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荔枝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2021-10-14 10:16:08叶建东方壮东林少钦
热带农业科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汕尾凤山红灯笼

叶建东 方壮东 林少钦

(汕尾市农业科学院广东汕尾516600)

荔枝是著名的南国佳果,是广东省种植面积最大、品种特色最鲜明、区域优势最明显的热带水果,荔枝产业是广东农业的传统优势产业[1-3],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汕尾地处粤东沿海,是广东荔枝的主要产区之一,当地背山面海,有丰富的山坡地、丘陵地,呈海洋性气候特征,光、热、水资源丰富,年平均日照1 179 h,年平均气温21.9℃,年平均降雨量2 200 mm,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适宜荔枝生长[4]。

2020年底,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印发了《广东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旨在把广东打造成为世界荔枝产业中心、研发中心、交易中心、文化中心。汕尾作为上述行动计划的核心主力之一,在总体框架下需因地制宜细化方案,完成发展任务[5]。由于各地区气候、土壤、地形、水文、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差异,荔枝产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区域特异性[6],制定科学合理的策略依赖于当地详实的数据资料,但目前汕尾荔枝产业相关的数据仍十分稀缺。为此,本课题组对汕尾市各县区荔枝果园抽样调查,结合官方统计数据,分析总结汕尾荔枝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以供农业相关部门及从业人士参考,对科学制定汕尾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3年行动计划,推动当地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

1 汕尾市荔枝产业总体概况

广东省和汕尾市荔枝种植面积历年(2000—2019年)变化见图1。种植面积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并逐步趋于平稳的趋势,在2005年和2017年前后,全省和汕尾均出现荔枝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近3年来种植面积基本维持不变,2019年广东荔枝总种植面积248 700 hm2,汕尾荔枝总种植面积13 847 hm2,在全省占比5.57%。

图1 荔枝种植面积历年变化

广东省和汕尾市荔枝产量历年(2000—2019年)变化见图2。随着栽培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升,荔枝产量总体呈现增长并趋于稳定的趋势,受大小年影响,增长曲线具有波动性。2019年广东荔枝总产量109.22万t,汕尾荔枝总产量10.14万t,在全省占比9.28%。

图2 荔枝产量历年变化图

汕尾荔枝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省排名历年(2000—2019年)变化见图3。从全省21市的生产情况看,自2005年来,汕尾荔枝种植面积排名维持在6~7名,产量排在3~6名,均处在全省前列。2019年全省荔枝种植面积前6名依次是茂名、广州、阳江、惠州、湛江、汕尾。

图3 汕尾荔枝在全省范围排名情况

为进一步分析各市荔枝生产情况,基于总产量除以种植面积计算各市荔枝单产,单位为kg/hm2,计算结果如图4所示。从全省数据看,平均荔枝单产历年来总体呈现波动增长趋势。几个主要产区中,湛江、汕尾、茂名、惠州的单产均高于全省平均线,2019年汕尾荔枝单产7 320 kg/hm2,远高于全省平均单产4 395 kg/hm2。

图4 广东主要荔枝产区单产情况

综合以上种植面积、产量、单产等数据可知,汕尾荔枝产业各项生产指标均排在前列,具备良好的生产基础。同时也反映了汕尾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有利于荔枝栽培;农户生产积极性高、栽培管理技术有所提升。荔枝是汕尾种植面积最大的水果,占全市水果总种植面积的42.7%,如图5所示。荔枝产业是当地农业主导产业,整体有良好的发展势头与竞争力。

图5 汕尾主要水果种植面积分布

2 汕尾各县区荔枝产业现状

为了获得当前汕尾各县区荔枝产业现状,向具有一定规模的果园发放问卷,调查生产情况和数据,共收到55个果园统计数据。果园总种植面积达872 hm2,抽样比例大于5%,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1 种植面积、产量、规模分布

汕尾各县区荔枝种植面积空间分布如图6所示。根据2019年统计数据,全市总种植面积约为13 847 hm2,东部陆丰种植面积最大,为8 960 hm2,占总种植面积的64.7%,产量6.6万t;西部海丰种植面积约2 192 hm2,占比15.8%,产量1.6万t;北部陆河种植面积约1 809 hm2,占比13.1%,产量0.98万t;南部城区种植面积约886 hm2,占比6.4%,产量0.89万t。

图6 汕尾各县区荔枝种植面积分布

如图7所示,在全市范围内,陆丰荔枝果园的规模化程度最高,3.3~6.7 hm2果园有280个,20 hm2以上的果园达到41个,其中33.3 hm2以上的果园有7个,不同规模层次呈现较均匀的分布。在海丰,3.3~20 hm2果园达到381个,集中分布在3.3~6.7 hm2规模层次,20 hm2以上的果园仅有2个;在陆河,3.3~20 hm2果园仅有13个,20 hm2以上的果园有5个,可以看出陆河大部分为小果园且比较分散,规模化程度较低;在城区,3.3~20 hm2果园有34个,20 hm2以上的果园有6个,各个规模层次均匀分布。呈现上述分布特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地形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汕尾北部陆河、海丰西北地区多为高丘山地,山峦重叠,缺乏连片可供荔枝栽培的地块,导致这2个地方规模较大的果园少。中部、南部多丘陵、台地、平原,可规模化程度较高。

