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琪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北京 100717)
术语是特定学科领域中表达概念的称谓的集合,术语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跨学科性质极为明显。20世纪以来,国际术语事业发展十分迅速,术语库及相关技术、术语规范化、术语翻译、术语管理、术语教育培训及相关理论研究等领域都有较大发展。就国际术语组织发展来说,国际标准化组织“术语、其他语言与内容资源技术委员会”(ISO/TC 37)是ISO中对整个标准化工作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指导作用的技术委员会之一,目前有5个分技术委员会研制术语相关标准;国际电工组织(IEC)“基础标准”包含术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动成立了国际术语信息中心(Infoterm)和国际术语网(TermNet),其中国际术语信息中心旨在提供术语服务、支持和协调术语学领域的国际合作,国际术语网旨在促进国际合作和促进国际术语培训和资格认证等[1]。就具体国家而言,西班牙、法国、加拿大、德国、奥地利、意大利、俄罗斯、韩国等国的术语事业近年都取得了重要进展[2]。朱建平[3]、刘青[4]曾专文探讨术语学学科建设。近些年来,中国的术语事业发展及学科建设也取得了诸多进展,梳理和总结中国术语事业发展的经验与不足,对比国际术语事业发展现状,对于明确中国术语事业发展方向,为我国政府和学界提供系统的中外术语事业发展文本资料,为我国术语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促进中国术语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层面组织的术语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取得相关成果。作为代表国家审定、公布科技名词的权威性机构,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共组建名词审定分委员会百余个,数千位科学家参加了名词审定工作,目前已公布140余种规范名词,以出版物形式呈现,覆盖了基础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农业科学、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军事科学等各个领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外保留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牌子,并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名义批准发布国家标准,协调、指导和监督行业、地方、团体、企业标准工作等。根据相关标准信息服务平台信息统计,仅2020 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术语相关国家标准58 项,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发布术语相关行业标准6项,地方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发布术语相关地方标准5项,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发布术语相关团体标准53项。
专家学者们自发开展了一些研究,推出了一些专著和论文成果。术语学理论研究成果,或对中国术语学理论进行探索与研究,探讨术语学的基本理论、作用和意义,术语规范化理论、术语翻译理论及相关问题,术语教育理论等;或对国外术语学理论进行译介与研究,介绍他国术语学理论、术语政策、术语标准化发展状况,比较不同国家的术语理论等。术语实践研究成果,或梳理和总结中国术语规范化工作实践,相关专家多具有术语规范化工作经历和特定学科背景,总结特定领域的术语规范化工作经验或对其中具体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对国外术语工作进行介绍与研究,介绍国际组织或其他国家的术语工作、国际上大规模术语库相关信息、国外术语教育培训情况,研究国外术语史等,并对中国术语工作提出相关建议;或对中外术语相关领域进行比较,但这类研究较少。
此外,还有一些术语编纂类成果,如各类术语词典、词汇手册等,作为工具书为社会提供服务。
政府部门推进相关术语工作。如,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的“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开设“每日科技名词”栏目,策划热门专题,向全党全社会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在国家语委组织下,开展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在颁布实施《民法典》的同时,重视术语解读;在抗击疫情的同时,重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命名工作;在开展全民健康信息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同时,重视术语相关标准的制定,等等。
术语机构及有关学会、高校举办术语会议,探讨术语问题。如,全国科技名词委联合有关高校举办中国术语学建设研讨会、“面向翻译的术语研究”学术研讨会,召开各类名词审定工作会议;标准化领域召开术语标准相关工作会议;中国翻译协会、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召开会议探讨中国特色话语外译、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等。
