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语专业本科生科技术语翻译能力调查分析

2021-10-13 00:17:06周敏康
中国科技术语 2021年5期
关键词:西班牙语术语译者

梁 琳 周敏康

(1.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福建厦门 371005;2. 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翻译学院,西班牙巴塞罗那 08193)

引言

近30年来,随着我国翻译本科专业的设立,翻译教学研究日益受到学者关注,我国的翻译教学由20世纪80年代的感性研究发展到了90年代的感性与理性结合,再发展到2000年以来的理性阶段[1]。王树槐、栗长江[2]认为,中国翻译教学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传统研究,即漫长的经验式、点评式、印象式的研究;二是近年的拓新研究:由于在支撑理论、研究范式上借鉴了外语教学和描述性翻译学的相关成果,研究结论表现出更新和开拓。

但我国的翻译教学研究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武光军[3]认为,一是研究对象不够全面,翻译教学研究必须关注翻译学习的主体——翻译学习者;二是缺乏实证性研究,应加强翻译学习者诸多因素的研究。传统的翻译教学研究以质性研究为主,即抽象地总结翻译教学理论并概括翻译教师个人的翻译经验的传统研究,忽略了在翻译教学中以翻译结果为研究导向的翻译学习者因素研究。而科学的研究方法是翻译教学研究的首要保障,避免理论研究与翻译教学实践的脱节。国内翻译学界关于专业领域翻译能力的研究较少[4],科技术语能力的实证研究寥寥,以西班牙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更是鲜有。本研究聚焦科技术语翻译能力,通过文献研究、翻译学习者调查和翻译实践测试的相关数据,探究翻译学习者的科技术语翻译能力构成要素,以期为翻译教学与评估提供参考。

1 术语翻译能力研究

翻译学中对术语能力少有研究,国内外现有的研究多从术语学角度分析术语能力与翻译的结合,或者说尚未明确地将其纳入翻译能力。随着我国翻译专业的建设,已有学者就翻译能力进行讨论,如陶咏[5]、黄子东[6]、文军[7]、苗菊[8]、朱玉彬[9]、钱春花[10]、仝亚辉[11]等。梁爱林[12]将术语能力定义为“解决繁杂的专业术语问题的能力,包含具备术语知识的能力、技术能力、术语的应用能力、专业能力和交际能力”。王少爽[13]认为术语能力是能够从事术语相关工作,并利用术语学知识和工具解决实际术语问题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是一种较具实践性的综合能力,并提出术语能力可分解为七种子能力:理论能力、应用能力、文献能力、管理能力、专题能力、技术能力和语言能力。魏向清[14]将术语能力概括为“译者通过专业知识学习和时间训练形成的术语翻译综合能力,主要包括译者的术语识别能力、术语处理能力和术语管理能力”。

在国外,Vázquez[15]将术语能力定义为“涵盖语言、认知和实用功能性层面的所有运用术语知识、行为和技巧的综合能力”。Montero和Faber[16]提出,术语能力是译者获取术语表意的能力,解决术语问题是译者保证译文质量的决定因素之一,即术语能力是面向翻译的能力。针对译者的术语参与,Cabré[17]提出了四个不同的层次:(1)术语使用者,译者能力只限于按字面意思复制原文或通过释义来解释;(2)被动的术语工作者,译者通过其语言系统和词学逻辑,提出新词单元,并在页尾加注;(3)专业译者,译员拥有进行术语研究和术语信息处理的基本知识;(4)系统性术语学者,拥有正确的单语和多语系统性搜索方法体系。

术语能力是翻译能力的子能力[16],由于面向翻译的术语能力构建的多面性特征,不同专家对术语能力提出了不同的定义,并借鉴翻译能力的理论模型,初步构建了不同的理论模型。翻译研究中,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的PACTE研究小组提出的翻译能力实证研究模型将翻译能力划分为双语子能力、语言外子能力、工具子能力、翻译知识子能力、策略子能力以及心理生理要素[18]。Göpferich[19]所提出的翻译能力模型更为复杂和详细,除了PACTE小组提出的上述能力外,更强调翻译规范、译者自我概念等要素。

本研究采用PACTE小组提出的翻译能力实证研究模式,该模式历经数十年的研究、发展与验证,其第一阶段研究实验结果分析完毕,于2000—2011年依次发表。第二阶段研究是对翻译能力的习得能力纵向研究,其研究结果分别在2012年,2014—2019年依次发表,并在2020年发表了翻译能力分级设计和实证研究结果,为翻译研究界广泛接受。对科技翻译实践而言,其目的是跨语言的科技知识传达和沟通,学生在术语翻译实践中最重要的是掌握术语翻译能力和术语处理能力。因此,本文考察的科技翻译实践中的术语能力包括:术语翻译能力和术语处理能力。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的测量工具是《西班牙语—汉语科技术语翻译能力调查》。首先,参考PACTE(2003)编制的“翻译能力模型”,并根据作者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经验编制出问卷初稿。本文尝试发现(1) 目前西班牙语专业本科生在西班牙语—汉语(以下简称“西汉”)科技术语翻译实践中的难点、问题及类型;(2) 面向西汉翻译的术语能力构成要素。

