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生态恢复植物选择与配置初探

2021-10-14 01:15侯伟
西藏科技 2021年9期
关键词:治沙树种造林

侯伟

(西藏自治区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西藏 拉萨 850000)

1 研究区概况

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是指雅鲁藏布江中游及其支流拉萨河、年楚河中下游地区,还包括江当、泽当2大宽谷。西起日喀则市拉孜县,东至山南市桑日县,共涉及18个县(区)[1]。区域地势东低西高,海拔介于3500m~4300m,处于深大断裂带,地形破碎[2]。属温带半干旱半湿润高原季风气候区,夏季温凉多雨,冬季干冷多风。年日照时长达3000h 以上,辐射较强,年均气温7℃,7月属最暖月,平均气温15℃,1月属最冷月,平均气温-3℃,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年均降雨量约400mm,呈明显东多西少特点,集中在6~9 月,占全年80%以上[3]。常年风沙较大,尤其以冬季(旱季)较多。区域沙漠化土地81842hm2,风力吹蚀作用是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风沙化土地发展、蔓延的主要驱动因素[1]。沙漠化土地增长的趋势虽有所降低,但是区域沙漠化土地的基数和增量依然在不断增大[4]。

受地形条件、区域特点、气候等因素影响,区域自然分布植被有砂生槐、锦鸡儿、固沙草、麻黄、西藏黄芪、棘豆、高山嵩草、矮生嵩草、矮火绒草、委陵菜、高山柳、香柏、矮生嵩草、金露梅、三颗针、长芒草等,以灌、草为主。

2 植物选择策略

2.1 以遏制土地沙漠化、草原退化为中心

据调查,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沙漠化土地已达区域耕地面积的2倍以上[5]。土地沙漠化进一步促进草原退化。植被恢复应从根本上解决土地沙漠化、草原退化问题,彻底扭转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态势。对难度大、恢复困难地段,初期不宜种植高大乔木,尤其是针叶树种。应选择优良的治沙灌木(种苗、种子)、草种。随着地表覆盖的逐渐增大,循序渐进的采取复合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重构。

2.2 适地适树,挖掘乡土植物潜力

适地适树是生态恢复中植物选择的基本原则。要求坚持立地条件与所选植物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相一致,遵循“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适地适树(草)、适种源”。所选植物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引种试验成功的植物,二是乡土树种。忌选择在内地生态恢复实践中表现优异,但在西藏未试验成功的植物。乡土植物对区域生态环境适应性强,来源丰富,能就地繁育,就地栽植。

2.3 遵循生态演替规律

生态演替规律通常依次为草本群落阶段、灌草群落阶段、灌木灌丛阶段、灌乔过渡阶段、乔林阶段。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实际,更要求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重建遵循生态演替规律。实践证明应首先选择改善土壤环境、增加植被盖度的植物;待生境条件有所改善,可逐步栽植灌木、小乔木;最后综合考虑海拔、气候、适生性等因素,选择构建不同的、稳定的植物群落结构。这符合“植被恢复过程是各适应等级种组由先锋种向次先锋种、过渡种、次顶极种、顶极种的依次替代过程”的基本演替规律[6]。

2.4 以生态效益为主体,兼顾经济效益

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是西藏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的中心地带。是西藏人口密度最大,社会经济发展最快地区[2],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构建选择植物时候,也应兼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考虑农牧民的发展利益。在生境合适的区域,选择栽植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树种、草种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带动农牧民致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6]。

3 适生的植物类型及其适应性特征

根据区域自然条件分析,按照植物选择策略,结合植被对气候、土壤、光照等环境因子的适应情况,借鉴区域人工造林、防沙治沙、退化草原修复等成功实践,选择西藏本土选育和引种成功的抗逆性强、耐干旱瘠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的优良植物。

3.1 乔木植物

3.1.1 樟子松。西藏林木科学研究院于2012 年从陕西首次引种且成功的树种之一。喜光、适应性强、耐干旱,能适应土壤水分较少的山脊及向阳山坡,以及较干旱的沙地及石砾沙土地区。耐寒性强,能忍受-40~-50℃低温。在拉萨南、北山造林,柳梧隧道周边山体造林绿化科技示范项目中,其成活率能达到90%以上。该树种四季常绿,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治沙作用,兼具美化绿化环境优点。

3.1.2 油松。油松属引种表现较好树种。其生态学习性与樟子松有类似特点。为阳性树种,深根性,喜光、抗瘠薄、抗风,在-25℃的气温下也能生长。早在1978 年,西藏就有油松引种试验成功的报道[7],认为:油松是高海拔、半干旱地区较适宜的常绿树种。目前,该树种在拉萨鹏矗生态园表现优异,年生长量达25cm以上。该树种四季常绿,也具有良好生态效益。

