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清煬
“我听见雨滴落在青青草地,我听见远方下课铃声响起。”耳边响起的是田馥甄的“小幸运”,但心里所念的却是对故人的哀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年清明时,故人何在,烟水茫茫。此时此景,总使人忧伤满怀,虽然夹杂着一缕忧伤,但对我而言,清明时节能吃到外婆亲手做的青团就是个小幸运吧!
想起儿时,麦田穿上新裁的绿衣,湖面睁开惺忪的眸子,湖岸边满是嫩绿,有阵阵清香沁人心脾,透露了艾草的秘密……彼时尚且年幼,我踩在外婆的影子里,寻着香气扒开一片片比我还要茁壮的芦苇荡,学着外婆的模样摘下几片嫩芽。眯上眼睛,凑近一闻,满是清香扑鼻。儿时寻宝一般的奇妙体验让我一时恍惚,……
当我还沉浸在儿时仙境时,外婆从身后拍了拍我的肩膀,“走,做青团去。”“哇,今年可以和外婆一起做青团啦,真是幸運!”我暗自窃喜。
外婆家的后院里,一眼石磨静静躺着,磨眼依旧深邃,磨盘更添了岁月的沟壑。我推动石磨,每转动一圈,外婆就向磨眼里放一勺米粒。随着石磨“吱吱”的转动,外婆向我讲起了青团的故事。“你知道吗?清明节不可以生火,只能吃寒食,所以我们每年清明就吃青团。而这种习俗又好比一种辞旧迎新的仪式,象征着新的生命、新的希望,同时也代表着江南地区的特色文化,正是这种民俗文化一直传承到现在。”外婆抬起袖口抹了抹额头细密的汗珠,继续说道:“吃青团呢,还有着感恩的意味,表示对先人的怀念与哀思。”我深沉地点了点头。随着石磨的转动,米粉落在了磨盘中。外婆把事先捣好的艾草汁和入米粉中,捏成小团,然后往团子里放入一勺香甜的红豆沙,接着把它搓圆,最后放入蒸锅蒸煮。
青团就这么带着艾叶的清香和米粉的软糥出锅了。
我咬上一口,外皮的软糥、清香瞬间充斥着整个口腔,里面包裹着的红豆沙又给予了人们温暖。它所带来的不仅是单纯的美味,而是对于先人的怀念与未来的希望。
此时此刻,深感荣幸。在石磨“吱扭吱扭”的娓娓道来里,磨盘上碾过的无数光阴在我的眼前掠过;当软糯可口的青团在味蕾上沁出芬芳,我仿佛感受到民俗符号在我舌尖上的热情跳跃;当我再一次踏上奔赴明天的路途,我将怀揣着无数先烈的殷切期望,义无反顾,也不再彷徨。
“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清朝袁枚笔下的青团,是食谱,是诗篇,更是我幸运的引子,指示前方,积厚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