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兰丽
摘 要:在小班幼儿初期的建构活动中,引导幼儿如何进行搭高活动成为老师的关注的问题,也是老师进行策略研究的方向。如何对小班幼儿建构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提供搭高技能的活动策略,是老师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小班;建构活动;搭高
小班幼儿初期对建构活动活动产生好奇,在活动中使用建构材料进行无目的拼搭。在拼搭活动中,各种形状材料的选择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也造成了一些选择性的困扰。孩子在建构活动中的探索对幼儿的建构活动质量会产生一定的时间影响。幼儿活动的时间的长短也会对幼儿活动质量会产生相对应的影响。如何分阶段在一定的时间内提高幼儿的活动质量,老师在活动中怎样更有效的支持孩子在建构活动中更好的发展,为此,在小班幼儿初期的建构活动中,引导幼儿如何进行搭高活动成为老师的关注的问题,也是老师进行策略研究的方向。
一、投放活动材料种类简单,让幼儿便于选择
建構活动中的材料投放要适合孩子活动中搭高的选择。比如长方形、正方形等形状的积木,纸杯、地垫、方形的盒子等。
幼儿在接触积木时,投放单一种类的积木,让幼儿在探索活动材料中,发现材料的玩法,产生建构活动中搭高的活动兴趣。进一步的引导幼儿结合已有的观察经验,把活动对象进行假设想象。经过观察,小班孩子最初的搭高活动,会选择同种形状的积木,进行向上拼搭。
二、有目的的开展建构活动,让幼儿的活动具有一定的对比和挑战性
(一)运用语言提示法引导幼儿进行多维度搭高活动,巩固幼儿搭建技能
1.引导幼儿进行两块积木向上搭建活动
两块积木的向上拼搭活动会让孩子产生一定的成就感。此时,如果老师及时的观察,适时对孩子进行语言的提示,孩子产生好奇心,促使孩子再进一步的搭高活动。此时,有可能参与活动幼儿的能力有所不同。经过提示后,孩子的搭高活动失败。此时,应用语言提示进一步鼓励幼儿继续尝试。
例如:活动《搭房子》让幼儿尝试用两块方形的积木搭建在一起变成一座小房子。或者一块方形积木和一块三角形的积木搭建在一起变成一座小房子。
2.引导幼儿在两块积木搭建的基础上进行多块积木的向上搭建活动
一般幼儿尝试使用两块积木进行搭高活动,个别幼儿为了使建构物体更加凸显,进一步尝试操作活动材料往上搭高,这时,发现孩子的稳定性越好,搭建的高度就成正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大部分的幼儿在搭高的过程中使用一块积木往上搭,直到搭建到自我感觉能力有限为止。
在不断的活动中,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尝试两块积木一起合并往上搭建,增加幼儿活动的难度,这时在已有经验的前提下,幼儿对操作材料进一步的尝试。感知建构活动中物体相互作用的稳定性。
3.引导幼儿尝试用积木进行平面立体搭建活动
在巩固幼儿搭建的知识技能的活动的基础上,尝试结合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角色建构活动游戏,鼓励幼儿平面搭建一整块立体积木群。同时对积木搭建的长度高度都有一定的活动要求。教师通过让孩子观察自己的在活动中活动成果,用语言激励孩子的搭高活动的积极性。不断的使用活动材料,改变活动方式,进行多维度尝试的搭高活动。
例如:活动《城堡》,孩子们运用操作材料进行平面建构。通过运用不同的积木操作,发展幼儿的思维,同时巩固了孩子搭高的技能。
(二)运用参与活动法,教师参与游戏活动,使用对比法引导孩子进行搭高活动
1.图示法引导幼儿搭建
教师在活动前,请孩子观察图示,引导幼儿模仿图示进行多种式样积木组合的建构活动,在搭高的活动中结合多种形状,由较少的积木块模仿组合搭建,到较多的积木块模仿搭建,引导幼儿搭高。老师和孩子一起活动,一起体会建构活动的乐趣。让幼儿通过老师的参与活动,对比活动,在建构活动中找到搭高的兴趣。也可以让孩子互相通过图示,比一比谁的建构最高,引起幼儿搭高的愿望兴趣。
2.通过其他材料促进幼儿搭高的体验
在建立一定活动常规体验下,投放其他可以搭高的材料。通过材料的互动,让幼儿创造性的使用活动材料进行搭高,让他们自己决定建构材料,建构方式,合作伙伴,自己解决在游戏中发生的一些问题,对他们的创造给予肯定,让幼儿在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搭高的经验。
三、合作活动让幼儿体验合作建构的快乐,体验建构活动的成就感。跟进一步的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小班幼儿合作意识比较薄弱,这和他们的年龄特点有关。但是在活动中,要进行一步的发展孩子的交往意识,对孩子来说也是一个很的大进步。通过游戏合作法,让孩子们互相学习,才能共同进步。在活动中引导孩子们观察搭建成果,通过成果了解知道“大家一起游戏”才会更加快乐的道理。
例如:小班建构活动《砌围墙》,大家一起建围墙,每个孩子都用相同的积木一块一块的把积木平整的沿着地界线堆砌起来。最后大家都使用完积木的时候,走出活动区域,发现连成一片长长的围墙。这时候,孩子们就会感受到因为自己的努力,才会创造出这么壮观的围墙。孩子通过活动,感受到合作的力量和成就感。并进一步激发孩子,一次又一次的搭建围墙,越搭越好,越来越能体现我们最初设置的活动目标,甚至超出我们预期的活动设置,达到一个更高的活动点。
合作活动是小班幼儿比较难的一个切入点,在个体活动中包含合作活动是教师应该考虑的策略。
例如:孩子们建构《我的家》,每个开展活动的孩子建构了自己的家,这时候老师提出相应的策略让孩子们互相把建构作品联系起来,提高了活动的整体连贯性,也促进孩子们之间如何自己解决问题。教师提问:“你们怎么去到小伙伴的家呢?”“你们的路能开车去吗?”适时的介入让孩子们的活动进一步的提高了活动的质量。
《纲要》中指出:应充分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根据幼儿实际经验和兴趣,在游戏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保持愉快的情绪,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总之,在小班的建构活动中,我们应该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因地制宜的为孩子们创造游戏条件,在给孩子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的基础上,让孩子大胆的想象、操作、建构,教师做为幼儿建构活动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应不失时机的对幼儿的建构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促进幼儿建构技能以及身心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