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阳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近年来,随着输配电价改革的深入推进,电网收益与有效资产挂钩,使得电网的投资需求与投资规模的研究备受关注,但同时投资规模会受到投资能力的约束。投资能力是电网企业能够投资的上限值,是由目前电网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所决定的。
黑龙江电网公司工程转资方面主要存在三个问题。首先,基建工程决算转资业务的考核管控力度不强。工程决算主要依据与工程结算时间及工程费用进账的完整性,这些更多受控于项目管理部门。其次,对项目进度的监控存在不及时。电网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对整个项目的进度监控本来难度就比较大。再加上财务部门对工程转资进行监控的全部信息来自前端业务部门,主要是通过工程进账情况和各项费用的发生情况来掌握项目进度,从项目立项开始,在ERP建项后,通过ERP与智能管控平台等系统反映的数据信息来及时掌握项目进度。这些都导致了公司对项目进度的完整性、准确性难以有效监控。最后,各部门间沟通不畅,公司的管理和协同能力不高。工程决算转资所涉及的部门众多,管理链条比较长,容易导致沟通不畅、权责不清晰和质量标准不明确。
1.投资能力模型理论构建及基于阿尔蒙多项式法(PDL)估计的分布滞后模型介绍
投资能力模型理论以电网现有的投资能力测算体系为基础进行改进,结合电网投资的实际经营状况,探寻电网投资现金支出、电网基建投资计划和投资能力之间的关系。该模型以电网企业下达的基建投资计划为起点,当年能够完成的基建投资计划可以看作是当年投资支出的上限。当年的投资能力为当年电网投资现金支出中扣除受到以往年份投资计划影响的部分,来自当年投资计划影响的部分,即为当年的投资能力。
对投资能力的预测以电网投资现金支出作为连接点,预测期电网投资现金支出根据电网企业现有的以资产负债率为约束的投资能力测算体系测算得出。通过以上理论,可以进一步计算预测期的投资能力=预测期的电网投资现金支出-归属于以往投资计划延续执行部分-不受投资计划影响的无关项。
由于样本数据有限,故采用有限期的分布滞后模型进行估计。有限期的分布滞后模型一般可表示为(1),其中k代表滞后期数:
基于PDL估计的分布滞后模型构建是将公式(1)看成等价的公式(2):
PDL法认为可以用i的多项式(3)模拟iβ的变化,其中m表示多项式的次数:
利用最小二乘法(OLS)回归可得出(4)中的系数a0a1⋅⋅⋅am,再通过(3)还原成原分布滞后模型中的系数β0β1⋅⋅⋅βk,即可得出最终的有限期分布滞后回归方程。
2.构建分布滞后模型,预测投资能力
根据黑龙江电网公司历年的财务数据,探究投资计划(X)与电网投资现金支出(Y)的关系,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分布滞后模型的一般式:
为了寻找黑龙江电网公司投资计划影响的最优滞后期,将根据三种理论方法综合判定:
首先,通过Eviews软件判断X、Y之间的互相关关系,X与Y之间在滞后2期时,相关关系最大为0.88,在滞后3期之后,相关关系不再明显。说明滞后2期或滞后3期都是较好的备选滞后期数。
其次,根据上一步得出的备选滞后期数(k),并考虑到PDL估计里的多项式次数(m)必须小于滞后期期数,即m 还原PDL估计的滞后分布模型,最后构建最优的分布滞后模型为: 根据公式(6),说明黑龙江电网公司当期的投资现金支出不仅会受到3.79%的当期投资计划影响,也受到11.12%的上期投资计划显著影响,同时受到18.45%的上上期投资计划显著影响,还受到25.78%的上三期投资计划显著影响,以及无关投资计划的12.15亿元显著影响。可以看出,当期投资计划对投资现金支出的影响系数较小,且不比往期的投资计划影响显著,说明多数投资支出是为了完成往期的投资计划而执行的。 最后,以电网投资现金支出为连接点,联立上述基于PDL估计的有限期分布滞后模型与黑龙江电网公司现有的投资测算体系,进行投资能力预测,得到投资能力预测结果。根据测算结果,2021年~2023年无投资能力。 3.投资建议 投资能力模型探究了电网企业投资现金支出和基建投资计划之间的滞后影响关系,在黑龙江电网公司现有的投资能力测算体系上作出了改进。从投资规模和投资计划上看,投资能力均比电网投资现金支出数额小,因而不建议扩大投资,避免投资规模超出投资能力上限;根据投资能力和投资计划之间的换算关系,投资计划预测期数据为负数,不建议黑龙江电网公司新增投资计划,加重电网企业负担,降低电网企业投资收益。从投资时序上看,在影响电网投资现金支出的投资计划总影响中,约有93.59%的比重是受到往期投资计划的影响,执行当期投资计划的比重较小,且不比往期计划影响显著,所以不建议继续扩大当期投资计划规模,应以完成往期投资计划为先。 1.搭建工程决算转资分析体系 搭建工程决算转资分析体系,建议主要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1)强化基于项目全过程控制的转资管理;(2)加强管控力度,健全工程决算转资考核体系:(3)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搭建工程财务智能平台。 2.建立长期在建工程清理机制 针对上述实际情况,为了加快在建工程清理转资工作,建议主要采取下列几项措施。 一是统筹协调相关管理部门,制定工程全过程管控计划,明确结算送审、结算审定以及移交财务等结算管理环节的时间节点与负责人。二是实行全过程的财务标准化管理。财务人员应该主动参与到项目立项、可研、初步设计、开工建设、物资核算、竣工验收、结算、决算、决算审计、决算批复的各个环节中去,业财协作,达到财务管理与工程业务紧密衔接,流程顺畅,协同协调。三是以在建工程余额为导向制订压降计划。根据在建工程的余额,按照“一项一策”有针对性地制订在建工程的压降计划,明确每年能压降的在建工程余额数目,确保在建工程的金额可观可控。四是深化各部门的考核,层层压实主体责任。建立“月计划 + 周管控 + 日汇报”的管控机制,加强对计划执行的考核,通过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的手段来将各部门推进在建工程清理的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 创新性地引入基于PDL的有限期分布滞后投资模型对投资能力进行预测。比起现有测算体系中利用单一的总体投资计划完成率,直接实现电网投资现金支出到投资能力跨越的方法,本模型结合科学的模型,在不改变现有测算体系大框架的前提下,利用数据分析软件,充分挖掘黑龙江电网公司投资计划对电网投资现金支出的滞后影响,提出投资能力是当期能够完成的电网基建投资计划,对电网企业未来的投资能力实现科学客观的预测。 贯彻落实了国网公司“三清理,两提高”工作要求,通过搭建工程决算转资分析体系和长期在建工程的清理机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推进业财融合,加强了各部门的协同管理,可以推动形成基于项目全过程控制的转资管理机制。 针对有效资产管控的源头设计了精准的投资能力模型,有效地把控了投资规模和投资方向。从这两个方面,全面有效地提高了资产管控效率,提升了公司效益,落实了提质增效要求。(二)研发工程决算转资体系
三、实施效果和意义
(一)提高投资能力预测的精准性,有效调控投资和有序衔接基于项目全过程控制的转资管理机制
(二)提高电网工程转资效率
(三)全方面提高有效资产管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