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视角下“宅经济”助力我国外贸发展的路径分析

2021-10-12 14:56郑泽月朱丽霞
对外经贸实务 2021年8期
关键词:双循环外贸新冠

郑泽月 朱丽霞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在应对全球疫情和国际新形势下,为推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全球背景之下,“宅经济”在世界各地均有所发展,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为推进“宅经济”高质量发展并助力我国外贸事业,需要培育新业态,拓宽贸易空间;创造新供给,提升“宅经济”产品质量;完善新基建,优化“宅经济”区域协调发展;健全新生产,重塑内循环产业链;营造新环境,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等一系列举措。

关键词:双循环;宅经济;外贸;“新冠”疫情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十四五”规划》中提到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宅经济”的兴起很好地契合了这种新发展格局。“宅经济”一词最初起源于日本,狭义上的“宅经济”主要是指动漫与游戏为代表的文化产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宅经济”早已在时代中发展,目前的“宅经济”主要是以网络为平台、互联网技术为支持,涵盖大众工作、学习、娱乐等多领域的经济发展模式。起初的“宅经济”主要是在家中进行生产消费,通过互联网等媒介手段在家中进行一系列经济活动,例如网购、游戏交易、网上兼职等。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互联网技术不断更新,“宅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样化,在家中办公、线上学习、家中旅游、家中社交等宅经济活动逐渐渗透进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宅经济”面向的对象也从起初的宅男宅女向全国甚至各国人民转变。目前,“宅经济”的发展随着疫情减缓而出现减缓迹象,并且在疫情期间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为保证“宅经济”更好地适应新的发展格局,在后疫情时代健康稳定地发展并助力我国外贸事业,对双循环下“宅经济”的研究迫在眉睫。

一、双循环视角下“宅经济”助力我国外贸复苏

(一)新消费理念催生新消费形态

以95后为代表的新一代消费群体,正以惊人的成长速度和庞大的人群规模,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力军。日本年轻人已经很少花现金购物,消费方式正在从“具体的物质消费”转向“抽象的物质消费”,网络游戏、动漫、网购已经成为当今日本年轻群体消费的主要阵地;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年轻群体消费习惯也已经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多样化的网络支付方式促使新一代95后将消费领域转向网络社交和网购;早在2010年电商的兴起,中国年轻群体的消费就从线下转移至线上,尤其是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全国人民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宅经济”之中。各国年轻群体的消费观带动了新的消费方向,从而催生了“宅经济”迅速发展。

(二)新技术助推新外贸业态

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等拉动“宅经济”发展。疫情席卷全球,在这种背景之下催生了云旅游、云办公、云医疗等新业态,打造了线下线上联动、无接触服务、远程辅导的新服务模式,不仅为疫情期间人们正常生活提供了完善的保障,还推动“宅经济”多样化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贸易的数字化、服务化以及网络化进程加速发展,跨境电商日趋成熟,这些新兴贸易模式拉动了“宅经济”在全球范围的发展。从2020年9月5日《“一带一路”数字化贸易指数发展报告》可以看出,新加坡、俄罗斯、马来西亚等近三十多个国家享受到了在“新冠”疫情背景之下“宅经济”带来的红利。

(三)内需调档升级呼唤国内外高品质的消费品

国内消费升级促进“宅经济”全面发展。在“十四五”规划提出之际,我国即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人民的需求逐渐向多样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对于产品高质量的需求促使国内消费升级,“宅经济”所提供的多样化服务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需要的新经济形势,在新发展格局的引领下,“宅經济”将在扩大内需与深化供给侧改革的双重催化下,全面提速发展。

二、“宅经济”助力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

(一)“新冠”疫情阻断正常的国际经贸交流

随着疫情的蔓延,全世界许多国家经济出现衰退迹象,造成中国“宅经济”在国际贸易中受阻,主要有两个原因造成。第一个原因是国外市场需求大幅度缩减,受全球疫情的影响,国际供应链产业链断裂,许多国家对于国际市场需求大幅度缩减,例如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公布的全球国际游客人数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至10月,国际游客人数比上年同期减少了9亿,海外旅游市场损失达9350亿美元,从旅游业能够看出国际需求较上年相比锐减;第二个原因是国际形势严峻,许多西方国家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持续打压,2020年上半年中国出口10987.5亿美元,同比下降6.2%;印度电子信息技术部宣布,将禁止包括 TikTok、微信、快手等在内的 59 款中国 app,中国的软硬件出口在许多国家都受到了限制。总之,如何使中国“宅经济”在国际市场充分发挥、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是新发展格局下推进“宅经济”增长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基础设施的差异阻碍“宅经济”的增长