3.1.3 河北杨。河北杨属引种成功树种。喜光,较耐寒,对干旱和低温适应能力强,适生于高寒多风地区,耐干旱,喜湿润、根系发达、根蘖力强。该树种在曲水县茶巴拉境内、扎囊县大桥桥头山坡上有成功种植的经验,6 年胸径生长量达15cm。属阔叶高大乔木,在荒山荒地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功能。是杨树中少数能上山进沙的树种之一。干形通直,叶芳香,具有绿化美化环境的作用。

3.1.4 优胜杨。优胜杨属引种成功树种。树叶小、深根性,耐旱力较强,粘土、壤土、沙壤上或低湿轻度盐碱土均能生长。喜光,耐寒性好,耐盐碱。在扎囊县和曲松县境内有成功种植的经验。据调查,优胜杨集中生长区域有近百株,平均胸径大于30cm,树高达15m 以上。树干统直,长势较好。该树种属阔叶高大乔木,具有较好观赏效益。

3.1.5 新疆杨。新疆杨属引种成功树种。强阳性树种,不耐遮荫,在年平均气温11.3~11.7℃生长良好,可在极端42.7℃、-24℃气温条件下生长。耐干热、不耐湿热。耐干旱,耐盐碱,在含盐量0.2%左右的灌瘀土上可正常生长。早在1978年,西藏就有新疆杨引种试验成功并得到推广的报道。目前,新疆杨普遍应用于造林、防沙治沙实践中,尤其在“一江两河”地区应用较广泛,属营造防护林的主选树种之一。

3.1.6 藏垂柳。藏垂柳属乡土树种。喜光,耐寒,湿地、旱地皆能生长,但以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上生长最好;根系发达,抗风能力强,生长快,易繁殖。较能适应在雅鲁藏布江宽谷地带沙源地带,地下水位高的区域生长。在西藏境内广泛分布。该树种已成为雅鲁藏布江流域河滩地造林主选树种之一。

3.1.7 白榆。白榆属引种成功树种。阳性树种,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不择土壤。根系发达,抗风力、保土力强。萌芽力强耐修剪。生长快,寿命长。能耐干冷气候及中度盐碱,但不耐水湿(能耐雨季水涝)。具抗污染性,叶面滞尘能力强。在西藏造林实践中广泛运用,并表现良好。尤其在拉萨市区,作为行道树绿化树种,郁闭效果优异,平均胸径可达16cm以上。

3.1.8 刺槐。刺槐属引种成功树种。温带树种,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喜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湿润的壤土、沙质壤土、沙土或黏壤土,在中性土、酸性土、含盐量在0.3%以下的盐碱性土上都可以正常生长。喜光,不耐庇荫。萌芽力和根蘖性强。树种根系浅而发达,为优良固沙保土树种。根部有根瘤,又提高地力之效。在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其花具有观赏价值和食用价值。

3.2 灌木植物

3.2.1 醉鱼草。醉鱼草属乡土树种。广泛分布在雅鲁藏布江宽谷两岸干旱的山坡、沟渠、山坡、沟谷地带。在海拔1500~4000m 均有自然生长。具有耐贫瘠,耐寒突出特点。醉鱼草在西藏自治区林木科学研究院已育苗成功,且在拉萨市南北山造林、日喀则扎西伦布寺后山、南木林万亩造林实践中得到应用,表现良好。属较好乡土治沙植物,具有根系发达,冠幅大的突出特点。醉鱼草具有较好的天然下种能力,成活后,通过自我繁殖,植株将逐步完成郁闭。

3.2.2 细叶红柳。细叶红柳属乡土树种。根株萌发力强,耐沙埋,沙埋后可于根颈处萌发大量纤细的不定根,枝条亦迅速向上生长。耐风蚀,因风蚀而暴露的根系,可萌发出很多新枝条。细叶红柳为喜光灌木,不耐荫蔽。喜低湿而微具盐碱的土壤。树种繁殖容易,作为成熟的造林树种广泛应用于重点区域造林、生态安全屏障防沙治沙、“两江四河”造林绿化等工程项目。较强的生长能力和分蘖增生能力,有助于尽快形成对沙砾的地表覆盖。丛生的特点也有利于从根部固定流沙。

