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平,陈坤山,万自成,祝裴
(解放军庐山康复疗养中心神经外科,江西九江 332000)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常见脑血管疾病,是原发性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为非创伤性颅内出血最常见的病因[1]。基底节区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常见部位,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复杂等特点,致死、致残率较高[2]。既往内科保守治疗可一定程度降低患者病死率,但效果并不理想,预后较差[3]。开颅手术在早期清除血肿、减少压迫,在挽救患者的生命方面的作用显著,但传统术式创伤大,术后并发症较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随着神经外科微创技术的发展,因其创伤小、恢复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有研究表明,尿激酶属于纤溶酶直接激活剂,可有效溶解血肿,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能更快清除颅内血肿,减轻血肿压迫造成的脑损伤[5]。本研究旨在探究基底节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术联合尿激酶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176例基底节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8例。研究组男47例,女41例;年龄44~78,平均(60.12±7.47)岁;手术至出血发病时间3~42 h,平均(7.32±1.04)h。对照组男46例,女42例;年龄41~75,平均(58.93±7.90)岁;手术至出血发病时间2~40 h,平均(8.19±1.18)h。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均经CT或MRI扫描后证实为基底节区出血,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出血时间<72 h,出血量(根据多田公式计算)30~70 mL;入院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为8~10分;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继发于外伤、颅内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等其他因素引起的脑出血;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衰竭;濒临死亡、生命体征不稳定;不愿配合随访调查。
1.3 方法
1.3.1 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微创手术治疗,以CT定位下血肿最大处为穿刺点,行局部麻醉,依据穿刺血肿径线长度钻出引流专用侧孔,注意侧孔排列为沿引流管从远端到近端渐小性;于穿刺点行约5 mm皮肤切口,穿刺点处钻孔,并放置定位导向管;在导条引导下向血肿中心置入带芯引流管到达血肿腔并拔出针芯,如有陈旧性血液流出即为置管成功,抽吸血肿至原有水平50%~60%,将负压引流装置与引流管外连接。连续复查CT检查,动态观察血肿变化,当残余血肿量<5 mL时拔除引流管,缝合头皮切口。
1.3.2 研究组研究组给予微创术联合尿激酶治疗。微创手术方法同对照组,于放置引流管6 h后将注射用尿激酶(天津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492,规格:100 000 U/支)40 000 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注入血肿内,关闭引流管2~4 h后开放,每天2次。连续复查CT检查,动态观察血肿变化,当残余血肿量<5 mL时拔除引流管,缝合头皮切口。
1.4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血肿量,于术前和术后3、7 d行头颅CT,计算血肿量。比较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于术前和术后3、6个月对神经功能和ADL进行评价。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判定,量表主要包括意识、语言、运动、感觉、共济运动、眼球运动、视野等,评分为0~42分,分值越高表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ADL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进行判定,量表主要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小便、平地行走、上下楼梯等,评分为0~100分,分值越低表明ADL越差。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肿量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血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7 d,两组血肿量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血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肿量比较(±s,mL)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肿量比较(±s,mL)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例数88 88术前43.27±10.56 45.52±12.38术后3 d 9.15±2.34 17.03±3.57术后7 d 2.74±0.56 7.91±1.03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NIHSS评分和ADL评分比较术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6个月,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ADL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NIHSS评分和ADL评分比较(x±s,分)
高血压性脑出血在临床上较常见,占所有脑卒中患者的10%~20%,且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6]。基底节区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主要出血部位,临床上对其进行干预的时间及干预措施尚无统一标准。手术是治疗脑出血的主要措施,可在短时间内解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降低周围脑组织的继发性损害[7]。有研究认为,早期手术干预能显著改善基底节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8]。常规开颅手术能在直视下彻底清除血肿,但创伤较大,术后致残率、致死率较高[9]。有研究表明,基底节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在影像学定位下钻孔并经孔洞置入引流管引流,其定位准确、操作简单,能较好地控制颅内血肿的清除过程及时间,对正常脑组织损伤小,可快速清除颅内血肿,减少术后并发症,且在清除脑实质深部的血肿方面优势更明显,但患者预后情况不佳,神经功能不能得到有效恢复[10]。
尿激酶是一种纤溶酶原激活物,可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具有强大的血肿溶解能力,对新形成的血栓起效快、效果好,因此,能缩短颅内血肿清除时间,减轻水肿及炎症反应[11]。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7 d,两组血肿量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微创术联合尿激酶治疗基底节高血压性脑出血能有效清除血肿,从而解除压迫、缓解颅内高压,与邱治春等[12]研究结果一致。此外,术后3、7个月,研究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两者联用能促进患者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质量,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微创术联合尿激酶治疗基底节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