图7 汕尾各县区果园规模分布

平均单产是荔枝生产的一个关键指标,可综合反映生产效率、管理栽培技术水平、失管果园面积等。2019年汕尾各县区平均单产分布情况见图8,其中全市平均单产为7 320 kg/hm2;城区达到10 095 kg/hm2,超全市平均线38%;陆丰、海丰、华侨管理区的单产则处在平均水平;陆河和红海湾的单产则相对较低,低产的原因可能在于果园规模较小,缺乏规范管理,果园撂荒、失管的情况比较多。综上,汕尾各县区中,城区荔枝产业发展水平较好,城区的保国荔园被评为“广东十佳最美荔园”,并培育出优质荔枝凤山红灯笼,这也从侧面证实了城区荔枝产业的实力。

图8 各县区单产分布情况

2.2 品种结构与分布

从汕尾荔枝品种分布情况(图9)看,妃子笑占比超过30%,种植面积排在首位;桂味、怀枝、黑叶各占比约15%;其余荔枝品种为凤山红灯笼、糯米糍、白蜡、井岗红糯等;其中凤山红灯笼和井岗红糯是近年来广东荔枝主推品种,占比分别为9.7%和0.4%。从调查结果可知,汕尾荔枝仍以传统品种为主,优质新品种占比较少,凤山红灯笼是当地选育的优质品种,但推广程度仍十分有限。

图9 汕尾荔枝品种结构分布

2.3 汕尾荔枝成熟期

通过查阅文献[7-9]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可知,汕尾主要荔枝品种中,妃子笑于5月下旬成熟;白蜡于6月上旬成熟;黑叶于6月中下旬成熟;凤山红灯笼、糯米糍、桂味于6月下旬同期成熟;怀枝于7月中旬成熟;井岗红糯于7月下旬成熟。汕尾缺少优质的特早熟和特晚熟荔枝品种,大宗品种集中在5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成熟,采收期较短。在优化品种结构时,可适当考虑引进相应技术或品种,延长荔枝应市期。

2.4 汕尾荔枝流通情况与售价

汕尾果农主要以鲜果形式出售荔枝,除了本地消化,主要销售地仍集中在广东省内,深圳、广州、东莞、汕头均有分布;省外主要销往北京、上海、杭州、武汉、香港等发达城市。荔枝鲜果易腐坏、难保鲜,有“四日色香味尽去”的特点,储运成本高,严重制约了荔枝市场流通,只能就近销售或空运至消费能力较高的城市。荔枝保鲜、物流配送是荔枝产业发展的关键难题,近年来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仍未完全取得突破[10],汕尾应持续关注相关的技术成果。售价方面,当地优质品种凤山红灯笼最高售价可达160元/kg,中位价100元/kg,最低价40元/kg,遥遥领先其他品种;种植面积较大的妃子笑荔枝最高售价20元/kg,中位价8元/kg,最低价4元/kg;种植较多的怀枝和黑叶荔枝的价值较低,最高售价仅12元/kg,中位价5~7元/kg,最低价2元/kg,总体售价分布如图10所示。结合当地品种分布与售价分析可知,汕尾低效益荔枝品种占比仍较大,亟待通过高接换种技术重新布局品种结构,实现荔枝产业提效增益。

图10 汕尾荔枝售价

2.5 汕尾荔枝果园生产成本与收益

土地、农药、化肥、农机、人工等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也是主要的成本支出。本次调查设置了上述条目让各果园估算每公顷生产成本,获得荔枝园生产成本分布,如图11所示。平均每公顷总成本约为39 450元,其中人工费支出约22 500元,占比57.0%;农药肥料支出约12 000元,占比30.4%;这两项成本之和占了总生产成本的八成以上。调查数据中,很多果园的劳动力由家庭成员提供,人工费支出较少,拉低了均值,实际的人工支出超过22 500元/hm2。另外,果园农机支出仅为1 500元/hm2,占比3.8%,表明荔枝生产机械化水平普遍较低,这也是导致人工成本高昂的原因之一。

图11 荔枝果园平均每公顷生产成本

按照产量7 320 kg/hm2,平均生产成本39 450元/hm2计算,荔枝售价达到5.4元/kg才能收支平衡。当市场行情不好,诸如怀枝、黑叶、妃子笑等品种以最低价销售时,果园将出现较大亏损,导致果农生产积极性明显下降,一些种植低效品种的果园相继失管。若能种植优质品种,如凤山红灯笼,即使以最低价40元/kg出售,每公顷收益仍可达到260 550元,产值十分可观。

