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云峰
【摘要】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小,在该阶段展开教学活动时,不单单要重视学生知识理论建构,还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培养,鼓励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联系知识理论,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可帮助学生以科学观、探索观、实用观看待生活问题、自然规律、课堂知识,因此,推动初中劳动技术教学的生活化存在现实作用。
【关键词】劳动技术 生活问题 课堂知识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7-0118-02
生活化教学既是生活知识、生活观、生活环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的过程,也可以是课堂教学知识具有现实实用价值、功能、作用的过程,从劳动技术教学来看,劳动技术课程设置目的除了帮助学生养成劳动意识、习惯外,还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技术,并能简单地处理生活中的难题,因而,开展劳动技术教学时,应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现实生活视角,思考劳动技术教学途径及质量保障措施,可有效增强劳动技术教学课程的现实功能作用。
一、介于生活化下的劳动技术教学途径
推动劳动技术教学生活化时,可以介于生活视角思考劳动技术教学课程改进方向,生活化视角可以是生活知识、生活观、生活环境等,劳动技术课程优化方向可以是课程内容、手段及作业布置、质量检验等。
(一)介于生活化下的劳动技术课程内容优化
从生活知识的角度来看,教师在开展设计课程内容时,可以结合生活常识,或学生在生活时常接触到的事物,调整教学素材,帮助学生有机串联生活知识及课程知识;从生活观的角度来看,生活观是对劳动行为、社会交际、自我认知及评价等的综合体现,设计课程内容时,可以穿插生活哲理,鼓励学生积极处事, 并从生活行为中发现自我,积极进行自我价值实现;从生活环境的角度来看,生活环境与课堂环境的差异是生活环境具有生活气息,学生能从生活环境中放松自我,因而在设置课程内容时,可以尽可能地运用生活性语言,消除师生隔阂及课堂环境中的枯燥乏味。
(二)介于生活化下的劳动技术教学手段优化
介于生活化视角下的劳动技术教学手段,可以从主体性、实践教学、探索激励法的角度,推动劳动技术教学课程生活化。从主体性的视角来看,现实生活与课堂教学的差异除了生活气息外,还体现在主体性上,学生是生活的主人,却不能左右课程流程,因而在参与课程活动时,往往缺乏参与动力。对于教师而言,应当重视学生在劳动技术课程中的主体性,除了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做手工外,还要通过一系列辅助手段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从实践教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参与生活的过程,也是多方思维碰撞的过程,学生在处理各类生活难题的过程中,生活技能得到锻炼。鉴于此,还可以综合运用实践教学,增強学生在劳动技术领域中的行为能力;从探索激励法的角度来看,现实生活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充满未知的秘密,学生如果产生探索欲望,往往具有较高的参与兴趣、动力,因而在展开劳动技术课程时,同样可以依托探索激励法,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1]。
(三)介于生活化下的劳动技术作业布置优化
作业布置是联系学生生活与课程活动的重要媒介,因而推动劳动技术课程生活化时,结合现实生活布置作业便显得尤为必要,教师布置作业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固定式题目或开放式题目,从固定式的题目来看,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若作业布置大方向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就可以设置固定题目,有针对性地增强作业布置与劳动技术课程生活化的关联度;从开放式题目的角度来看,若作业布置大方向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不紧密,则应当在作业布置时,增强作业题目的开放性,鼓励学生主动发现劳动技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既帮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劳动技术,又增强学生对劳动技术学习的主动性。
(四)介于生活化下的劳动技术质量检验优化
介于生活化下的劳动技术质量检验可划分为课程教学质量检验及课后作业质量评价,分析检验结果,并优化劳动技术课程,可以较好地增强劳动技术课程教学质量。从课堂教学质量检验的角度来看,检验课堂教学质量,可以帮助教师认知自身的教学能力,以及某种教学方案是否适宜于学生个性。鉴于此,可以结合学生个性,并改善教师教学能力,优化劳动技术课程教学质量。从课后作业质量评价的角度来看,对于初中生来说,课后作业质量评价不应局限于作业本身,教师还应当重视学生参与体验,学生能从完成作业过程中,获得真实性的参与体验,应当被列入质量评价范畴内。
二、介于生活化下的劳动技术教学质量保障措施
(一)介于生活化下的劳动技术课程内容优化措施
介于生活化下的劳动技术课程内容优化措施包括生活知识应用、生活观渗透、生活环境塑造等。从生活知识应用的角度来看,劳动技术涉及到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教师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可以依托生活常识,引导学生发现其内在逻辑,从而完成劳动技术课程中的某一知识点,该方法贴合学生生活,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教师也可以将生活中的现象作为例子,用以佐证某一知识理论,具体的例子可以将深奥的知识理论浅显化,降低学生学习压力。从生活观渗透的角度来看,教师设计课程内容时,可以结合做手工、回答问题、分析问题等,鼓励学生自发增强专注力及手工操作能力,课堂积极回答问题,遭遇疑难问题时多动脑思考,以此将行为处事的哲理运用于学生学习能力增强上。从生活环境塑造的角度来看,师生隔阂对学生课堂参与体验产生负面影响,推动课堂教学环境生活化的背景下,教师应当注重自身形象改善,组织教学语言,制作PPT课件时,尽可能展现平易近人的一面,以此消除师生隔阂造成的学生课堂参与体验差问题[2]。
