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玉领
物理“双基”简单的说就是物理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你不能把“双基”教学简单的理解为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已。“双基”教学更重视物理学习过程中对物理概念、公式、定律的形成过程的再现,更关注学生科学实验方法与素养的培养。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物理思维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万丈高楼平地起”,“双基”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与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笔者也听到或看到了一些反对又或怀疑的声音与文章。笔者想从多年毕业班物理教学实践的角度来再谈一下中学物理“双基”教学的实质、方法与作用。
要正确认识物理“双基”教学的作用。
物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物理走进生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打下基础,而不单单是为了解决书本上的物理习题应付考试。笔者多年来坚持“双基”教学,因此学生在物理学习上积极主动,轻松愉悦,学生的物理成绩显著提高,正如俗话所讲,这是“水到渠成”。例如:大家都在初中物理课中学习过光学,学习了凸透镜成像原理、特点,但是在生活中真的遇到了照相机、望远镜也还是一知半解,感觉是“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很难说清其所以然。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物理教师,因为很多的物理教师都是根据考试内容做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训练,对考查中非重点内容很多选择“一带而过”。这样学习的结果就是物理成绩可能比较好,但是势必导致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的一块“真空地带”,当然这样的“真空地带”也同样会出现在物理的“热学”、“电学”之中,久而久之学生的物理能力水平就会遇到瓶颈很难现有提升,而且会感觉物理学习举步维艰。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每次的形成检测成绩不是委理想,会在基础习题上了现失分。学生在听讲解习题的过程中更是感觉力不从心——能听懂老师的讲却很难独立、正确、顺利地解决实际问题。这时候所有人都认为是做题太少,从而很自然的进入“题海战术”。短时间内“题海战术”确实能有一定的效果,但势必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负担。从“能量守恒”的角度来分析,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学生的总成绩提升不会明显。从而出现了各个学科成绩“此起彼伏”的不稳定现象,因为忽视了“双基”的教学一定是事倍功半的。
学习的目的不单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更应该放在学生如何去学习知识,如何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上。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也是学生养成教育内容的一部分,因此教师作为学习过程的主导,责任重大。
教师不能忽视物理知识(物理概念、物理定律、物理公式)的形成过程,而把应该让学生全程参与的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简单的变成机械记忆、重复训练的呆板过程。把本该充满乐趣,对学生原有认知形成冲突的物理现象、物理本质变得晦涩难懂。如果作为物理教师再不够风趣幽默,可以想象作为您的学生学习物理的感受是怎样的味如嚼蜡。重视“双基”要从教师做起!要从正确认识“双基”做起!
例如在学习密度一节知识的时候,教师首先要通过实验让学生从实验数据中发现同一种物质在状态不变的情况下,质量变化,体积随之改变,但质量与体积的幽会保持不变。换另几种物质重复实验仍可得出上述结论。(可分小组实验,每个小组用不同的一种物质来进行多次实验,教师将实验数据收集所展示給全体学生分析)学生会自然总结出:每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变的,一定的)(忽略实验误差)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表格和图像(见下图)对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比进行总结归纳,学生又可容易的得出: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的性质。此时教师可顺势给出密度的概念和公式,学生是极为容易理解和接受的。
在上述针对密度的“双基”学习中,学生同时也会发现①④⑤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是成正比关系②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体积的大小是无关的,密度的大小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③学生也在“双基”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学生在教师精心的引导和组织下,全面、深入地掌握了密度的相关知识,在日后的相关运用中也会有的放矢。
在这个实验课的过程中,学生很自然地利用已有知识和认知了发现了新的知识,掌握了新的技能。学生对物理概念、原理的理解更加深入且全面,同时学生的各种能力也得到了全面的培养。学生也逐渐了解了物理学的思想方法、研究方法,长此以往学生的素养必定能得到大幅提升,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感受轻松愉快,教师的教学事半功倍。
综上所述,教师在物理的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双基”形成过程。特别是在毕业季,毕业班的教师更不能跳过这一重要的复习环节而直接进入浩瀚如烟的题海之中。教师要通过对“双基”内容的更全面、系统的回顾,引领学生发现自身在物理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漏洞,并帮助学生把物理知识形成体系,找出物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总结出解决物理问题基本适用的思维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