在内容上,该量表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基本信息、翻译能力、翻译实践术语能力。第一部分了解受访者身份(学生或兼职译员)、年龄、性别、最高学历专业、翻译实践语言组合、是否接受过术语翻译培训及类型、从业年限,为单项选择题和填空题。第二部分列出22项术语翻译能力可能要素,采用Likert五级量表,请受访者根据相关程度打分。第三部分是西汉科技术语翻译测试。

2.2 受试对象

本研究受试对象设定为180名学生,平均年龄为21.9岁。137人来自综合院校(占67.1%),43人来自外语类院校(占23.9%)。来自福建、山东、吉林、上海等省市4所院校的西班牙语专业大四学生,具有一定的群体代表性。参加受试的院校,为国内较早获教育部批准建立西班牙语专业的211或985高校,其历年全国西班牙语专业四级、八级水平测试通过率较高。

2.3 研究工具

2.3.1 翻译实践的术语能力量表

研究分为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两部分。量化研究的数据来源为西汉科技术语翻译能力调查问卷。问卷设计借鉴相关翻译能力等计量表非文学翻译的题项和科技翻译研究成果(Nida[20]、Snell-Hornby[21]),采用Likert五级量表形式,调查测试考察的是科技翻译的术语能力,共22题(见表2)。质化研究基于测试中的翻译情况,对比分析高、低水平译文在科技文本翻译中术语能力构成要素上的具体差异。

2.3.2 科技术语翻译测试

用于本研究的西班牙语原文语篇来自2019年3月20日的《墨西哥石油工程学杂志》①。受试原文全篇共97个西语字符,7个行业术语,要求被测试者对文本进行汉语全译,允许使用工具书。原因如下:首先,该杂志是墨西哥发行量最大的石油领域杂志,在该行业内具有广泛影响,发行量大、信效度较高;其次,作为翻译实践调查的因素之一,我们设置了翻译完成时间的统计;最后,根据全国西班牙语专业八级大纲的要求和《语言服务市场调查》[22]对翻译工作者的要求,本测试的翻译篇幅、内容比较符合本科高年级学生的语言能力要求。

2.3.3 试验程序

被试者的科技术语翻译专业度调查和科技术语翻译实践测试一同进行。为确保问卷最大程度被收回,本次调查使用“问卷星”线上发放,共回收有效样卷153份。调查后,对被试者进行科技术语翻译专业度的集中测试。最后,所有答案资料都用SPSS 21.0进行数据管理。

3 数据分析

3.1 样本学生基本情况

本次采用问卷星线上调用的方式发放问卷,总共发放问卷180份,剔除答题时间过短或者答案重复的无效问卷27份,最终保留有效问卷153份,少数具有翻译实践经验(n=46, 3.3%),女性居多(n=43,71.9%),无人参加过面向翻译的术语课程学习(n=0, 占0%),均来自西班牙语语言文学专业(n=153, 100%)。其中,153名受访学生中有翻译实践的46名学生均从事双向互译(n=46,占100%),绝大多数为西汉语言组合(n=40,占87.0%)。

3.2 量化分析

学生调查问卷数据的Cronbach’s Alpha值为0.879,信度较高,说明问卷内部相关系数较高,内部一致性也较高。本研究KMO值为0.762,表示非常适合进行因子分析。Bartlett’s球形检验值为1892.674(自由度231,sig=0.000),反映22个题项之间相互关联,结构效度良好,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本次调研各维度的信度值均大于0.8,且各维度各个题项的CITC值均大于0.5,说明各个维度的信度合理,各题项具有一致性,通过信度检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用最大方差法进行指标正交旋转,这样提取的因子相互独立,有助于结果的解释[24]。抽取4个公共因子,方差总解释率为64.744%(见表1)。

