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用于消化道肿瘤切除手术的临床镇痛效果及对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2021-10-13 06:28
实用癌症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芬酯比洛消化道

赵 明

氟比洛芬酯[1]是1种非甾体抗炎药物,1992年7月在日本上市,每5 ml乳剂里富含50 mg氟比洛芬酯,目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具有明显的镇痛、消炎、解热作用,具有起效快、疗效持久的特点,主要用于术后疼痛的治疗。 氟比洛芬酯作为一种脂溶性药物[2-3],脂质微球和包囊的氟比洛芬酯共同构成其注射剂。 与口服药物相比,注射使用可以有效地防止由于胃黏膜局部刺激引起的不良反应。 胃肠道肿瘤切除术在一般临床外科手术中占很大比例,而术后疼痛是人体对外科手术创伤的正常生理反应,但由其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对肝癌的预后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改善术后镇痛是围手术期的重要组成部分[4]。舒芬太尼是经典的止痛药[5],但其存在较多的副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与舒芬太尼对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的静息时视觉模拟评分(VAS),来探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镇痛的临床效果,同时分析其对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来自本院的进行消化道肿瘤切除术的住院患者,收集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入选标准为[6]:患者必须为确诊的消化道肿瘤患者,并接受了切除手术;年龄范围在20~70岁之间;无消化道溃疡疼痛出血史;无非甾体抗炎药物禁忌。排除标准:患者有严重的消化道疾病既往史;严重的心衰、高血压患者;术前生命体征不稳;各种原因不能配合研究进行的受试对象。共92例患者纳入分析,并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1.2.1 患者分组 所有研究对象均诊断为消化道肿瘤,拟进行消化道肿瘤切除手术,术前及术后均按照统一护理标准进行护理,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术前给药组(A)29例、术后给药组(B)29例、术后给予舒芬太尼组(即空白对照组,亦即C)34例。

1.2.2 镇痛方案 3组患者均进行消化道肿瘤切除术,一般状况尚好,A组患者在手术前30 min给予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50 mg,术后12、24、36 h的3个时间点分别进行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50 mg,且使用舒芬太尼;B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进行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50 mg,术后12、24、36 h的3个时间点进行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50 mg,并使用舒芬太尼;C组使用常规舒芬太尼自控静脉内镇痛泵。

1.2.3 静息时视觉模拟评分 在评分之前,向患者简要介绍视觉模拟量表(VAS)的相关知识。 在纸上画一条10 cm的水平线。水平线的一端为0,表示没有痛苦;另一个极端是10,表示严重疼痛。1~3表示轻度疼痛;4~6表示中度疼痛;7~10表示严重疼痛。

1.2.4 标本的采集和主要试剂 收集麻醉前及手术切皮后术后6、12、24 h的3个时间点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注入抗凝管中,通过3000转/分钟离心机离心2 min时间,取出血浆,置于液氮中储存。 收集样品后,根据试剂盒的操作指南使用ELISA方法分析血浆细胞因子:包括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通过统计学方法对各组间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ELISA试剂均购于武汉博士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统计学处理

获得的数据通过EXCEL和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使用统计指标,例如要统计描述的所有患者的比率,构成比例,平均值,标准差或总体数据的中位数; 对于遵循正态分布的测量数据,请使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之间的患者测量数据。 确定基线数据是否平衡且可比。 使用方差分析或多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比较3组之间测量数据的统计差异;针对计数指标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无特殊说明的情况α=0.05,所有P值均表示双侧概率。

2 结果

2.1 患者的一般资料

本研究根据纳入标准,患者其中男性患者共60例(65.22%),女性患者32例(34.78%),且其中大于60岁的患者共39例(42.39%)。另外,所有患者中,胃癌患者55例,结肠癌患者23例,直肠癌患者1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并对各组间的所有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其基线资料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见表1。

表1 患者一般资料/例

2.2 3组患者术后VAS评分的比较

分别在术后6、12、24、48 h,对所有患者进行VAS评分,采用均数±标准差对各组在不同时点的得分情况进行描述,并通过方差分析对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术后6 h时,C组患者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但与B组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12 h时,C组患者评分明显高于A组和B组(均有P<0.05);术后24 h时,3组间的患者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术后48 h内,C组舒芬太尼总用量明显高于A组和B组,而A组与B组舒芬太尼用量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患者术后VAS评分的比较分)

2.3 3组患者血浆中细胞因子含量的比较

首先通过统计学检验3组患者的血浆中IL-6和IL-10的含量近似服从正态分布,采用方差分析对各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3组患者术前的IL-6和IL-10均处于低表达水平,且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皮后6 h,检测患者血浆中的细胞因子表达情况,发现3组间的血浆IL-10含量均较高,但C组低于A组和B组(均有P<0.05);切皮后12 h时,C组仍低于A组和B组(均有P<0.05);切皮24 h时,3组患者间的血浆IL-10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比较各组间血浆IL-6含量发现,切皮后IL-6明显升高,且在12 h时含量达到高峰,且C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均有P<0.05);在24 h时,C组与A组患者的血浆IL-6间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患者血浆中IL-10、IL-6含量的比较

3 讨论

消化道肿瘤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7-8],随着医学水平的变化,手术切除、化学疗法、放射疗法和西药治疗主要用于治疗胃肠道肿瘤,但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众所周知,手术切除胃肠道肿瘤后,伤口比较大。 术后疼痛是人体对手术创伤的正常生理反应。目前,舒芬太尼通常用于减轻患者的疼痛。 舒芬太尼是止痛药[8],但由于其容易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9-10],所以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氟比洛芬酯是一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11],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从而减弱炎症反应,减轻患者的痛苦。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被脂质微球包裹,脂质微球是有针对性的,可以更好地定位在炎症部位。 同时,它促进药物通过膜的移动并促进药物的吸收[12-13]。本研究通过观察比较,结果显示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具有非常好的镇痛作用,VAS评分结果显示,A组的镇痛效果最好,且可以明显减少舒芬太尼的用量。

手术后会激活术后炎症细胞[13],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主要是IL-6)被释放,过量的细胞因子释放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IL-6与cAMP增加密切相关。 PG可以增加炎性细胞中的cAMP,而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以通过减少PG的合成和释放来抑制IL-6的释放[14],另外还可以在转录水平抑制IL-6的合成,相反,则可以促进抗炎性因子IL-10的释放。本研究结果表示,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可以明显的降低促炎性细胞因子IL-6的释放,同时促进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合成,这与相关研究报道的COX抑制剂酮咯酸等对术后细胞因子的反应作用相似[15-18]。

综上所述,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具有非常好的镇痛作用,并且可以明显减少舒芬太尼的用量。此外,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可以很好地减少术后炎症细胞因子IL-6的合成,增加抗炎因子IL-10的释放。

猜你喜欢
芬酯比洛消化道
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氟比洛芬酯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观察消化内镜新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氟比洛芬酯减轻大鼠心肌缺血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关节手法复位中的应用
嘴和消化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