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瑶
摘 要:在幼儿成长阶段,幼儿园教育所发挥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基于不断提高的学前教育重视程度,也渐渐显露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存在的问题。因为在幼儿的日常家庭生活及在幼儿园的学习及生活中,游戏均占据很大的比重,因此怎样回归游戏精神,利用好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推动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很有深入探讨的必要。为此,文章将简要分析推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相关路径。
关键词:游戏;幼儿园;幼儿课程;研究分析
一、 引言
因为幼儿学情的多元性,所以课程游戏化的目标需要存在于幼儿教育教学的大环境下,伴随环境变化而随之变化,以此更好地满足幼儿发展的多方面需求。所以,课程游戏化的教育目标绝对不可以是简单的量化,而是依据幼儿自身的发展特征,为其科学制定长期与短期目标。而且在实际过程中,充分发挥其能动作用,在幼儿教师的积极引导下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一方面对幼儿的思考能力有效培养;另一方面还能增强其动手实践能力。
二、 簡析课程游戏化的基本内涵
在学界至今没有对“游戏”形成统一定论。在相关的幼儿游戏研究当中,我认为最具影响力的“游戏”定义是:游戏作为能够跨越年龄与文化的一种人类行为,应该是自主自由、让每一个体得到满足愉快的所有不具备功利性特征的行为总称,囊括的行为十分广泛。“游戏”在大量的课程游戏化研究中,其含义不仅复杂而且十分丰富,其不仅单纯指向某种娱乐活动模式,更不是玩耍活动的整个规程,其还能代表精神理念。课程游戏化中的“化”应代表的是“内化”与“进化”,也就是说,“课程游戏化”属于一个不断内化、缓慢进化的过程,无法在朝夕间实现。那么,课程游戏化不能将全部活动均转变为游戏,更非在当前的课程体系中特别增加游戏课程,并非刻意增加游戏时间。应该把自主、自由、创造的多元游戏精神逐渐渗透到教育教学中,落实到幼儿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中,从而让课程与幼儿的学习与生活需要更贴合。
文章赞同虞永平教授的观点,要将课程游戏化视为质量工程,也就是要将幼儿教育质量作为切入点。其是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关键突破口,落实课程游戏化并非仅是为了项目自身。课程游戏化需把游戏精神的观念与幼儿能动性放置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课程游戏化的实施效果以及实现效果。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若能实现,幼儿便能得到由自主性产生的自信心与满足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游戏为幼儿带来的喜悦感、幽默感也有利于推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在游戏化教学中,游戏能产生积极作用比灌输理论知识的作用会更大。现阶段,我国幼教界所面对的最根本的一项任务,便是在总体上促进幼儿园课程体系质量的提高,促进幼儿园课程实践能力的提高。
因此,课程游戏化应以幼儿可以达到的能力及发展水平作为基础,其本质内涵的理解基础应是幼儿的真实发展水平,理解角度是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广度及高度。
三、 简析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重要作用
第一,有利于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因为幼儿年龄偏小,很多幼儿的性格是羞怯胆小的,不愿意与他人交流。而通过合适的游戏化课程,能为幼儿提供一条有效的交流渠道,引导幼儿与其他幼儿展开有效的交流互动。因此,这样的游戏化课程,比如角色扮演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与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有利于合作能力的强化。大部分幼儿游戏属于集体游戏,在进行游戏化课程中,幼儿可以扮演自己喜欢或是希望尝试的角色,同其他幼儿一起玩耍。幼儿需要在此过程中做到彼此信任、积极配合从而确保游戏目标顺利完成,在无形中强化其合作能力,在与他人沟通合作中增进友情。
第三,有利于学习兴趣的调动。虽然课程游戏化最终还需回归课程,可形式依然为游戏,和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相符,由此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若能基于游戏精神推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比其内容会更多元丰富。这样身处其中的幼儿,一方面可以通过游戏情节将个人想象力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在和其他幼儿的互动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对幼儿学习兴趣的调动很有效果。
四、 简析回归游戏精神推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要点
(一)实现教学游戏化
第一,创造性游戏。幼儿能够在游戏表演中,通过个人表演模式将故事情节呈现出来,幼儿理解故事情节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幼儿的年龄及对客观世界的感受及认知。对幼儿教师而言,需要全面掌握幼儿各种表达方式,最大限度地解读他们的行为表现与心理表征。以模仿性突出的角色表演游戏为例,幼儿在学习完《大灰狼来了》后,很容易对日常生活没有见到的生物产生浓厚的好奇心,在此基础上会衍生相应的模仿行为,例如模仿狼的叫声、狼的肢体动作等,甚至幼儿会以“狼的叫声”进行沟通等。再比如具有较强情节性的主题游戏,这种游戏类型一方面是对幼儿个人理解能力的考验,另一方面也是对教师观察能力的考察。例如在进行“小蝌蚪找妈妈”集体活动时,幼儿教师可通过互联网平台寻找有关图片、视频资料,以小组合作的方法通过捏彩泥、3D绘画的动手游戏,让幼儿讲述这个故事,不仅能在幼儿合作的过程中激发想象火花,而且有利于增强幼儿的创造能力。或者是为幼儿创设相应的故事情境,由幼儿扮演故事中的小蝌蚪,让幼儿自己编写小蝌蚪遇到鸭子、白鹅展开的对话,或是让幼儿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力,画出小蝌蚪找到妈妈之后发生的事情,以此拓展其想象空间。在这样的游戏中,教师需要保证幼儿可以进行独立思考,能够“乐中学”,从而让原本枯燥的课堂充满乐趣和生机。由此,不管是教学质量还是学习效率均会获得大幅度提升。
第二,规则性游戏。这种游戏类型有很多,而相对常见为体育游戏、音乐游戏等。通常情况下,在组织游戏时,幼儿教师会采取以下两种方式:首先,组织完整的游戏,幼儿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其次,将某种游戏作为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一个部分或是环节。但无论进行哪种游戏,幼儿教师均应做到教育机制的灵活运用,尽可能找出所有的教育契机,通过现有资源与幼儿兴趣浓厚的知识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由此推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