表2显示了旋转后成分矩阵中各因子对应题项。因子1包含4个题项,涉及语义层面的科技术语翻译技能,被命名为“译者的术语识别能力因子”。题项6 “我能准确理解常用词在专业领域的含义”的因子负荷(0.739)在因子1中最高,表明问卷调查参与者有术语词形意识,了解科技术语翻译依赖专业领域。因子1 也包括译文忠实等一般词语翻译原则。因子2包含5个题项,均与术语的理解和使用相关,被命名为“术语处理能力”。因子3包括6个题项,题项13 “我能借助网络或图书馆相关资料明确原文背景知识构架”在因子3中最低,表明问卷调查参与者对术语相关领域背景知识兴趣较低。同时发现,6个题项因子负荷均低于0.7,说明科技术语翻译工具使用能力整体薄弱,培养不够具体,未放到完整的翻译训练体系中进行考量。因子4包括5个题项,均与术语翻译管理相关,题项17 “我能够借助各种字典、词典、各领域术语汇编、术语卡片等来提升自己的词汇量”因子负荷最低,表明传统翻译工具和纸张学习方式不再是现在译者的主要科技术语学习来源和管理方式。

表1 总方差解释

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最大方差旋转,使差异最大化,这样提取的因子相互独立,有助于结果的解释[23]。因子提取采用以下原则:(1)因问卷题项较少,每个因子包含2 个或以上题项;(2)每个题项的因子载荷大于0.5;(3)提取的所有因子能够解释60%以上的总方差。据此,因子分析共提取出4 个因子,方差总解释率为64.744%。

3.3 质化分析

冯志伟[23]指出术语是知识的基本单元和主要载体,代表了一个学科领域的概念体系,在知识交流和技术传播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翻译是译者用译语表达源语信息,以求信息量相似的思维活动和语际活动。译员在进行两种语言之间的意义的相互转换时,实际上是在寻求两种语言符号中传播的知识和信息对等,即翻译以表达知识、传播知识为目的。Cabré[17]认为术语翻译能力即进行知识转移、完成术语——这种语言符号所包含信息的识别与相互转换的能力。有研究表明,术语在促进翻译效率提高因素中所占比例高达58.2% (王华树[25])。因此,对源语与目的语中知识组织的系统性语言表达,是保障译文准确性、真实性的核心。可见,掌握术语知识,具备术语意识,能够有效地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更好地适应当代语言服务行业的客观需要,构建我国对外话语体系。因此,本研究选取译文中与参考译文最为接近的优秀译文,将其与典型误译做比较,以此探究高、低水平译文在科技术语翻译能力要素上的具体差异。

表2 旋转后的成分矩阵

3.3.1 术语识别能力

例1. Se efectuó un estudio de sistemas artificiales de producción, determinándose que el sistema artificial óptimo es elbombeo electro centrífugo.(原文)

一项关于人工生产系统的研究表明,离心电泵是最佳选择。(优秀译文)

进行了一项关于人工系统制造的研究,认定为最好的人工系统是BEC系统。(误译)

对人工生产系统进行了研究,确定最佳的人工系统是电泵系统。(误译)

优秀译文中术语翻译正确、可信。按照行业术语习惯,原文中“bombeo electro centrífugo”译为“离心电泵”体现了译者对专业术语和知识的准确掌握。相当一部分受试者在译文中使用了BEC,即原文“bombeo electro centrífugo”词组首字母大写的缩写形式,在石油开采领域中,BEC同时还有“免电池电路”的含义,该译文不能帮助从业人员准确识别该术语所指的设备,未能避免多义或歧义的干扰。另外,很多译文中“电泵”“离心”概念缺失,违反了翻译的忠实原则。误译反映出他们大多能识别科技术语,但缺乏专业领域知识,导致跨语转换专业领域概念仅靠字面意思的语言对等转换,无法对术语翻译的生态样貌进行观察和分析,不符合概念符号化的标准统一。

例2. Posteriormente, se analizó el uso deBECcontubería flexibley elBEC-DUAL. (原文)

随后,研究者们分析了带灵活管道的电离心泵和BEC-DUAL的使用。(误译)

接着,研究人员又分析了有弹性管的电离心泵的使用方法。(正译)

原文中的科技术语包括tubería flexible、BEC、BEC-DUAL等。正确译文中,两处术语翻译正确,但BEC-DUAL漏译。学生样本误译较多出现在“tubería flexible”的翻译上。“tubería flexible”的基本含义是“灵活的管道”,可是根据机械专业的上下文,在例句中可翻译成“柔性管”或“软管”。误译反映出译者不熟悉科学术语内部的逻辑关系,不能根据逻辑判断进行概念转换。此外,漏译说明在科技术语集中出现时,过负导致顾此失彼。

3.3.2 术语处理能力

例3.Seleccionándose elBEC-DUALencapsulado, para aislarel cable de potenciayla tubería de revestimiento (TR)de los fluidos altamente corrosivos de la formación.(原文)

选择密封的电离心泵以阻隔强功率的缆线和易受腐蚀的铺面管道。(误译)

选用封装的双电泵,将动力电缆和套管与地层的高腐蚀性流体隔离开。(正译)

