的造像者。王家豪在其论文中强调了张巍对于数字技术的依赖,以部分作品为例分析其肖像作品中挪用的含义。仝丹奇在其论文中对张巍的《临时演员》和《人工剧团》进行简要对比,探讨张巍在创作中的“挪用性”艺术风格的价值。现有研究成果大多聚焦在作品本身的解析上,而对于张巍各作品背后蕴藏的摄影观念鲜有明确的提炼和总结,较少直接地讨论到“图像并非在场证明,而是一种表达”的摄影观点对其创作和摄影作品的意义。本文则侧重于强调张巍对观念摄影的理解及其对摄影创作的引导作用,通过对张巍摄影作品的解读来探讨其“观念”的多重特征与内涵,从而揭示“观念”对张巍摄影创作的不可替代性。

一、脸部互换——观念摄影之“自我”

朱其认为“观念摄影”是“将艺术看作是内心的想象、记忆、梦幻和自我原型相关的思想和观念的呈现。”张巍的《临时演员》系列作品与他的成长过程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他在创作过程中带入了与自我原型相关的思想和观念。在张巍看来,“每个人在社会当中都是临时演员,这些照片也就像我的一面镜子。”通过该系列作品,张巍想表达的是每个人都是“临时的表演者”,从而强调“人”的身份具有临时性、互换性和混乱性。

张巍的《临时演员》系列作品拍摄于2007年至2010年,该系列采用胶片摄影的方式,用4×5大画幅相机拍摄完成。在拍摄时以纯色作为拍摄背景,拍摄光源采用正面平光,低反差使画面简单干净。但张巍在拍摄完成以后,认为这些肖像想要表达的内容与他想象中的感觉相差甚远,秉持着“图像并非在场证明,而是一种表达”的摄影观点,他利用数字技术将所摄人像的五官当作零件进行打碎、叠加并重组,造出一个全新的“人”的形象,却又不再是现实中的人本身。虽然张巍在《临时演员》系列中对肖像五官的替换是随机的,但最终总能达到一种“相似”的效果。

《临时演员》系列中的成人版,有人戴着拳击手套,有人穿着航天服,这些本不属于临时演员的物件使他们成了有具体职业的特定演员,这也表达了张巍认为的人的身份具有临时性的特点。人在不同场合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在现实生活中大家都有可能成为临时演员。五官重置后的“人”充满了不确定性,可观者却又往往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该系列作品还有儿童版,即《童话》,这是张巍回忆自己儿时成长经历所创作出来的。他的成长和教育、关爱、限制、鞭策等如影相伴,所以他创作《童话》时,在画面中出现了红领巾、粉色背景、孩童肢体等元素。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儿童版中,张巍将成人的五官置换到儿童的面孔中,以此反映儿童的世界也过早地侵入了成人的思维和行为,这是张巍在《童话》中想表达的主题——关爱和伤害之间的矛盾。

无论是成人版还是儿童版,张巍创作的《临时演员》系列作品充分体现了观念摄影“呈现内心观念”的特点,并且一直在努力寻找与观者之间的共鸣。在该系列作品中,张巍将童年时期的自我原型、作为成人的经验与经历以及其内心的想象与梦幻有机结合,他将临时演员这一群体作为拍摄对象,利用数字技术对他们的五官进行置换,造像出全新的人类面孔,表现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焦虑、紧张、无措地精神状态,以此折射当代社会问题并引起观者思考。

二、五官拼贴——观念摄影之“出新”

张黎认为“新摄影……不受传统摄影美学、习俗、技术等规则的制约。”张巍的“观念摄影”作品则充分体现了“新摄影”创作家的“观念”特色,即敢于冲破传统摄影规则的束缚,使用新形式、新内容、新观念进行摄影创作。他的《人工剧团》系列作品创新性地将目光放在了“世界名人”身上,他对《临时演员》时期积累的素材进行筛选,利用数字技术将普通人的五官提取出来,再拼贴和修饰后重置到这些名人们身上,创作出新的“世界名人”。

《人工剧团》系列作品的观念之新从创作初衷上便有体现。受家庭环境影响,他很早地意识到中国戏曲的显著变化,这种变化让戏曲不再只是传统的、地方的和民俗的,它开始与外来文化相融,形成一种快餐式审美。这种审美触碰了张巍的体验边缘,他意识到这样的变化不仅仅发生在剧团,它还发生在这个时代的每个角落。于是,他冲破传统摄影规则的束缚,创作了《人工剧团》系列,企图揭露这种扭曲的审美倾向。

