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平仓思想的经济学原理与实践应用

2021-10-14 01:10张庆贺
成长 2021年10期
关键词:粮价储粮范蠡

摘 要:从古至今,粮食问题一直事关国计民生,尤其在小农经济为主的中国古代,农业振兴则朝代繁荣,农业衰败则政权垂危。而在诸多粮食问题中,粮食价格的稳定又尤为突出,历朝历代统治者和人臣都为粮价稳定付出过心血。对常平仓制度的经济学原理研究,学术界著文浩繁,观点甚多。李维林(2008)从政治经济学观点出发,比较分析了范蠡的平粜法和李悝的平籴法之异同,认为范蠡和李悝都从感性层面认知到了“价值规律”的存在,但范蠡承认“价值波动”,而李悝则更强调粮价促“平”——政府干预;朱国宏(1995)利用经济学中的供求关系原理,分析了赵卞的“准予粮食加价售出”举措中蕴含的供给定理。

关键词:粮食 常平仓制度

1 常平仓思想理论渊源

1.1 范蠡的平粜法

范蠡在越国推崇平粜法,他提出的平粜法主要是: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1]。”。由于粮食的价格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粮食价格会随着农业的增收与歉收而波动。当粮食的价格低于每石二十钱时,就会损害农民利益。当粮食的价格高于每石九十钱时,就会损害商人利益。如果农民利益受损,农田就会没人愿意种,就会变得荒芜,农业产量就会下降。如果商人的利益到损害,货物将会难以流通。如果粮食价格被控制在每石三十至八十钱之间,农民和商人的利益都会得到保障。

1.2 李悝的平籴法

李悝的“尽地力之教”,他认为籴的价格过高会伤害市民的利益,价格过低会伤害农民的利益[2]。不论粮食的价格过高还是过低,它对国家的破坏都是相同的。要想成为一个治理国家的能手,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李悝认为,丰收之年,粮价过低,就会损害农民利益,农民入不敷出,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就会影响农业生产,来年可能就会没有足够的粮食来缴纳赋税,从而使政府变得非常的贫穷。当遭遇灾荒时,粮食价格就会变得非常的高,因为城镇居民不生产粮食,由于粮价非常高,他们就会买不起粮食,导致生活变得非常困难,人心就会离散。因此,粮价过高和过低都不利于经济发展。这种盈余补不足的办法既不伤害农民的利益,又不伤害老百姓的利益,不但稳定了经济,而且巩固了社会。

1.3 常平仓的正式提出和实施

“寿昌遂白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贾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名曰常平仓[3]。”当时担任大司农中丞的耿寿昌主张在边疆地区修建粮仓,当粮食价格过低时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并储存粮食,用来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当粮价过高时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卖出粮食,从而起到平抑粮价的作用,这种粮食储备制度称为常平仓。

范蠡的平粜法和李悝的平籴法促进了常平仓制度的产生。常平仓有平粜法和平籴法的调节粮食供求关系、稳定粮价、保护农民和平民老百姓利益的作用外,还有建立了国家战略粮食储备制度、维护边疆稳定的功能。耿寿昌建立的常平仓制度,成为之后各个朝代纷纷效仿的对象。常平仓制度不仅在中国有较深的影响,而且影响到了国外。

2 常平仓思想的经济学原理

2.1 供求原理

供给原理在经济学中的解释是,随着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那么这种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那么这种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减少。需求定理在经济学中的解释是随着一种商品价格的下降,那么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如果该商品价格上升,那么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减少。当风调雨顺时,农业增收,由于供给弹性,市场上粮食供应增加,相应的粮食的价格就会下降,农民入不敷出,这时市场上就会出现“谷贱伤农”的现象。相反,当遭遇旱灾等自然灾害时,粮食就会减产,市场上供应的粮食就会减少,这时由于供求定理起作用,市场上的粮食供应减少,相应的粮食的价格就会提高,老百姓就会买不起市场上的粮食,就会出现“谷贵伤民”的现象。所以,常平仓的主要功能就是运用供求定理来平衡市场上的粮食的价格。当市场上的商品价格过低时,就以高于市场价格回购商品,从而在减少市场供应的同时,让商品价格恢复升高,恢复到正常水平;当市场的商品价格过高时,就将已经存储的商品进入流通市场,增大市场供应的同时,降低商品价格。

2.2 政府干预理论

追溯到常平仓的起源,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范蠡的平粜法、李悝的平籴法,还是西汉时期的常平仓,它们都遵从着一个基本原则,即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要想市场平稳发展,国家必须要实施宏观调控,但是这个调控不能以破坏市场为代价。另外一个共同点是它們运用市场上的经济手段,即粮食的供求关系来起到控制粮价的目标,而不是运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

