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房晋源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私家车的普及率不断提升,小汽车在一定程度上已由过去的奢侈品逐渐转变为居民日常生活的代步工具。据公安部统计,2020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72亿辆,其中汽车2.81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4.56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4.18亿人;据《上海市交通行业发展报告2020》统计,2019年上海市汽车保有量为422.6万辆,私人小客车305.2万辆,近5年年均增幅均超过20万辆。围绕汽车维修和保养等使用环节服务需求的潜力十分巨大。随着小汽车的普及,汽车维修行业已不再是过去传统意义上以服务营运车辆为主、相对粗放式的交通运输业态,而是重要的民生服务业,与道路交通安全和公共安全、大气污染防治、社会公众生活质量、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目前在交通领域,对于公交、出租等行业的研究相对较多,但随着城市机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尚缺乏对“市场化程度高、专业性强、民生服务意义同样显著”的汽车维修行业管理体系的深入研究。上海市是一座人口规模超过2 000万的超大城市,城市发展水平和城市机动化水平处于全国前列,城市交通管理水平也相对较高,在探索超大城市交通领域精细化管理方面积累了较多的实践经验。本文以上海市这样的超大城市为例,通过研究作为重要民生保障的汽车维修行业的管理体系,以进一步思考完善城市交通管理体系的工作理念和路径方向。
新形势表现在行业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的“新”。
(1)管理理念的新,表现在由传统的事前许可转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传统的行业监管是一种以准入控制配置资源的发证监管模式,该种模式下,监管部门集三重角色于一身,既是规则框架的制定者,又是规则措施的执行者,更是规则控制的监督者。转为事中事后监管模式后,监管部门将向导向、监督和服务的角色转变。
(2)法制建设的新,表现在国家道路运输条例的修正和其他行业管理上位法的调整,以及交通执法的理念和模式的调整。
(3)体制机制的新,表现在交通运输行政管理机构调整带来的管理机制和工作模式重塑。
(4)监管模式的新,表现在信息化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新的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深化信用管理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作用。
(5)行业宣传方式的新,表现在由过去传统的被动式应对逐步转变为主动式引导,通过正确的宣传和引导方式,体现出政府的公信力,提升行业透明度和群众满意度。
基于新的工作形势和环境背景,完善行业管理体系需明确行业的“管什么”“怎么管”等问题。调整、优化,甚至创新汽车维修行业管理体系,主要是为了在实现更好地适应新环境的目标下,规范维修企业等市场主体经营行为,促进市场正常经营秩序,保障车主合法权益,满足基本民生服务需求,同时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是行业管理部门现代化的行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重要体现(图1)。
图1 完善行业管理体系在政府、市场与民生中的作用体现
完善行业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汽车维修行业定位民生服务业的重要体现。上海全市汽车维修总产值较“十二五”期末提高了10%,较好地适应了汽车产业和汽车社会发展,满足了汽车维修和保养的需求。同时随着市民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对汽车维修行业透明度和维修服务质量的诉求也日趋明显,完善行业管理也是更好服务民生的重要体现。
二是贯彻“放管服”改革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体现。2018年国务院取消“机动车维修经营许可”,提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研究完善新形势下汽车维修行业管理体系,是推动“放管服”改革和交通精细化管理在汽车维修行业进一步落实的重要体现。
三是促进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体现。2014年9月,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 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交运发〔2014〕186号),完善行业管理体系也是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维修服务质量,更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体现。
四是运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创新服务和监管的重要体现。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51号)提出了提高政府运用大数据能力等方面内容。2017年,交通运输部和上海市交通委分别发布文件明确了关于开展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的相关要求。2018年3月,“上海市机动车维修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上海汽修平台)正式上线运营,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运用“互联网+维修”创新行业管理,是提升行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重要体现。
五是促进民营经济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汽车维修行业市场化程度高,民营经济发展较为活跃。习近平同志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先后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关要求。研究新形势下的行业管理体系,是贯彻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要体现,同时对转变传统管理理念和思维,优化汽车维修行业监管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取消行政许可后的法制体系有待健全。目前既有的国家层面上位法具有相对普适性,但未能充分考虑各地机动化发展水平和汽车维修市场发展的差异性;上海市地方层面上位法相关条款内容具有相对原则性,但相关内容存在一定滞后性。国务院取消“机动车维修经营许可”,推动简政放权,不是简单“放权”了事,要“放”得有效,“管”得到位,两个轮子都转起来。汽车维修行业作为重要民生服务业,涉及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两个方面,其中,维修质量关系到车辆和人员的出行安全,服务质量关系到消费主体、市场主体和行业稳定。因此,需进一步思考如何通过优化制度设计,真正做到“该放的抓紧放、该管的必须管”。