张巍观念摄影的新意还体现在其作品的创作方式上,他将油画作品和数字技术等与摄影技术进行融合,探索出了表达其创作观念的全新方式。《人工剧团——不知名妇女肖像》系列作品的灵感便来源于张巍早年学习油画的经历,他尝试用摄影媒介再现中世纪欧洲经典油画的人物形象,颇有新意。此外,他还以真实存在的名人肖像为蓝本进行二次创作,用数字技术将普通人的五官提取出来,进行拼贴、修饰、重置到这些名人们身上,创作出新的“世界名人”。张巍在《人工剧团》系列作品中将普通人与名人形象嫁接,让真实与虚假在一张面孔上同时呈现,以此反映出大众与名人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通过大众传媒,名人对大众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大众也塑造出了名人。这些合成之后的“新名人”与蓝本十分相似,但还是会让观者看出端倪,然而正是这种端倪存在的断裂感和距离感使得普通人也可以短暂地成为名人。这也强调了张巍的摄影观念:“图像并非在场证明,而是一种表达。”意味着他并不追求摄影的真实性,更注重观念的传达。

三、虚构剧情——观念摄影之“思悟”

林路认为“观念摄影的意味就在于通过摄影传递某种观念,……试图展现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剖析,并且提出一些有意味的话题,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张巍在《人偶档案》系列作品的创作过程中结合了艺术经典、历史文献、电影资料等的视觉样式,虚构出一个有剧情的照片世界,这给予了观众无限思悟的空间。

《人偶档案》系列作品是基于前两个系列作品——即《人工剧团》系列作品与《临时演员》系列作品——的“套娃式”创作。该系列作品的主体是玩偶组成的一个或多个团体,用玩偶模拟人的行为,创造虚拟的事件,再将它们和谐地融进同一个场景中。每张作品都自成一个充满寓言的虚拟世界,这样的世界敲开了幻象与现实间的裂隙。

在《人偶档案》系列作品中,因为虚拟剧情的加入,张巍需要布置场景、设计动态、选择玩偶服装等,人物素材也需要更新,为此他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创作进度也较为缓慢。他利用蒙太奇的摄影手法将不同玩偶置于同一个空间,试图在它们中间植入剧情,创作效果上,他选择模拟黑白新闻摄影闪光灯直闪,使得照片看起来更具有现场感,因此创造出来的图像精致却令人感到有些恐惧。这不仅仅是因为那些残破的玩偶身体里被植入了本不该属于“人”的机器部件,更因为在玩偶身边围绕着的观者露出的看似微笑却极为阴森的眼神,那种眼神基本只会在实验室里面对标本时才会出现。

他创作的《人偶档案》系列篡改原有的现实模型并摧毁“合理性”,在错乱时空中构成一种虚假的文献,使其成为一部伪历史的碎片,即政治寓言也是未来象征。他将摄影作为一种观念延伸的武器,造出虚假的拟像,却反映真切的现实,并极力想要引发大众思悟。

四、结语

张巍的每个系列作品都是在前一个系列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思考后再创作出来的。《临时演员》系列传达当下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和生存状态,《人工剧团》系列将普通人置于名人光环下,强化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之间的对比,《人偶档案》系列创新性地添加虚构剧情,引发人们深入思考照片背后的真实世界。

通过以上摄影作品不难看出张巍的摄影创作充分融入了自我观念的表达,无论是用脸部互换的方式表达自我,还是用五官拼贴的方式出其不意,或是用虚构剧情的方式引人思悟,他表达的都是内心真实的声音和看法。同时他还对摄影“纪实性”本质提出质疑,向大众传达“图像并非在场证明,而是一种表达”的摄影观点。

张巍用他旺盛的摄影生命力向年轻摄影师发出邀请,树立起摄影创新永不止步的形象。他用摄影创造出影像里的虚拟现实,却不提倡逃避真实世界,他用影像虚拟现实反而能够刺激观者直面现实世界。

猜你喜欢
五官剧团名人
画五官
舔名人
文苑(2019年20期)2019-11-16 08:52:26
名人摔跤后
学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 08:56:02
五官的检讨会
五官的检讨会
学生天地(2019年9期)2019-04-04 11:56:08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幼儿画刊(2018年10期)2018-10-27 05:44:28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幼儿画刊(2018年9期)2018-09-26 06:16:58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幼儿画刊(2018年7期)2018-07-24 08:26:04
欢迎加入“蓝狠狠小剧团”
幼儿画刊(2017年12期)2018-01-03 06:52:22
你不可不知的中外名人
探索科学(2017年5期)2017-06-21 21: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