3.2.3 花棒。花棒属引种成功灌木树种。适于流沙环境,喜沙埋,抗风蚀,耐严寒酷热,枝叶茂盛,萌蘖力强,防风固沙作用大。主、侧根系均发达。树龄可达70 年以上。具有沙生、耐旱、喜光的突出特点。沈渭寿等2008 年开始在雅鲁藏布江河谷两岸坡地流动沙地进行花棒等人工模拟飞播实验研究,监测表明,花棒在14 天出苗,1 年生植株高达26cm,根系长40cm。花棒平均生长量从第4 年增加,第四年年生长量高达65.2cm,平均株高达198.2cm,而第11 年株高达到400cm~600cm。山南市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栽植的花棒,长势良好,治沙效益明显[8]。

3.2.4 砂生槐。砂生槐属乡土树种。有极强的抗旱、耐瘠薄、抗风沙等生态适应性和很好的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功能。多生于2800m~4400m的山坡灌丛中,河漫滩砂质、石质山坡,在雅鲁藏布江河谷常呈大片群落出现。在西藏防沙治沙的实践中,应用较为普遍。该树种分蘖能力强,具有较好的天然下种能力,成活后,通过自我繁殖,植株将逐步完全覆盖地表。

3.2.5 江孜沙棘。江孜沙棘属乡土树种。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的特点。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的优良树种。分布于西藏拉萨、江孜、亚东一带。生长于海拔3500m~3800m 的河床石砾地或河漫滩。广泛应用于历年重点区域造林、防沙治沙项目中。在西藏境内,是应用较为成熟的树种之一。该树种生态效益突出,同时兼具经济(食用、药用)、观赏效益。

3.2.6 沙柳。沙柳属引种成功灌木树种。抗逆性强,较耐旱,喜水湿;抗风沙,耐一定盐碱,耐严寒和酷热;喜适度沙压,越压越旺,但不耐风蚀;繁殖容易,萌蘖力强。沙柳形如火炬,具有干旱旱不死、牛羊啃不死、刀斧砍不死、沙土埋不死、水涝淹不死的“五不死”特性。山南市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栽植的沙柳,长势良好,丛生明显,固沙效果好,生态效益突出。

3.3 草本植物

3.3.1 青海披碱草。青海披碱草属多年生丛生草本植物。分布于中国东北、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陕西、青海、四川、新疆、西藏等省区。具有很强的抗旱能力,年降水量为250mm~300mm 的地区生长良好。多生于山坡草原或路边。具有性耐旱、耐寒、耐碱、耐风沙的特点。青海披碱草是退化草地治理、人工种草项目常用的草种之一。该草种适应性强、产草量高、牲畜适口性良好。作为多年生禾草,根系发达,有利于防治水土流失。具有良好的生态(防风固沙)、经济(饲草)效益。

3.3.2 扁穗冰草。扁穗冰草具有抗旱、耐寒能力,对土壤要求不严,从轻壤土到重壤土以及半沙漠地带均可种植。耐瘠薄,耐盐碱。扁穗冰草是长寿型牧草,一经建植,可利用10 年以上。《优良牧草种植技术》一书中提到,藏南高原河谷苜蓿红豆草无芒雀麦亚区适宜栽培牧草:扁穗冰草、红豆草、无芒雀麦、扁蓿豆等。扁穗冰草作为温带地区主要草种之一,广泛应用于西藏退化草地治理、人工种草项目中。

3.3.3 早熟禾。早熟禾分布较为广泛,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可生长。分布海拔范围100m~4800m。具有生长速度快,耐践踏的优点。早熟禾是退化草地治理、人工种草项目常用的草种之一。该草种产草量高、牲畜适口性良好。广泛应用于西藏退化草地治理、人工种草项目中。

3.3.4 籽蒿。籽蒿属引种成功的超旱生沙生植物。具明显的旱生解剖结构和水分生理特性,表现在它的叶具有较厚的角质层,以抑制蒸腾失水,有发达的栅栏组织,而海绵组织极为退化。1995年在日喀则江当固沙植物直播试验中,2个生长季后,籽蒿的最大生长高度为152cm,最大冠幅146cm×161cm。根据随后6年的观测结果表明:籽蒿是沙丘固定的最适宜的先锋植物。籽蒿作为多年生半灌木,作为先锋植物,能够较好的完成改良土壤、为其他植物提供庇护,较快实现覆盖沙化土地表面的目的[9]。

3.3.5 波斯菊。波斯菊原分布于美洲墨西哥,在中国栽培甚广,在西藏也广泛分布。喜温暖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干旱,耐贫瘠,忌积水,适宜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土壤栽植。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能够完成完整的生物学周期,天然下种量能够满足下一年度自然萌发、生长,并再次完成生物学周期。历来区域农牧民就有在房前屋后栽植的传统习惯。