2.6 荔枝生产机械化情况

为进一步了解荔枝果园机械化水平,调查汕尾各荔枝果园扩穴、挖沟、灌溉、施肥、喷药、果树管理(疏花、修枝)、采摘等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情况。按照每个环节,统计有机械作业的果园数和总果园数,将二者相除获得机械作业率,统计结果如图12所示。施肥、果树管理、采摘几个环节均依赖人工作业;扩穴挖沟、喷药、灌溉等通用环节的机械作业率则未超过50%;其中果树管理和采摘环节的机械化实现难度比较大,暂时无法摆脱人力作业;而水肥药一体化管理技术已相对成熟,可实现精准机械作业,但这类技术在当地仍未得到推广应用。综上,汕尾荔枝果园的机械化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通过进一步推广机械及自动化作业,可有效节约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图12 汕尾荔枝果园机械化情况

3 汕尾荔枝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1 果园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低

汕尾3.3 hm2以下的小荔枝果园超过6 000个,这类小果园往往存在基础设施差、管理不规范、栽培技术落后等问题,已无法适应当前的生产需求,导致果园效益低,果农种植积极性低,普遍存在失管现象,浪费了优良的农业资源。解决这一问题应着力于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各类龙头企业或利益共同体,将零散的小果园有机整合起来,分享基础设施、栽培技术等资源,并按统一标准进行生产与销售,提高荔枝产业的组织化生产水平、综合生产能力以及市场竞争力[11-15]。

3.2 优质品种率低,品种结构落后

汕尾的现有主栽品种中,仍以传统荔枝品种为主,优质荔枝主导品种占比较少,产生的经济价值十分有限,部分果园常年亏损,果农的收入普遍较低,不利于荔枝产业发展。品种结构优化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开展品种亲和性研究,制定高接换种技术规程,规范嫁接操作,提高换种成功率,降低风险;(2)建设优质荔枝采穗圃,为当地果农提供高品质荔枝接穗,并起示范推广作用;(3)筛选引进特早熟、特晚熟荔枝品种,延长应市时间;(4)结合市场规律、大数据、汕尾地方特点等元素综合设置品种分布,使产业效益最大化,避免果农因盲目跟风种植而导致单一品种产量过剩[11-15]。

3.3 机械化水平低,技术更新缓慢

汕尾荔枝果园总体上仍是粗放式管理,各个生产环节依赖人工操作,生产效率低,成本高。部分果园建园时间较早,缺乏合理规划,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老旧,制约了机械化发展。近年来,农业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技术有较大进展,应结合研究前沿建设高标准荔枝示范果园,推广宣传新技术新模式;同时推进老旧果园的宜机环境改造,引进水肥药一体化喷灌技术、果园病虫害监测与防治技术等,实现精准高效作业[11-15]。

3.4 加工水平落后,产品附加值低

从调查的数据上看,汕尾荔枝仍以鲜果出售为主,用于加工的数量不到1%,且多为荔枝干产品。尚无荔枝汁、荔枝酒、荔枝醋等深加工生产线。荔枝难保鲜、储运,成熟期集中,遇到丰产时,鲜果价格低廉,销售压力大[10]。荔枝加工处理可有效缓解产量过剩的压力,同时可提高荔枝价值,增加收益。建议汕尾引进荔枝加工企业,发展果去皮、果去核、果变汁、果变浆、果变干等产地初加工项目,作为精深加工原料供应终端加工企业[11-15]。

3.5 凤山红灯笼品牌宣传不够,产业融合程度低

凤山红灯笼选育自汕尾崔保国果园的自然实生变异单株,具有丰产稳产、少裂、果实品质优良、商品性好等特点;该品种2011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委员会品种审定;2012年入选“十二五”期间第一批热带南亚热带作物主导品种;2017年该品种获首届全国优质荔枝擂台赛金奖;2019—2020年入选广东省十大主推荔枝品种;2020年入选广东省第三届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单,是名副其实的汕尾优质荔枝品牌。凤山红灯笼自品种审定至今已达十载,但其知名程度仍局限于汕尾周边,仍未辐射至外地消费人群,宣传力度不足。建议汕尾加强推广凤山红灯笼,扩大种植面积,并围绕红灯笼开发诸如荔枝蜂蜜、荔枝干、荔枝饮料、荔枝冰淇淋等产品,增加其商品多样性及附加值;同时围绕红灯笼母树和品种选育过程,结合汕尾海滨城市的优势,开发文化、观光旅游产品,加大宣传,进一步扩大红灯笼荔枝知名度和辐射区域。以凤山红灯笼为支点,做大汕尾荔枝区域公共品牌,从而带动汕尾荔枝产业发展[11-15]。

猜你喜欢
汕尾凤山红灯笼
梁瀚嵩与起凤山
文史春秋(2022年3期)2022-06-15 01:49:26
汕尾开放大学
汕尾:工地上有了“村会站家”
今日农业(2020年21期)2020-12-19 13:52:28
童年的红灯笼
心声歌刊(2018年3期)2018-07-23 06:59:28
汕尾保利金町湾别墅
现代装饰(2018年4期)2018-05-22 02:57:50
Ho Feng—Shan何凤山
汕尾渔歌的考察与研究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00
望云千顷 感事多怀——写给许凤山画的话
大红灯笼高高挂
大红灯笼高高挂
小小艺术家(2016年1期)2016-02-22 02:5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