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小敏
摘要: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们不仅拥有着充沛的精力还拥有者天马行空的思维,因此小学阶段的孩子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自身情绪起伏较大,鉴于此教师就应该给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稳定的班级氛围。本文将以小学班级管理者的角度出发,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对小学班级中“情绪”与“理性”两者之间结合的班级管理方法进行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情绪;理性
小学阶段的教育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意义,特别是在语文教学课堂中,作为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语文学科中的知识道理与思维逻辑能够对学生的思维体系及心智品行带来积极的影响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对班级管理方式进行改进与优化,竭力为学生构造良好积极的语文学习氛围。因此教师必须对班级管理中“情绪”与“理性”方法展开探讨与研究。本文将基于此背景,谈一谈小学语文班级管理中“情绪”与“理性”的管理方法,旨在通过对学生情绪全面了解的背景下,对学生的理性思维展开培养与完善,进而促进学生情绪化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科学共存,为构建和谐高效的班级氛围而努力。
1.小学班级管理中“情绪”与“理性”方法管理现状
首先,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往往会通过一些死板生硬的规章制度来约束班级中学生的行为与思想,这种班级管理方式往往忽略了学生自主性的发展,也没有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虽然在生硬的班级管理制度中,班级中的纪律慢慢好转,但是学生们的思维与天性却遭到了极大地束缚,也就是说,我国现行的班级管理中一些规章制度过于理性刻板,从而导致小学生们一些正常的“情绪”也无法在班级中释放出来。例如,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为了让班级保持良好的学习纪律,会要求学生将双手端正的放在桌面上,不准做小动作。在这种制度的要求下,班集体表面上看起来确实整齐很多,但是学生们的行为却受到了严重的束缚,不仅不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还会使得学生对这门课程甚至教师产生抵触心理。其次,小学阶段是模仿能力以及共情能力比较高涨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们的行为与语言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位学生。
2.小学班级管理中“情绪”与“理性”具体管理方法
2.1引导学生用“理性”态度处理“情绪”问题
小学阶段学生们正处在发展成长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们普遍表现出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在处理生活与学习中产生的一些问题时,往往会带着自身的消极情绪处理问题,这种情况导致班级管理会朝着失序化情绪化的趋势发展,不论是于班级发展还是于个人成长来说都是极其不利的,鉴于此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就应该以身作则,引导学生用“理性”的态度去对待并处理“情绪”问题。具体到班级管理行为中来说,教师首先要用理性的态度约束自身行为,在处理班级问题时避免带入情绪化处理策略,同时教师要树立起平等和谐的班级管理环境,建立起互相尊重的良好师生关系,从而有助于学生能够用“理性”来约束自身的“情绪”。例如,现如今小学班级中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多数受到宠爱,在班级中往往不善于同学交际,甚至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教师可以通过《狐狸分奶酪》这篇语文课文晓之以理,在课堂中向学生们剖析阅读文章背后的理性启示,并引导学生对自身的行为进行思考与反思,想一想自己在與朋友相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绪化表达是否正确,通过故事道理来反思情绪问题,有助于学生理性思维的完善以及情绪问题的合理化解决。
2.2引导学生用“情绪”思维规范“理性”行为
在现行的班级管理模式中,教师往往采用比较死板生硬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的“理性”行为,这种管理模式不仅会使得学生们的思维逐渐固化,还会造成学生们的不良“情绪”日益积累,也就是说缺乏弹性的班级管理制度只能够约束学生的一时,而无法规范学生的一世。鉴于此,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用“情绪”思维来规范“理性”行为,让这种自我约束思维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有些教师为了维持良好的班级纪律,而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坚决不准发出声音,特别是不准讲话交流,这种规章制度表面上确实能够达到维持纪律的目的,但却压抑了学生情绪化的表达,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探索交流能力的提升,鉴于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情绪”思维适度维持班级纪律。具体来说,在《画杨桃》教学中,这篇课文需要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与交流探索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鉴于此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画一画心中杨桃的模样,并引导学生在画画过程中为了能够得到更加优美的作品我们应该全神贯注于自己的作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渐渐形成了画画要保持安静的潜意识情绪思维。在创作完成后,教师再组织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描绘与说明,整个过程无论是学生的创作还是同学的表达,学生们都会用自己的“情绪”思维来规范自身的“理性”行为,不仅专注于自身的作品,还能够在他人发言时保持安静的态度。
2.3引导学生将“理性”与“情绪”有效结合
小学生与成年人不同,成年人大多能够平衡自身的“理性”与“情绪”,而小学生表现出来的“情绪”往往多于“理性”,鉴于此在班级管理中,为了不压抑小学生的天性,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将“理性”与“情绪”进行有效结合。具体来说,教师首先要向学生明确“理性”与“情绪”二者之间的关系,其次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思考学生对待问题的情绪化表达方法,并提出相应的理性管理方案,也就是说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理性”来看待学生的“情绪”,只有这样才能够以身作则,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理性”与“情绪”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例如,在语文课堂中,面对学生扰乱课堂纪律的行为时,教师应该避免火冒三丈,让自己采用理性的思维来感化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到理性思维的力量,同时教师可以采用情绪化的教学策略,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一个有趣和谐的班级氛围,教师这种将“理性”管理与“情绪”教学相结合的班级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感染学生,让学生认识到二者结合的积极影响。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班级管理中有关“情绪”与“理性”的方法管理仍然存在比较严重的管理问题,教师应该及时调整自身的思维态度,努力用理性制衡情绪,为学生构建出一个和谐稳定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林雪梅.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绪”与“理性”方法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2):191.
[2]朱加贵,赵建成.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绪”与“理性”方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4):4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