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奇峰 张春庆 赵显彬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1)09-0049-02
“艺工融合”是艺术与技术在差异基础上的互补共进,其最高境界不是工具层面的借鉴,而是思维方式的珠联璧合。“艺工融合”凭借艺术和技术优势,成为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因此,文章着重探讨在“艺工融合”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策略。
1 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现状
1.1 实践性课程教学效果需进一步提升
目前仍有不少高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解读有待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师平时参与社会实践机会较少,这也导致部分环境设计专业教师缺乏社会实践教学经历与经验,致使实践性课程在开设过程中与实践教学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实践创新不够,实践性课程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1.2 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需进一步明晰
部分高校环境设计专业虽然重视专业学科的建设,但也存在
一些问题,如一味强调理论知识与软件制作能力,而忽视了专业建设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对设计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重视不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会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对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1.3 学科基础课与专业实践性课程衔接性不足
根据对部分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了解,学科基础课与专业实践性课程之间的脱节现象较为严重。如在景观规划设计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没有将规划的基本原理、方法、原则与环境设计专业后期实训相结合,导致学生在学习了专业课程之后,并不能很好的将所学设计基础知识应用于专业创新训练之中。
1.4 师资建设与项目化教学实施困难
目前,环境设计专业还存在着师资建设困难、教师跨专业授课等问题。导致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专业基础知识欠缺,知识结构得不到合理优化,影响了教学质量。同时,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与教学方法滞后,项目化教学薄弱,企业参与程度低,学生创新能力不够,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
2“艺工融合”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意义
传统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不符合新时代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艺工融合”强调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艺工融合”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和就业方式。此外,教师也能在此基础上,积累一定的实践教学经验,为新型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师资基础。
3“艺工融合”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高校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是既要培养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还要培养“艺工融合”脚踏实地的未来高素质专业人才。这就要求学校在加强实践课教学环节的同时满足社会与单位的需求,让企业导师进课堂,让企业导师成为课堂教学与社会融合的桥梁,既要通过研究专业学科进行支撑,还需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以实现“艺工融合”的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3.1 进一步提高实践性课程教学效果
近年来,随着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调整,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普遍偏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部分实践类课程得到了重视,但专业实践课程建设才刚刚开始,特色并不明显,专业类课程的设置并未真正体现出“艺工融合”的协调关系。因此,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建设要培养以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标,将“德育为先,技能为重”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之中。一要,优化课程体系,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出的学生才能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二要,突出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三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掌握现代新科技制作手段,能够胜任环境设计工作,以适应社会发展对环境设计人才的需求。
3.2 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定位
环境设计专业立足于国内外设计教育实践及理论研究的前沿领域,在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要重视理论研究与市场转换的有机结合,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定位,以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当前,大部分院校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以常规三段式进行课程体系设置,即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三大块。只有科学合理地处理好三大块的关系,确立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专业定位,以“理论够用、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为培养的总要求,明确定位,凝练特色,才能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3.3 做好专业课与实践课程教学环节的有效衔接
首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围绕应用型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与学生就业需求,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强化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大胆创新。其次,环境设计专业可根据专业特点,打好扎实专业基础的同时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可通过参加考取专业资格证,引入“竞赛、项目引导制”“企业导师制”“基地教学制”等多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次,需要在课堂实践中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好的创意想法付诸实践,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在基础课教学中融入小型科研任务,是提高学生科研能力、掌握园林树木学科最新科研动态和最新技术的一种有效途径。最后,在创新实践开展过程中,要注重师生第二课堂的开辟与开展,为本科生提供实践操作和科研学习的机会,这也是目前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实践教学研究的重点,而企业实训项目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依托社会项目任务驱动、学科竞赛等来充分调动师生“艺工融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来进一步增强教师和学生的专业发展与实践创新的自主意识,最终达到有效提升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的目的。
3.4 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实践
首先,为提升环境设计专业授课教师自身专业实践能力,各高校首先要制定《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实施方案》,每学期鼓励部分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业单位挂职实践,并把挂职实践纳入年度考核,作为职称晋升的重要条件,鼓励有条件的教师开设个人工作室。其次,在教学过程开展中上,要鼓励教师积极将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通过项目案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通过加强全方位校企合作与实践基地建设的方式,选聘一批企业有实践经验的设计师、工程师进入课堂,指导学生课堂实验与实践,从而有效提升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最后,还应不断加强各院校互相之间的合作与对外交流,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规范的实习与交流平台。
3.5 加强项目化实践教学
教学手段的改进对深化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进一步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培训技能为主体的现代化教学理念来说意义重大。要结合专业特色从社会需求、学生实用和专业特点出发,大力推进项目化教学模式,有效融合“艺、工、教、学、练”为一体,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逐步形成了“课题型项目教学” “项目型实践教学”“典型案例教学”“创新性比赛项目教学”“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项目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融合专业技术和技能,按项目实施过程和工作情境设计课程,积极开展新型实践性教学项目,实现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共同提高。
3.6 进一步开发建设校外专业实训基地
校外专业实践基地的开发建设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相关实践课程的有效开展与实践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至关重要。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应当将各类设计院、景观设计公司、装饰设计公司等作为专业实践基地,充分发挥其专业实践价值。通常来说,设计院、景观设计公司、装饰设计公司等单位都有大量实训项目,有着大量优秀的设计人才。高校环境设计专业需要开放创新的办学思路,力求与行业内的多家企业建立起产学研合作关系。学生通过企业实地参观、参与部分实训项目,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实践項目,提高自身对设计的认知,正确树立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观念。
4 结语
“艺工融合”背景下,地方高校要立足环境设计专业本身,从专业发展现状出发,提倡“艺工融合”,其是深化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加强创新实践教学能力的关键所在。同时,高校应创新实践教学,开展师生、校企密切配合,找准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点,全心全意办学,不断创新与实践,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专业技能过硬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以期为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繁荣区域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