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冰,冷松柏
(惠阳三和医院骨一科,广东惠州 516211)
颈肩综合征作为一种以肩部、颈部、肩背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病症,通常因久坐低头、姿势不当导致的颈椎曲度异常、颈肩部血运受阻、肌肉劳损等引发,临床表现为:颈肩部到臂肘肌筋出现酸软、乏力、痹痛感及功能障碍[1]。中医学上将颈肩综合征归入肩背手臂痛、颈项强痛、筋骨痹、肩背痛等范畴,认为该病发生主要因风、湿、寒等邪气侵袭与痹阻导致经脉瘀堵,加上颈肩部劳损、外伤形成气滞血瘀,不荣不通进而引发疼痛,因此,该病治疗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通畅为主[2]。本研究以惠阳三和医院收治的126 例颈肩综合征患者为例,探讨了内热针的应用效果,并分析了内热针刺激不同层次的疗效,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惠阳三和医院2018 年1 月至2020 年9 月收治的126 例颈肩综合征患者展开研究,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 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3 例,女性30 例;年龄23~65 岁,平均年龄(44.03±4.12)岁;病程1~3 年,平均病程(2.01±0.85)年。观察组又根据针刺不同层次分为A 组(31 例,筋膜层)、B 组(32 例,骨膜层)。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5 例,女性28 例;年龄24~65 岁,平均年龄(44.51±4.20)岁;病程1~3 年,平均病程(2.11±0.87)年。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惠阳三和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知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纳入标准:①符合《实用颈椎病康复指南》中的诊断标准[3];②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颈部、肩部、肩背疼痛;③患者能够依照要求接受针灸治疗。排除标准:①患有颈椎骨折等颈肩部损伤患者;②合并严重精神病、心肝肾疾病患者;③针灸刺激部位有皮肤破损;④妊娠、备孕与哺乳期妇女;⑤严重肩周炎、骨质疏松、中风后遗症患者;⑥其他因素引发颈肩部疼痛。
1.2 方法 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40072,规格:0.2 g×6片),餐后口服,1 次/d,1 片/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内热针刺治疗。选择患者肩髃穴、颈夹脊穴、颈百劳穴、阿是穴为主穴,选择三阴交穴、足三里穴、曲池穴、合谷穴、大椎穴为配穴。治疗时患者保持坐位,针刺患者穴位标记,对穴位与内热针常规消毒,严格遵循无菌原则,以稀释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石药银湖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4045,规格:5 mL∶100 mg)对进针点逐层浸润麻醉,根据具体部位选择适宜针型,在标记穴位进行针刺,斜行15°进针经皮肤与皮下组织,直达筋膜层与骨膜层,引起明显针感停止,注意进针时避开重要神经与血管。将内热针治疗仪(上海曙新科技公司,NWX-1型)连接针柄位置,针尖温度保持在43 ℃,30 min/次,1 次/d,如患者有明显不适感需立即停止治疗。治疗后,捻转快速出针,棉签按压针孔3 min,局部碘伏消毒并用无菌小敷贴外贴,可嘱患者局部24 h 内忌水。两组患者均治疗2 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对临床疗效评估: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正常,疼痛消失,3 月内无复发为治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肢体运动能力明显改善,疼痛减轻为好转;患者临床症状与疼痛程度无改善甚至加重为无效。临床总有效率=[(治愈+好转)例数/例数]×100%。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疼痛情况。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5],在一张白纸上绘出一条10 cm 直线,均分为10 段,最左侧记为0 分,最右侧记为10 分,由患者根据自身疼痛情况在直线上标记,分值越高,疼痛越剧烈。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 分析实验数据,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行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8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 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
2.3 观察组内A、B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A 组与B 组对比,治疗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内A、B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4 治疗前后观察组内A、B 两组患者VAS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意义(P >0.05);治疗后,A 组VAS 评分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观察组内各小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
表4 观察组内各小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
中医认为,人体是依照一定层次与结构构成的有机体,在阴阳、脏腑、表里、营卫等概念中,均体现了层次理念。在《内经》中认为“皮脉肉筋骨”为最基本层次结构。在《素问·刺要论》中认为“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其医理在于:对不同层次病症治疗,应有相应层次与部位的区分。因此,在内热针治疗时,针刺层次将直接影响最终疗效[6]。
在中医学上颈肩综合征属于痹症、筋病范畴,体虚、风寒侵袭、颈肩部急慢性劳损均可引发该病,因此由中医辨证理论出发,该病治疗应重在“温通”。现代医学认为,长期慢性劳损、颈椎退行性病变是引发该病的重要因素,与生活习惯、身体素质、患者职业等有明显关系,患者长期保持不良姿势,颈椎因劳损出现退行性变,颈椎曲度不良、颈部肌肉劳损,周围组织水肿,局部出现无菌性炎症,导致颈肩综合征。口服塞来昔布胶囊,能够消炎镇痛,营养软骨,强骨减负,以此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是,西药治疗并未针对疾病根本,患者易反复发作;内热针疗法的应用,通过针直接将能量传递至组织深部,促使损伤软组织恢复,还能机械性松解局部痉挛,改善局部血供,消除炎症,减轻疼痛[7]。并且内热针能够提高损伤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改善血液循环,疏通经络,促进损伤组织修复,达到治本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82.54%,观察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 <0.05);在观察组中,A 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B 组,VAS 评分低于B 组(均P <0.05)。可见,内热针能够有效改善颈肩综合征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疼痛感,且针刺层次不同治疗效果也存在一定差异,针刺肌肉层疗效明显,针刺骨膜层疗效相对较低。对此,临床治疗颈肩综合征时,可在服用西药的同时选择内热针刺激筋膜层,减缓患者疼痛感,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综上所述,与西医治疗相比,针刺疗法效果更明显,降低了患者疼痛感;相比于针刺激骨膜层,针刺筋膜层与肌肉层疗效更高,患者疼痛感更低,值得临床推 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