3.4 经济林木

3.4.1 山杏。山杏属西藏乡土树种,自然分布在林区。在造林实践上,也有引种应用。喜光,根系发达,深入地下,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的特点。在-30℃至-40℃的低温下能安全越冬生长,在7—8 月干旱季节,当土壤含水率仅达3%~5%时,山杏却叶色浓绿,生长正常。在拉萨市南山造林项目、拉萨市消除“无树村、无树户”项目、日喀则市白朗县绿色通道建设等造林实践中,表现优异。该树种既是防沙治沙良好的树种选择之一,果实又具有食用价值,其花、果均具有良好的观赏性。

3.4.2 核桃。西藏核桃种植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是西藏主要的果树之一。栽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区果树的51.5%和44.4%[10]。该树种具有喜光、耐寒、抗旱、抗病虫害的特点。能适应多种土壤生长,喜肥沃、湿润的沙质壤土生境,虽喜水、肥,喜阳,但对水肥要求不严格。常见于山区河谷两旁土层深厚的地方。核桃寿命长,结实率良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同时,生态效益显著,具有较好的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性能。

3.4.3 苹果。苹果属落叶乔木,栽培条件下一般高3m~5m 左右。喜光,喜微酸性到中性土壤。最适于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心土为通气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西藏苹果已有报道的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藏南谷地和藏东高山峡谷区的山南、林芝、昌都等地海拔1500m~4180m、年降水量550mm~850mm、年平均气温8℃~11℃、年日照时数1600h~3000h 范围内的温暖半湿润、温暖半干旱气候区[11]。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同时兼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4 植物配置

遵循《防沙治沙技术规范》《造林技术规程》《退化草地修复技术规范》《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采用乡土植物材料为主,科学引种,近自然修复与人工促进修复相结合原则,结合适生植物类型及其适应性特征分析,合理配置植物组合,初步设计植物配置模式。预期目标使退化草地得到有效遏制,沙化土地面积逐年减少,植被生长状况不断转优,土壤裸露比例逐步减小,周边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4.1 河谷沙源地带

该区域地下水位高,宜配置耐涝、固土能力强、有效地保持水土,对环境容量要求不高的植物。河谷沙源地带植物配置模式详见表1。

表1 河谷沙源地带植物配置模式设计表

4.2 沙化坡地地带

该区域较干旱,土壤环境恶劣,沙砾流动。需要安排以灌、草为主,配置表现优异先锋树种籽蒿。沙化坡地地带植物配置模式详见表2。

表2 沙化坡地地带植物配置模式设计表

4.3 退化草原地带

该区域通常分布于河谷坡地的中上部,土壤贫瘠,山石裸露明显。宜采取撒播灌、草种子,配置表现优异先锋种籽蒿。退化草原地带植物配置模式详见表3。

表3 退化草原地带植物配置模式设计表

4.4 带状防护地带

该区域通常安排在沙化坡地边缘、农田周边、村庄周边。较易得到及时灌溉、管护。同时应兼顾一定的景观作用。带状防护地带植物配置模式详见表4。

表4 带状防护地带植物配置模式设计表

4.5 经济林建设地带

该区域通常选择生境条件相对良好,土层厚度大,具有一定避风地貌特征。并且要求引水条件,交通方便。植被配置以纯林为宜。经济林建设地带植物配置模式详见表5。

表5 经济林建设地带植物配置模式设计表

5 小结

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荒漠化土地、退化草原土地存量较大。以往的研究多关注荒漠化发展趋势、影响因素、机理机制,退化草原变化规律、生境变化特征等,且研究的内容相对独立。针对从生态恢复的角度,合理选择植物,体现林、灌、草有机统一配置,还研究较少。

植物选择是否适应生境,决定着生态恢复关键成败。植物合理配置有利于改善生境条件,形成稳定的群落结构。尤其是合理的植物选择能够较好的减轻后期管护难度。比如:耐旱草种、灌木种子雨季播种,后期旱作,减少甚至无需灌溉;耐贫瘠树种,少施或无需施肥、追肥。

在适地适树的原则下,选择了22 种易于获得,且在区域沙化土地治理、退化草原修复、国土绿化实践中已有成功经验的植物种类。下一步,特别有利于生态恢复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猜你喜欢
治沙树种造林
如皋市发扬治沙精神 打赢安全主动仗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石光银 治沙英雄的大漠雄心
治沙专家郭普
甘肃治沙研究60年回顾与展望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城市绿化树种选择,只顾眼前你就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