这说明当时的设计者们已经认识到市场对经济资源配置具有决定性作用,政府可以采用宏观经济手段来调控经济,但这种宏观调控手段不能否认市场的作用。这种认识即便是放到现在,仍然是正确的,社会资源由市场分配仍然是最有效率的配置方式。但是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有其自身的问题,比如说市场失灵等问题,这就需要政府采用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弥补市场的不足,宏观调控要想平稳的运行就要求政府必须尊重市场的客观规律,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更好的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发挥好政府的作用。

3 “常平仓”思想在市场经济中的实践应用

3.1 华莱士《农业调整法》

在1929-1933年美国大危机期间,当时担任美国农业部长的华莱士,偶然读到了一篇博士论文《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原理》。而这篇论文的作者是一名中国人,名字叫陈焕章。他在这篇博士论文提到了中国的“常平仓”,于是华莱士认识到这篇论文将会对美国经济起到复苏作用,所以华莱士就把常平仓制度引入了罗斯福新政,帮助美国解决了生产过剩的问题,帮助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华莱士的《农业调整法》的内容如下:农业稳定是制定农业法律的前提,美国农场主的利益和消费者的利益都很重要。要想同时保护双方的利益,常平仓制度就要发挥很重要的作用。美国式的常平仓体系功能健全,而这个功能可以同时保护美国农场主和消费者的利益。常平仓制度实施一开始,华莱士就把保障美国的粮食供应摆在了第一位,而且他还优先考虑消费者的利益。例如,美国政府会根据当时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量来制定农产品的供给量,由于农产品的需求量是和农场主生产力是互相适应的,所以农场主会根据当时农产品的需求量来制定本农场的生产数量。这样,市场上的供给量才会匹配需求量,生产过剩的问题才会得到解决。政府愿意为那些按照政府规划进行生产的农场提供常平仓贷款,这会让农场主愿意按照政府规定的限额进行生产。处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农场主就会执行政府的常平仓计划,从而能够保证常平仓制度的顺利实施。

从上面我们可以得知,《农业调整法》的核心是建立农业常平仓制度,这种制度也帮助美国摆脱了经济大危机。从1929年开始,常平仓思想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国家干预的形式,解决生产过剩的问题,使其供给量与需求量相匹配。稳定的农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3.2 新冠疫情之下的中储粮

中储粮,中国储备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的简称,成立于2000年。中储粮以粮油存储,而且还对中央储备粮、储备油实施监控,是名副其实的现代“常平仓”。2020年新冠疫情对整个湖北省的经济冲击很大,尤其是在农产品供应方面。但是顺应了中国那句老话,“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中储粮在全国布局了980多个直属粮库和分库,还有1万多个委托收储库点,库存充裕,成为确保粮油供应安全的坚固防线。其中,集团公司在湖北省内布局了16个中储粮直属库和800多个政策性粮库,其保管的中央储备粮和政策性粮食,可以确保全湖北6000多万人口半年以上的供应。作为承担粮食应急保供重要任务的中央企业,中储粮集团公司发挥垂直管理体系全国布局、政令畅通、高效协同、迅速响应的优势,从集团到所属企业做好应急保供预案。疫情面前,各地直属企业做到疫情期间销售价格与春节前保持一致,坚决不涨价,带头维护粮食市场稳定。

为进一步解决南方部分地区饲料加工用粮紧张问题,2月7日至11日,国家下达了296万吨一次性储备玉米销售计划,中储粮集团公司积极发挥全国布局的调控网络优势,就近就便确定销售库点,避免了跨区域运输造成的物流困难,为饲料加工企业快速提供粮源,充分体现了中储粮集团公司服务国家宏观调控的能力。

中储粮集团公司加大政策性粮食投放和中央储备粮轮出销售,从1月底至2月24日,累计销售原粮350多万吨,及时为各地加工企业提供原粮保障,积极履行“大国粮仓”的责任担当。

中储粮集团公司稳定市场的任务还包括向主要饲料加工企业供应原料。

中储粮集团公司作为新时代的“常平仓”,在整个新冠疫情期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疫情期间的农产品供应不足,农产品价格就会上升,不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中储粮就会向市场投放大量的农产品,稳定农产品的价格,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同时在粮食收购方面,主动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帮助农民提高种粮积极性,稳定农产品的供给。由此可以看出,中储粮集团公司是中国名副其实的现代常平仓[5]。

参考文献:

[1] 司马迁.史记[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2118.

[2] 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1124-1125,1141.

[3] 李維林.范蠡平粜法与李悝平籴法比较的经济学分析[J].东岳论丛,2008(3):123-126.

[4] 罗斯福.罗斯福选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5] 白宇飞.中储粮集团资金管控体系研究[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19.

作者简介:

张庆贺:(1996.02—),男,汉,河南商丘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财税史。

猜你喜欢
粮价储粮范蠡
范蠡卖牛
中储粮湖南分公司全面完成“标准仓、规范库”创建
范蠡还钱
“知止”的天堂
范蠡三迁皆有荣名
粮商心声:放开粮食市场
程国强:中国现阶段粮价不宜接轨国际
中国粮价问题的透析与对策
新闻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