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中APP学习现状调查
——以天水师范学院为例

2021-10-13 06:32王桂芳李昌盛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问卷大学评价

王桂芳 李昌盛

(1 天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0;2天水市职业技术学校,甘肃 天水 741000)

一、引言

“互联网+”背景下,教育信息化成为一种趋势。教育部的重要文件中多次要求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2018年,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指出:“推动课堂教学革命。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积极推广小班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大力推进智慧教室建设,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9 年工作要点》中指出:遴选基于慕课、SPOC等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以及线下“金课”,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课程改革和课堂革命。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及研究正是在这一教育改革的指导下方兴未艾,与教材配套的各种外语教学平台应运而生,基于平台APP的混合式教学如雨后春笋般地展开。

外语教学平台“iSmart”“WE Learn”“U 校园”分别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研发的全新的数字化平台,同时配有对应的移动学习APP,提供与大学英语教材配套的在线资源。各平台开展基于主干教材的在线课程建设,支持外语SPOC 混合式教学,构建“教+学+考”多位一体的外语环境。此类课程基于教材但大于教材,丰富的资源库能帮助教师打造SPOC 校本课程,平台大数据统计分析为用户提供即时反馈,学过留痕的模式帮助师生适时调整教学,实现外语测评多元化,教学与学习的智能化与个性化。

当下流行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否有效应用于相对落后的学校呢? 笔者所在学校是西北地区的一所普通二本院校,教学理念、教学环境、基础教学硬件相对落后,师资力量有限、学生英语水平差。自2018年秋季开始,基于外语教学平台“iSmart”“WE Learn”“U 校园”的混合式教学相继展开。那么混合式教学现状如何? 学生利用APP学习的效果如何? 存在什么问题? 基于以上问题和研究目的,笔者就本校大学英语学习APP的利用情况及学习效果展开调查。

二、问卷调查设计

(一)调查内容

本调研问卷共设20 题,1-3 题为单项选择题,调查学生使用APP学习的基本情况,涉及每周使用APP 学习的次数、学习时段、每次学习时长等;4-19 题采用五级量表的形式,调查学生对APP学习的满意度、APP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语言技能学习效果和形成性评价四个方面;20题是开放题,征询学生对APP学习的看法及建议,问卷的设计参考了杨雪莲的问卷[1],根据本校实际做了增删。

(二)调查对象

本调查选取该校二年级四个教学班(从教育学院、生物学院各选两个班)的191名学生为调查(或者写调研)对象。

三、调查结果分析

本调查利用问卷星平台发放电子问卷,在问卷中设有筛选题(需要按照题目说明选择固定选项,选错页面会有相关提示提醒,以期提高问卷填写质量),经筛选剔除废卷后,有效问卷为172份。

(一)APP使用基本情况

问卷的1-3题分别对每周利用APP 进行学习的频次、时长及时段展开调查。数据反映出学生在APP 使用上具有低频、短时与相对零散化的倾向。具体数据情况见表1。

表1 基本情况调查结果(N=172)

(二)APP使用效果

1.APP 使用效果——学生对APP 的满意度(图2)

图2 APP使用满意度调查结果(N=172)

本模块共设5问,分别从提高学习兴趣、满足便捷需求、及时任务提醒、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与辅助查漏补缺五方面展开调研。综合来看,学生对这五方面评价相对积极,各问肯定项①占比均超60%。其中,APP 学习的便捷性(肯定项比例79.07%)、APP 任务提醒的及时性(肯定项比例72.68%)得到学生充分肯定,持否定观点人数比例均不足5%。在五个方面中,学生对“提高学习兴趣”评价相对保守,肯定项值最低,中立项与否定项最高,说明APP学习对学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学习方式上,而在改变学习意识、培养学习兴趣等主观意识层面仍有待继续努力。

2.APP使用效果——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图3)

图3 APP对学习行为的影响调查结果(N=172)

本模块共设3问,分别从课堂参与、课后巩固复习内容与学习方法总结三方面了解APP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其中APP学习对学生课堂参与的影响最高,对课后的影响则相对较弱,这也从侧面说明课堂对学生的约束监督作用,同时反映出学生在使用APP时自觉性不足、自主学习能力仍需提高的现状。

3.APP使用效果——语言知识与技能(图4)

图4 APP使用效果——语言知识与技能调查结果

本模块从词汇、阅读与写作三项英语能力衡量角度设问,分别以量、速、质为标准进行调研,数据结果显示APP对该三项能力的促进作用随着能力层级的难度提升而效果递减,中立选项与否定选项递增;即认为APP对增加词汇量有帮助的学生最多(肯定项68.6%,118人),认为对写作能力提高有帮助的学生最少(肯定项31.98%,55人)。学生对APP的功能发掘与应用仍停留在较为基础的层面,如词汇或相对细碎的语法点;而在较为系统的整体性技能方面,如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培养等,仍然反映出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把APP仅视为小工具、小助手甚至是教师布置的任务,而不去根据自己的需要寻求、整理学习资源,学习主动性较差,仍是“任务驱动型”心态。

(三)APP学习数据纳入形成性评价(图5)

图5 APP纳入形成性评价调查结果

“形成性评价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跟踪、监督和反馈,是大学英语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大学英语指南》(2020版)引导师生进一步重视形成性评价,把形成性评价作为大学英语评价与测试的一项重要任务”[2]。“互联网+”背景下,“智能+”技术支持的混合式教学将是今后教学的趋势与常态,将在线教学或学习数据纳入形成性评价从而实现评价模式的多元化也成为必然。因此,本次问卷调查了学生对APP学习数据纳入评价的态度。

