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台第一人”陈瑸

2021-10-14 18:40张壮年
华声 2021年9期
关键词:勤政清官总督

张壮年

陈瑸去世的消息传到台湾时,台湾百姓以每人一把米的捐献方式,集资建庙纪念。

清朝两位著名的清官,一位是有“天下清官第一”美誉的张伯行,一位是被称为“壁立千仞”的陈瑸。人们赞美他二人为“泰华两峰,同标峻绝”。

陈瑸,广东海康县(今广东雷州市)人,出身海滨农家,青少年时,刻苦求学,康熙三十三年考取进士,历任古田县令、四川提学道、台湾兵备道、湖南巡抚、福建巡抚、闵浙总督等官职。为官后,他勤政爱民,鞠躬尽瘁,造福乡里。他曾管辖台湾政务,政绩卓著,使台湾在经济、海防、吏治、文教各方面都取得极大发展,史称“治台第一人”。

陈瑸在治理台湾时,体恤民情,化解民族纷争,与台湾百姓共甘苦,遇上抗洪抢险,他和台湾百姓一起扛沙包,排险情。他初为台湾道台时,曾北巡淡水,往来一千多里,只带几个仆从,不打扰地方官府,自备干粮,夜宿百姓屋檐下,深得台湾民众敬仰,尊其为“万家活佛”和“陈青天”。陈瑸升任湖南巡抚离台时,台湾百姓为其竖起一块“去思碑”,并说“此碑可裂,陈公恩德不朽!”

陈瑸去世的消息传到台湾时,台湾百姓以每人一把米的捐献方式,集资建庙纪念,并塑造了两尊陈瑸像,一尊供奉于府城文昌阁,一尊送到陈瑸的家乡雷州。塑像时,百姓环集,按陈瑸生前胡须的黑白长短,拔其胡须,交塑匠使用。台湾人民至今仍把陈瑸当作神灵供奉。

陈瑸为官清廉,严以律己,他认为,为官应做到“知谋国而不知营家,知恤民而不知爱身”。陈瑸勤政,每日黎明就开始办公,直到半夜才停下来。所有的公事都亲自处理,不请师爷,仆人也只有一两个人。陈瑸在外做官二十多年,从不带家眷,孩子想去看他,路费都凑不够。

一次,陈瑸觐见康熙皇帝,康熙问他是如何来京的?陈瑸答道:“蒙抚臣给臣盘缠赴任,又到衢州见总督……臣得总督给的盘缠,方能来京。”康熙听后,看着这位已是高官的陈瑸,连赴任进京的盘缠都拿不出来,感慨地说:“此苦行老僧也。”

陳瑸并非没钱,他的俸禄,养廉银,公费银足以使他过上富足的生活,可他把这些钱都捐了,捐给了国家和需要救助的百姓,自己甘愿过清贫的日子。他在台湾道任内,应得银三万两,他全部捐出,用来修建炮台。病逝前,他上疏,将自己应得银一万三千余两上交朝廷用作兵费。去世后,康熙皇帝根据他的请求,最后决定将其中的一万两存藩库,以充兵饷,余下的三千两赏给陈瑸之子。

康熙感慨地说:“陈瑸居官甚优,操守极清,朕亦见有清官,然如伊者,朕实未见。”称赞他是“诚清廉中之卓绝者”,下诏追授礼部尚书,荫一子入国子监读书,谥号“清端”。

康熙皇帝在评论他时说,他只是一个海滨务农之人,非世家大族,又无门生故旧,但天下人都知道他,如果没有真正的业绩和高尚的品德,是不可能如此的。

猜你喜欢
勤政清官总督
清廉山西建设·清官廉吏(四)
—— 陈廷敬
清官廉吏(二)
——司马光
清官廉吏(一)
——狄仁杰
题勤政苑雪景等
“虚假勤政”应矫治
省植保站 举办『倡导勤政廉洁、弘扬孝行家风』道德讲堂
做勤政廉洁的工会人
一部稀见的明代军事志《苍梧总督军门志》
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