推进术语库建设,运营术语相关微信公众号。近几年来,全国科技名词委推出“术语在线”,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国翻译研究院建设“当代中国特色话语外译传播平台”“中国思想文化术语库”等;有关机构运营了“术语中国”“中国科技术语”“中国思想文化术语”“术语通”“术语翻译空间”等微信公众号,提升了公众的术语意识。
港澳台地区和民族地区术语工作相对薄弱,但也开展了一些工作。台湾教育研究院经常发布各类名词,在原来基础上做更新工作。2020年,港澳地区均开展了术语相关工作,香港将中医词汇术语标准化作为中医融入香港医疗制度的首要工作;澳门特区政府承办了世界卫生组织主办的“世界卫生组织中医药名词术语标准化专家会议”。近些年来,民族地区的术语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审定新冠肺炎疫情藏语、蒙古语、朝鲜语术语;开展蒙古语术语规范化项目研究,审定蒙古语新术语,发布《藏语术语公报》,开发新词术语汉藏词典app等。
检索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已立术语类项目发现,术语类项目主要包括以下领域:(1)特定领域术语整理、翻译及话语体系相关研究。如:中医药基本名词术语挖掘、整理及翻译标准化研究(19ZDA301),当代中国重要政治术语翻译与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研究(19ZDA126),“一带一路”战略下西藏特色产业之传统术语翻译及其实际应用研究(19XMZ029),中国学派背景下汉语术语学学术话语体系建构及俄译研究(19BYY212),基于平行语料库的中国历代官制术语英译语义溯源与概念重构机制研究(19BYY101),清末民初西学术语译介与接受研究(15BYY021),中国传统哲学术语英译研究(14BYY021),当代西方文化核心术语研究(12BYY127),中医名词术语英语翻译国际标准化研究(08BYY009)。(2)术语词典编纂及相关研究。如:中央文献术语外译词典(中英、中俄、中日)编纂的理论与应用研究(14AYY003),基于平行语料库的俄汉语言学术语词典编纂研究(17BYY220),中央文献术语外译词典(中英、中俄、中日)编纂(14AYY003),基于平行语料库的术语自动抽取及双语术语词典编纂研究(11BYY053),术语标准化研究与多语种术语对照词典编撰(07BYY019)。(3)术语库知识库构建与研究。人文社会科学汉英动态术语数据库的构建研究(11AYY002),中国政治话语双语术语知识库建设与应用研究(17BYY189),双语术语知识库建设与应用研究(15ZDB102),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整理、传播与数据库建设(15ZDB003)。(4)民族语术语相关研究。如:中哈跨境哈萨克语名词术语研究(16BYY164),蒙古语术语规范化标准化问题研究(04BYY036)。(5)术语相关理论研究。如:术语传播、术语服务,中文科技术语的语域传播研究(17BYY212),汉语法律术语理论研究(13BYY065),基于知识组织的术语服务研究(11CTQ018)。其中重大项目有五项:中医药基本名词术语挖掘、整理及翻译标准化研究(19ZDA301)、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术语考释与谱系建构(19ZDA247)、当代中国重要政治术语翻译与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研究(19ZDA126)、双语术语知识库建设与应用研究(15ZDB102)、古希腊哲学术语数据库建设(15ZDB025)、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整理、传播与数据库建设(15ZDB003),多与术语库相关。
此外,教育部、国家语委、全国科技名词委也支持术语相关研究,通过科研立项工作,推动了术语成果的生产和术语人才的培养。所涉领域与国家社科基金基本相同。
国家术语工作机构或组织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在长期的术语规范化工作中,全国科技名词委培养了一批专职术语人才。他们以术语为职业,长期从事术语规范化工作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术语工作经验。与此同时,全国科技名词委组建了百余个名词审定分委员会,吸纳了各学科领域的一流专家参与名词工作,其中部分学者对术语研究有很深的造诣,也逐渐成为这一领域的术语专家。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承担我国标准化管理工作,组织各专业技术委员会研制国家标准(GB),其中全国语言与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62)、全国电工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32)均从事术语标准化工作,在长期的工作中也培养了一批术语标准化专业人才。
高校和科研机构在长期的教育与科研工作中也培养了一批术语人才,其中外语领域培养的术语人才居多。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研究拥有较强的实力,在术语学研究、术语人才培养方面走在前列,有关专家非常关注词典学和术语学研究领域,长期从事术语学研究,且发表了一系列成果,培养的一批博士继续耕耘在术语学领域。南京大学近些年也非常关注术语学领域,且培养了一批研究术语翻译的人才。在承担面向冬奥会的跨语言术语库建设及应用开发、国外术语工作及术语立法状况等项目过程中,北京语言大学培养了一批术语人才。此外,北京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同济大学也培养了一批术语人才。近些年来,汉语学界也逐渐关注术语研究。如西南大学文学院、鲁东大学文学院。除语言学领域外,医学领域对术语尤为关注。就中医来说,中医术语翻译及规范化已成为中医学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如中国中医科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机构,部分学者专门从事此项研究且取得了诸多成果,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就西医来说,如中国医学科学院等机构,承担了医学术语相关研究项目,储备了一批医学术语人才。此外,各学科领域都有术语相关从业人员,也是重要的术语人才储备。
