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萍 刘志峰 唐雨卉 区倩如 毛昆明
摘 要:文章以现代大学生某种极端思想倾向为出发点,论述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意义及内涵;对课程思政元素展开分析,指出家国情怀是所有学科课程思政的共同点,“道法自然”是工科学科课程思政的立足点;以土力学课程为例,基于“道法自然”的视角,论述了课程思政元素中所包含的哲学思想、敬畏意识、责任担当意识和工程伦理意识;从教师素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工科课程思政效果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课程思政;道法自然;敬畏意识;责任担当;工程伦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2096-000X(2021)27-0185-04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wo extreme ideological tendencies of modern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and conno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engineering cours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he curriculum,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feelings of home and country are the common poi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ll disciplines, and "Tao follows natural" is the foothol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Taking the course of Soil Mechanics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ao follows natural",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hilosophical thought, professional attitude,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and engineering ethics consciousness contained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he cours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ncret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ffect of engineering courses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ers' quality,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eans.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ao follows nature; consciousness of awe; responsibility; engineering ethics
现代大学生有一种思想倾向值得关注,那就是“佛系青年”,以“佛系文化”为标签,其看淡一切,不求输赢,不问前程,无欲无求,随遇而安的价值表达备受青年追崇,成为90后青年一种新的处世态度和追求的价值形式,从而衍生出“佛系青年”这个亚群体[1]。“佛系青年”潜移默化地改变着青年价值观念及其信仰形成的逻辑,在信仰心态上表现出价值虚无、消极遁世、非理性沉沦和享乐主义[2]。青年正是努力奋斗或者辛苦打拼的黄金时代,年轻人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千万不要在奋斗的年纪成为“佛系青年”。
大学是社会的一部分,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立德树人是落实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一、课程思政内涵
2014年,在教育部指导下,上海市率先开展“课程思政”试点工作。2017年6月,教育部充分肯定了上海高校在“课程思政”改革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做法[3],为全国高校提供了可推广的“上海模式”[4]。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把“三全育人”作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2018年3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要啃下一批‘硬骨头,包括教师思政、课程思政、网络思政等,解决思政课和思想政治工作发展中的一些难点问题[5]。”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说:“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2018年6月,陈宝生部长从高校本科教育“四个回归”的角度强调了“课程思政”改革的意义,他强调,“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生提出的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希望和要求,培养堪当大任的一代新人”[6]。
2020年5月,教育部出台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立德树人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课程思政,简而言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教学和研究全过程,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以及全课程育人格局,使高校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并始终贯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即“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