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妮,陈惠萍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广东广州 510655)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是一种病因尚不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疾病,属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ion bowel disease,IBD)[1-4]。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血便,无法根治,需长期药物治疗,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生存质量逐渐引入医学研究中,并已成为克罗恩病临床关注的重点。目前临床主要采用传统治疗(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治疗(英夫利昔单抗联合免疫抑制剂),可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实践表明,疾病活动程度、贫血、疲劳、病耻感等严重影响克罗恩病患者的生存质量[2-8]。目前,关于不同药物治疗方式对克罗恩病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传统治疗和生物制剂对克罗恩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炎症性肠病专科门诊及消化内科收治的克罗恩病患者222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传统治疗组(n=118)和生物制剂治疗组(n=104)。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1]:在本院初诊为克罗恩病,既往无传统治疗和生物治疗史;年龄>18岁;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无沟通障碍。排除标准:存在其他慢性或者精神疾病;既往存在酒精或药物滥用史;存在肠切除史;中途退出本研究。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1.2 方法采用问卷自填方式,为每例新确诊克罗恩病患者建立档案(临床资料、疾病分型、病变行为、病程)。传统治疗组采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生物制剂治疗采用英夫利昔单抗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在患者治疗前、治疗后52周门诊或者住院部复查时,采用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问卷(inflammation bowel disease questionnaire,IBDQ)进行问卷调查,包括32个定性和半定量的问题,主要评估IBD患者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能力、社会能力,总分32~224分,评分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好[9-16]。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IBDQ评分比较治疗52周后,两组IBDQ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IBDQ评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ibdq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score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IBDQ评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ibdq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scores)
项目肠道评分全身评分情感评分社会评分总分传统治疗组(n=118)治疗前52±21.6 22±10.8 58±25.9 24±14.6 156±65.7治疗后52周61±13.5 26±9.8 66±20.8 29±8.9 183±45.5生物制剂治疗组(n=104)治疗前51±22.7 23±11.6 58±24.2 23±11.5 156±60.3治疗后52周62±16.0 28±11.2 69±21.3 29±10.0 189±51.8
2.2 两组治疗后不同时期IBDQ评分比较治疗52周后,两组缓解期和轻度活动期IBD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物制剂组中度活动期IBDQ评分均高于传统治疗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不同时期IBDQ评分比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ibdq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different stages after treatment(±s,scores)
表3 两组治疗后不同时期IBDQ评分比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ibdq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different stages after treatment(±s,scores)
项目肠道评分全身评分情感评分社会评分总分缓解期传统治疗组(n=22)61±11.2 27±9.7 68±17.9 31±8.3 187±36.3生物制剂治疗组(n=18)65±7.9 30±6.4 71±11.4 30±7.9 195±28.8轻度活动期传统治疗组(n=40)61±12.8 25±7.8 67±20.1 29±8.3 184±41.8生物制剂治疗组(n=41)63±18.3 28±11.5 69±20.8 30±6.4 190±48.3中度活动期传统治疗组(n=56)45±8.4 21±5.3 52±15.4 24±5.2 147±18.1生物制剂治疗组(n=45)68±16.2 30±10.4 72±20.2 31±6.5 192±18.5
国内相关流行病学报道显示,我国克罗恩病发病高峰为年龄30岁左右[17-18]。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52周后,两组生存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其中肠道及情感维度改善程度较大。治疗52周后,两组缓解期和轻度活动期IBD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物制剂组中度活动期IBDQ评分均高于传统治疗组(P<0.05)。国外有研究以6周为观察期限的调查,结果表明生物制剂治疗后,患者在第6周时IBDQ中的全身和社会2个维度得分显著高于肠道和情感[19]。说明在治疗期间患者生存质量各维度有可能存在变化,临床上第6周是生物制剂治疗克罗恩病患者效果最明显的时间点,患者可能在第6周时生存质量处于最高点。Calvet等[20]报道认为,传统治疗能改善及重建疾病处于缓解期患者的生存质量,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虽然两组患者较治疗前,生存质量均明显改善,IBDQ总分达到180左右,但仍低于加拿大健康人群(IBDQ总分为213分)[21],提示两组患者生存质量仍未达到健康人群水平。治疗后,两组IBDQ评分中肠道维度评分增幅均高于其他3个维度,说明两种治疗对于患者肠道病变导致的临床症状的缓解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生物制剂组IBDQ社会维度评分也显著提高,社会维度主要反映患者的日常工作及社会活动状态,可能由于生物制剂相对于传统制剂治疗过程更简单,且不良反应更少,患者无需经常往返医院复查各项血液指标及门诊咨询药物调整事项,对患者日常生活干扰度较小,而传统激素治疗患者可能会出现面部皮疹、体型改变等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社会形象[22]。
综上所述,传统治疗和生物制剂治疗克罗恩病均能明显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其中生物制剂治疗对中度活动期患者的效果更佳。但鉴于克罗恩病的复杂性,治疗方案间的比较更适合大样本,长期效果观察及在同质人群中展开,本研究仅以52周为观察周期,长期预后和生存质量的观察尚待更多的研究,且在护理工作中仍需加强心理指导及护理关怀,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