从当前发展形势来看,中国术语事业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未能全面了解国内外术语相关信息。这些信息至少包括:国内外关于术语工作的论文、专著等出版物及报告、通讯等非出版物;国内外术语组织、术语工作机构网站术语文献及相关资料信息;国内外语言文字工作机构、标准化机构网站术语文献及相关资料信息;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术语工作信息。目前,全国科技名词委已组织编订《中国术语通讯》《国外术语通讯》,汇集国内外术语信息,但所涉内容还有待拓宽,国际信息沟通还有待加强。
对于中外术语事业发展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从研究现状来看,内容上,或论述中国术语工作发展情况,或介绍其他某个国家术语领域具体工作情况;方法上,以工作介绍或总结为主,缺乏国内外术语事业各领域点对点的对比和研究;视角上,缺乏宏观、中观和微观等各个层面的总体把握。
从术语研究队伍来看,总量并不少,但是分散在各个学科领域,没有形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合力。甚至更多学者只是从事了术语工作,而不了解中国术语事业全局,不了解国际术语现状,更不了解术语工作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基本流程。
术语事业推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作为语言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翻译服务已经成为重要的产业;但从术语翻译的影响力来看,还无法对社会发展产生足够的影响。语言教育也是重要的产业,但术语教育还缺乏足够的生存空间。
从学科建设来看,术语学没有独立的学科地位,尚未形成独立的研究内容、成熟的研究方法及规范的学科体制。一般认为术语学与辞书学、词汇学关系密切,诸多语言学专家也是兼顾术语学、辞书学、词汇学、翻译学等领域,还没有形成一批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有足够影响力的术语学学术群体。
术语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术语产业是以生产和提供术语产品和术语服务为主的行业,包括术语教育、术语出版、术语翻译、术语信息化、术语标准化等,上述行业都是以术语为加工对象,以提升术语能力为目的,但目前所占市场份额还很小,所提供的术语产品类型比较单一,术语服务也比较缺乏。术语产品的生产经营、使用消费模式还不明朗。
从长远发展来看,中国的术语事业发展还存在很多困难。
基于以上问题,以下思路可供参考。
(1)术语事业发展与国家政策相结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新设置了“交叉学科”门类,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学术体系建设的重要方向。术语学作为交叉学科,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加强术语学学科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术语学学科建设可在语言学领域推进,另一方面,还可在科学技术领域同步推进,使术语学融入其他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每个学科门类,尤其是新兴学科,不仅仅需要学科史的研究,也需要知识体系、术语体系的研究,这是学科发展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有利于推进学科发展的国际化进程。近几年来,纳米科技、疼痛医学、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领域都在积极构建术语体系,推进学科建设。如果术语学科建设与新兴交叉学科同步发展,相互促进,充分考虑相关学科领域术语人才的培养、学科术语研究方向、学术会议术语分论坛,对于我国术语学学科建设将会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
(2)中国术语事业发展与国际相结合。推进中国术语事业的国际化进程。呼吁更多的机构或组织关注术语动态,整理相关信息,推进信息共享。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构建大规模国内外术语专家库,联合国内外相关术语机构或组织,组建全球术语联盟或论坛,汇集国内外术语从业者,推进全球术语事业进展。可以说,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外术语事业交流合作还有广泛的拓展空间,术语领域值得研究的课题还有很多;以国际术语学视野来从事相关领域尤其是传统领域的学术研究,有利于催生新思想、新思路。
(3)术语事业发展与科学研究相结合。鼓励专家学者突破固有的研究领域,超越各基金项目等已立项项目研究范围,拓展研究领域。拓宽现有的研究视角,注重国际视野,立足于国际术语事业发展全局来看待中国术语事业发展。创新现有的研究内容,关注国际术语事业和最新术语动态,既涉及国内已开展的术语活动,又涉及国内亟须开展的术语活动,更具前瞻性。
(4)术语事业发展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积极支持术语教育、术语产品、术语服务相关调查与研究,在充分掌握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制订中国术语事业发展规划,积极调配资源,推进中国术语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