整体来看,将APP 学习数据纳入形成性评价获得58.14%学生支持(选择为肯定项),其中学生支持率最低的为“学习兴趣”(54.07%),支持率最高者为“学习动机”(62.8%),说明将APP 学习数据纳入评价对部分学生存在积极性挫伤,可能与学生本来对APP 学习认知不全面、态度较为抵触有关。

(四)开放题反馈结果分析

问卷的最后一题是开放性问题:关于APP 学习,你认为有哪些优点与局限,你有什么建议? 征询学生对APP 学习的使用体验与评价。排除18份未具体陈述的答卷(填写“无”或“没有”)后学生评价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倾向:

1.认为APP 学习灵活度、即时性有余,系统性、有效性不足。一方面,以“灵活”“方便”“便捷”“随时”等关键词对答卷进行筛选,筛选结果覆盖到全部数据80%以上,APP学习的便利得到学生充分肯定;另一方面,学生也反映当下APP学习的状态仍处于相对随意状态,趋于碎片化;还未适应充分利用APP的学习模式,期待教师进一步进行系统的引导和监督。

2.认为APP 学习效果与个人自主性与自律性高度关联,如果自主性、自律性强,则学习效果好,反之则效果不理想;觉得APP学习更适合自学能力强的学生;且认为造成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利用电子设备进行学习的客观原因,另一方面受到学生个人自控意识的影响。

3.认为APP学习缺乏个人针对性,练习题设计存在知识点过度集中、难度忽高忽低的情况。

4.认为APP 学习便于留存学习资料以供反复学习、查漏补缺;但同时也容易由于交互性差而造成兴趣疲劳,学习效果下降。

四、问题与建议

(一)问题

综合各模块数据结果,在学生使用APP 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自主学习意识欠缺,兴趣不足,自律性较差,对“互联网+”学习模式不敏感。根据数据反映,学生普遍给予APP较高的功能评价,认为可以保存学习资料便于查漏补缺,即时性强,便于利用零碎时间;但同时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收获存有质疑,尤其是在一些较高层级的能力提升上,学生明显更信赖传统的教学方式;同时由于APP学习依赖于电子设备与网络的客观属性,相比线下教学更易受到干扰。

2.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升,知识摄入偏于碎片化,缺乏整理、归纳意识,更多的是对零碎知识点的瞬时记忆、短时记忆,缺乏系统的预习、复习环节,知识难以沉淀与内化。

3.对APP学习数据纳入形成性评价不予认可,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学生对APP学习的效果不予认可或对APP学习不够重视,没有学习从而无痕,底气不足。

以上问题反映出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还没有适应新时代,学习期待、学习方式、思维模式处于高中时代,自律性差,需要监督;教学中没有形成教、学、评一体化的体系,导致学生对评价的多元化认识不够;对需要思辨能力的阅读和写作,没有足够重视,没有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大学生的使命。

(二)建议

大学英语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双重性质,承担着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品格培养和价值观塑造的使命,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互相依存的。大学英语的人文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学英语本身体现出来的人文性特征,二是大学英语教学具有人文教育功能[3]。人文教育体现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全过程,比如在训练阅读与写作技能时,离不开逻辑能力和思辨能力;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时,离不开品格塑造和价值观引领;在强调英语工具的重要性时,离不开国家发展的需要。新《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4]提出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培养人文精神和思辨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恰当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高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因此,大学英语教学需要在准确识变的基础上科学应变,明确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新定位,迎接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正确处理好国家战略需求与学生成长需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教学与测试的关系[3]。鉴于此,教师需要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考虑到本校特色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为纲领,依托教材,以课本为本,明确总教学目标,细化混合式教学中每一环节的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

1.应以学院或班级为单位,在新生入学时或正式教学计划实施前开展学习动员,对学生进行导学培训,传达大学英语学习与中学英语学习的异同点及当代大学生的使命;系统教授学习方法,强调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对相关外语教学平台和相关学习APP进行功能介绍,从而使大学生准确识变,科学应变,积极求变。

2.按照单元主题精心设计教学,合理分配线上教学资源与线下教学内容,对于在线下教学中展开难度大、占用时间长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流,依据本校学生实际选择并发布学习内容及导学案,合理利用线上教学进行辅助,发挥APP的多媒体属性;利用好其“学过留痕”的数据属性与签到签退、记录时长的功能,密切关注学生动态,提高学情分析效率,提供及时反馈,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辅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并充分利用APP检测功能,以他律促自律。

3.教师在课后布置习题与教学任务时应综合线上线下教学情况与学情分析,利用平台习题库同时考虑各班学生具体情况,做到精题精炼、有的放矢,避免APP习题练习与教学脱节的无效练习;启发、引导学生注重课后复习,利用APP习题与小测等功能举一反三,完成知识的内化与掌握;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按需求学”,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五、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智能+”技术赋能教学的混合式模式可以解决课时减少,教学内容繁多,教师赶着完成教学任务而效果不佳的痛点问题。英语学习APP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可使学习随时随地发生。但需要注意的是,对缺乏自律的学生而言,APP也方便上课玩手机,线上线下脱节。因此,在向学生强调自主学习意识的同时,督促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每一单元每节课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线上资源的学习要与线下相应的活动相结合,线上与线下有内在的联系,聚焦结合,有机融合,深度融合。利用学过留痕的大数据及时提供教学反馈与评价,适时调整教学,关注教学效果。做到线上有资源、线下有活动、过程有评价。拥抱技术但不唯技术,守正创新,因为“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的应用只是手段,不应为用而用,而应真正服务提高教与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5]。

[注 释]

①分析时笔者设定“非常同意”“同意”为肯定项,“不确定”为中立项,“不同意”与“非常不同意”为否定项,下文同。

猜你喜欢
问卷大学评价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