例如浙教版七年级劳动与技术《手工制作》中,教师以设计与制作为主题,将生活化视角下的课程内容优化,可先在生活知识方面,引导学生思考老虎的形象,并设计“形象描述”流程,学生通过发散思维,积极回忆,可以较快地建构“形象”,方便学生做手工时,能依托“形象”,快速完成好手工制作。渗透生活观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手工作品当作长期保留的物品,从而认真、专注地进行剪纸、娃娃制作过程,在“认真对待每一件事”生活态度的渗透下,学生学习专注度、认真度可以得到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塑造生活化的课堂环境时,教师可以在制作PPT课件时,多运用图片、视频展现形象,同时善于运用诙谐、轻松的语言描述形象,这样不仅可以增强课堂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度,而且可以避免教师刻板描述老虎形象,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关系。
(二)介于生活化下的劳动技术教学手段优化措施
介于生活化下的劳动技术教学手段优化措施主要包括主体性、实践教学、探索激励法。从主体性的角度来看,教师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价值,就可以在重视学生课堂参与度及学生主动支配环节下,增强学生课堂参与体验,其中课堂参与度可以透过巡逻、提问、气氛活跃、兴趣激发等措施,迫使或吸引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支配环节是教师在规划课程流程时,留给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一般学生可支配时间越多,学生主体性地位越能得到彰显,可在权衡课堂教学质量下,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自主支配时间,学生参与度提高,课堂主体性地位得到体现。从实践教学的角度来看,实践教学是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行为能力增强的形式,充分体现劳动技术课程生活化特点,教师可以依托教材内容,针对实践对象进行知识浅析,确保学生充分理解后,引导学生展开实践教学,可以在降低实践难度下,帮助学生形成实践信心、兴趣。从探索激励法的角度来看,探索激励法是以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并将其转化为知识学习、技能熟练的动力,从而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探索欲望可以通过个性、兴趣偏好等激发,学生个性主要是竞争意识、自我表现欲、合作意识等,兴趣偏好可以是动漫等[3]。
仍旧以《手工制作》为例子,展开教学活动时,若能重视学生主体性,就可以通过巡逻形式,走下讲台,到课堂参与度低的学生旁边,迫使此类学生自发纠正自身行为。也可以通过氛围活跃形式,在学生普遍精神疲惫时,根据待制作的对象,向学生播放相关的短片,消除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的同时,激发学生课堂参与兴趣,以此通过环境诱导形式,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若能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实践教学,就可以通过短片形式描述完制作对象后,浅析剪纸技巧、方式,或娃娃制作技巧、方式等,随之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手工制作。这样在保障课堂教学效力的同时,又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手工制作过程中,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若能在教学活动中重视探索激励法,就可以在展开教学时,鼓励学生创新手工制作方式,学生能在剪纸、做娃娃等制作方式之外,使用其他类型的制作方式完成课题,在此过程中,能帮助学生凝聚成就感。对其他类型制作方式的探索,可通过比赛形式,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另辟蹊径进行手工制作。
(三)介于生活化下的劳动技术作业布置优化措施
介于生活化下的劳动技术作业布置优化措施主要可以划分为固定式题目作业布置、开放式题目作业布置。从固定式题目作业布置来看,固定式题目是为确保作业布置质量可控,以此为基础,后期进行质量检验时,也方便统一标准,降低作业检查压力,但不可忽视的是,推动劳动技术课程生活化时,应当注重题目本身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的紧密度,从而以生活化优势,减弱学生对题目的抵触心理,增强学生作业完成质量。从开放式题目来看,开放式题目重视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在自主命题、自主解题的过程中,学习主动性得到有效加强,学生也能从作业完成过程中,获得较好的参与体验。
例如以手工制作为例布置作业时,教师以大老虎为题,鼓励学生制作老虎娃娃时,可以先评价老虎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程度,若学生具有充足的渠道,来近距离观察老虎,或能从网络中下载到有关老虎的图片、视频时,就可以用“老虎”作为题目,若老虎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程度偏低,学生不具有充足的渠道形成“老虎印象”,则可以在布置作业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制作对象,学生可以根据爱好选择人物、花朵、足球等,在制作喜欢的事物中,锻炼手工制作能力。
(四)介于生活化下的劳动技术质量检验优化措施
介于生活化下的劳动技术质量检验主要包括课堂质量检验及课后作业检验。从课堂质量检验的角度来看,教师在进行课堂质量检验时,可以根据课堂抽检情况、学生活跃程度、课堂氛围塑造效果等,评估教学课程是否与准备阶段中的预想情况相一致,若课堂抽检情况、学生活跃程度、课堂氛围塑造效果等,没有达到预期,就要分析原因,观察是不是教师本身教学能力不足,或者预先设置的教学方案与学生个性不相匹配,认识到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自我提高,并逐步增强教学能力,或者参考学生个性,重新编制教学方案。从课后作业质量评价来看,课后作业质量评价,教师重视学生体验,可以在作业评价中,注重学生是否真实参与、是否取得进步、是否尽最大努力等方面的评估,以此可以较好地消除学生对劳动技术作業的抵触心理。
例如教师通过课堂评价,发现学生学习积极性偏低,就要思索自身的教学语言组织效能,明确是不是教学语言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要考虑是不是兴趣激励法不适宜学生个性,需要重新调整教学方案。鉴于此,可以在识别出劳动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下,有针对性地优化劳动技术课程。
综上所述,推动劳动技术教学生活化时,可以介于生活视角思考劳动技术教学课程改进方向,劳动技术课程优化方向可以是课程内容、手段及作业布置、质量检验等,具体应用时,可以根据各个方向的特点,结合生活化优势,探究学生主动参与及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学生学习兴趣较高的管理办法。
参考文献:
[1]刘丽艳.初中劳动技术教学的生活化探讨[J].考试周刊,2018(7):23.
[2]贺静.浅谈初中劳动与技术教学的生活化[J].新作文:教研,2018(12):248.
[3]冯国平.初中劳动技术教学的生活化探讨[J].新课程(中学版), 2019(7):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