(1)国家标准与本市行业管理的实际结合有待细化研究。例如,住建部2019年计划编制的90项工程建设规范清单中已将“机动车维修设施”纳入《特殊设施项目规范》,并明确了机动车维修服务设施的建设、使用和维护要求等内容。结合上海实际,如何将《特殊设施项目规范》与上海市汽车维修行业管理有机结合,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推进。
(2)体现上海市汽车维修行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标准体系有待建立健全。交通运输部虽已发布《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但标准条款内容具有相对普适性,无法更好满足上海市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数据标准要求的相对更规范化、服务功能相对更多样化等要求。
在上海市新一轮机构改革中,汽车维修行业管理机构调整为新成立的上海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和上海市道路运输事业发展中心等机构,行业管理理念也正在从传统的管理者思维向服务市场主体思维转变。新机构成立后,伴随着需要进一步厘清和协调处理好与交通系统内部既有的,以及与其他新成立机构之间的关系,新的管理体制仍需进一步磨合和适应。
上海汽修平台是上海市汽车维修行业管理智能化和高水平的重要体现,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两年多来,为行业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服务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撑。但从完善行业管理体系角度看,在面向行业管理部门的决策分析功能、市场主体等对象的增值服务功能等方面尚待进一步优化。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信用管理制度评价指标的科学化水平、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建设、信用考核结果应用等方面仍待进一步突破和提升。
汽车维修行业涉及的市场主体类型多、数量多,与广大人民群众日常出行生活关系紧密,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维修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服务新产品的不断推出、市民维权意识的普遍增强、网络媒体的日益发达,传统行业宣传理念和模式需要进一步与时俱进,更好适应新形势下行业新媒体宣传需要。
(1)完善监管法规和政策的配套制度体系。加快建立许可转备案后的行业监管制度体系,建立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为核心的法规政策体系,逐步推进体现事中事后监管理念的相关政策文件的制定、修订工作,并考虑将新能源汽车维修、互联网维修服务平台等新模式相关内容和要求纳入法规政策体系,确保有法可依、依法行政,同时要加强跟踪调研和分析评估,做好法规政策储备。
(2)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许可制改备案制度要求。结合重要民生服务业的定位,通过优化分类管理,辅以信息化和信用监管手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行业监管重心由事前确定市场主体资格,向事后规范市场主体转变;加强对经营者的经营承诺告知监管,强化信用监管和上海汽修平台在事后监管中的应用。
加强行业标准体系与行业管理应用的有机结合。衔接国家标准层面,紧密结合国家发展导向和上海市实际需求,加强上海市汽车维修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有机衔接和细化研究,加强长三角区域层面汽车维修行业管理标准的衔接。上海市地方层面,启动研究符合上海汽修平台和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特点和其要求的上海汽修平台相关信息化标准和规范。
(1)逐步磨合适应行业管理新体制新机制。在实际工作推进过程中,需进一步厘清新组建机构、职能调整后机构与原有机构之间的工作界面,不断优化制度设计,加强彼此磨合;继续完善交通运输与公安交通、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相关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促进相关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及时推送。
(2)发挥好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发挥上海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在上海汽修平台、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继续发挥协会在参与政策制定、沟通政府与企业等方面的作用,促进行业自律。
(1)加强信用体系监管的作用,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对于实行备案制的事项,要建立信用档案审查制度,为后续的事中事后监管提供基础;加强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和信用体系的衔接,系统梳理企业质量信誉考核中可纳入信用体系的指标;研究失信惩戒的新型处罚措施;推进传统单一的行政处罚监管模式向行政处罚与信用约束相结合转变;建立健全上海市交通行业统一信用平台,推动实现汽车维修等交通行业信用信息与其他领域(例如生态环境等)信用信息的互通,实现全社会联动惩戒。
(2)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的运用。加强上海汽修平台的功能开发和应用领域拓展,加强面向行业管理的综合分析决策、自动精准监管、数据共享利用等方面的功能扩展;研究进一步拓展服务行业企业相关增值服务功能;研究发布经营企业服务质量水平指标,引导企业提升服务意识。积极组织开展执法信息化及大数据应用能力培训,提升执法人员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
(1)推进行业新媒体舆论管理。依法合规推动新时期政务信息公开管理。依托大数据技术和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桥梁纽带功能,构建政府、企业和市民之间顺畅、有效的沟通平台,及时更新行业管理相关信息,确保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2)增强行业新政的宣贯力度和相关培训。行业管理法规和管理新政出台后,针对其中在认识理解或具体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误解或理解不清的内容,要加强对相关业务部门管理人员的政策解读和释疑工作,确保政策落到实处,同时可充分依托上海汽修平台等资源实现政府政策信息和服务信息的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