西班牙语语言特性表现之一为长复句的嵌套,例3中“Seleccionándose el BEC-DUAL encapsulado”是后文para引导的目的句的方式和条件,而aislar的直接宾语是“el cable de potencia”和“la tubería de revestimiento (TR) ”两个并列成分,将它们与后文“los fluidos altamente corrosivos de la formación”分隔开。而误译混淆了直接宾语和逻辑关系,将 “los fluidos altamente corrosivos de la formación”直接处理成直接宾语。“aislar A de B”是常用词组,意思是“将A与B隔开”,所有样本译文中,对这一词组词义理解均正确,但误译的问题均在于没有厘清小句间的逻辑脉络,笔者在问卷收回后的采访中发现,26.7%的受访译者反映,如果句中术语集中出现且为生词,就会导致其处理译文时“应接不暇”。可见术语处理能力不足,影响译文的语篇组织,造成译文逻辑混乱,前言不搭后语。

3.3.3 术语工具能力

译文本身不能充分反映译者的工具使用能力,因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工具使用情况的全程跟踪观察未被包含在本调查研究中。但是,约定成俗的术语翻译,包括上文提到的术语翻译都能一定程度上体现译者的工具使用能力。测试原文中频繁出现的“BEC”,正确译文均译为“离心电泵”。由于是网络递交译文,译者完全可以使用翻译工具或搜索引擎检索相关信息,并仔细甄别选取搜索内容。86.3%(132人)用于完成翻译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但有56.9%的样本译文出现误译,反映出他们工具能力欠缺,影响翻译效率,工具能力也决定了译者是否能解决科技翻译的具体问题。针对此,周敏康[26]提出创建以汉语为母语的双语或多语种专业术语互译语料库是辅助我国开展更加广泛的国际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我国高校西班牙语专业只有一所院校开设了科技翻译课程,为避免出现误译,学习者更应勤于检索和思考,提高“搜商”及相关翻译辅助工具和软件的应用能力,自发养成严谨的术语语言的使用习惯。特别是针对汉语、西班牙语术语语言结构的巨大差异,陆经生[27]强调语法结构训练在术语运用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高级阶段,开展以学习西班牙语术语现象为主线的教学活动,以提高西汉术语文本处理、篇章组织能力。

3.3.4 术语管理能力

对于测试原文中高频出现的术语,有36.7%的样本译本中出现重复性误译,如“BEC”译为“离心电泵”和“电离心泵”,这说明译员术语管理意识薄弱,并未使用统一的翻译术语表,对翻译中出现的科技术语缺乏有效管理。良好的术语体系可提高清晰度,减少术语的查找时间,减少不一致的翻译,是保证翻译质量和效率的重要的译者能力之一。

4 结语

本研究有以下发现:(1)西班牙语专业大学生在科技翻译中运用术语工具能力、术语管理能力较低,显著影响西班牙语文本的汉译质量,与术语处理和术语识别能力形成显著性差异;(2)术语处理能力不足的西班牙语—汉语翻译中,语篇错误更多;(3)术语知识不足、缺乏术语意识导致术语处理能力不足。

本研究结果揭示,目前西班牙语专业大学生在科技翻译实践中,有较强的术语意识,但不熟悉科学术语内部的逻辑关系,不能根据逻辑判断进行概念转换。同时,缺乏了解专业领域知识的兴趣。因此,翻译教师应根据学习者的需要和特点,有针对性地激发和诱导学生对科技翻译中行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针对西班牙语长复句的特点,翻译教师应当适当增加学习者双语科技文本输入,提升学生对科技语体和科技语篇特征的熟悉程度,提高他们的语篇能力。此外,对于普遍存在的术语管理意识不足,教师需加强科技翻译技术教学,提高学习者术语检索和管理的能力。最后,本研究尚有不足之处,比如样本较少,且囿于现实条件,采样和采访均为线上,交流内容有限。未来可将研究内容扩大至翻译课堂,并通过与翻译教师访谈、自我报告、实验等手段进一步验证研究发现。面向翻译的科技术语能力属于专门用途翻译能力研究,术语翻译实践及其技术应用是未来翻译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将对信息时代翻译研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注释

① https://docs.wixstatic.com/ugd/157b3d_f840a5e86373430883fee42f906f7a5d.pdf。

猜你喜欢
西班牙语术语译者
鲣鸟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5:38
西班牙语母语者汉语副词“就”的习得研究
电力西班牙语在委内瑞拉输变电项目上的应用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外语学刊(2014年6期)2014-04-18 09:11:33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
从翻译的不确定性看译者主体性
外语学刊(2010年2期)2010-01-22 03:31:09
奥运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