各国之间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协调性导致外贸市场的互联网产品服务能力下降、产品配送难度大、数字经济无法进入市场等问题,进而对“宅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阻碍。第一个方面是网络基础建设的差异导致互联网产品服务能力下降。随着5G的普及,我国的互联网发展将迎来新的阶段,而网络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国家则无法适配较为先进的互联网产品,甚至无法发展数字经济,如中国软件TikTok今年在国际市场的下载量一直处于领先状态,但是由于网络通信覆盖不全,硬件设备的更新较慢导致抖音软件在印度等部分国家地区内容刷新缓慢、软件更新较慢甚至在印度被下架;第二个方面是交通基础建设的差异影响产品配送。跨境电商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与各国之间拥有较为完善的交通运输设施,但是在非洲等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非常落后,导致许多产品无法及时配送,从而阻碍了“宅经济”在当地的发展。

(三)国际间新贸易业态的监管存在差异

“宅经济”在疫情的催化下加速发展,催生了许多新贸易新业态,但也出现了国内监管力度不足、各国之间监管差异较大的问题。一方面是国内进出口产品质量检验把控不严。去年7月10日,海关总署从厄瓜多尔冻南美白虾外包装检验出新冠病毒,在这前后不断出现国外的生鲜产品检验出“新冠”病毒的消息,许多进出口产品并未受到严格的检验就被运往国内或是销往国外,这就使得产品质量本身及运输的过程无法得到安全保障;另一方面是各国之间监管差异较大。每个国家的海关对进出口监管规定有着不同的标准,对于产品监管的政策与力度也有所不同,这就导致了许多跨境电商产品在进出口税收和安全性上存在着差异,进而阻碍“宅经济”产品在国际市场之间的流通。

(四)“宅经济”在全球区域发展不协调

“宅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是由疫情导致,疫情席卷全球使得世界各地人民居家隔离,“宅经济”以此为契机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但是由于每个国家的政治文化有所不同,对“宅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均有不同,发展程度也呈现出不同的态势。中国在2020年4月8日 宣布武汉“解封”后,疫情逐步进入常态化阶段,“宅经济”所催生的在线教育、在线办公、在线医疗等已经过疫情期间的发展而成熟,而此时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国的疫情才刚爆发。由于互联网科技的支撑,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率先开启经济转型升级,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等非接触配送方式已经成为当地物流配送的主流方式,亚马逊、eBay、沃尔玛等跨境电商在疫情期间呈现爆发式增长。而印度、肯尼亚、刚果等南亚、非洲的许多国家由于网络基础建设落后、物流系统不发达等原因,使得“宅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非洲许多地区网络支付甚至还未走入大众视野,许多数字支付方案也只有少部分南非国家才能使用。科学技术和疫情爆发在世界各个地区的不协调性使得“宅经济”在部分国家发展也存在滞后性。

三、 双循环视角下“宅经济”助力我国外贸的路径

(一) 培育新业态,拓宽贸易空间

1.外转内销推动企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疫情的全球爆发,导致国际市场需求减少,“宅经济”对外贸易,可以采取“外转内销”的方式,刺激国内需求,开辟市场,加速“互联网+”模式发展,充分挖掘互联网技术与企业融合的可能性,积极探索有价值有前景的新业态模式,充分发挥新业态带来的行业融合、拉动内需的优势。首先转变老的观念,从原来传统且固化的思维逐步转为开放性思维,用开放的心态去认识新事物,在数字化时代去把握处于互联网风口浪尖的新事物新形态,推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经济等在“宅经济”领域的应用。然后通过实践调查积极探索新业态新模式,将与之相关的行业资源进行可行性分析,创新性地整合各方资源,通过数字经济带动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培育新业态并将其发展成熟。

2.加快跨国企业之间的合作。在新发展格局的引领下,为了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应加快构建国内企业与外企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促进企业之间转型升级,培育新业态。积极构建中外企业长效合作机制,从长远角度考虑,合理进行企业之间的产品最优分配,使得各企业在国际市场中能够发挥各自优势,如中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而美国的无人机配送是“宅经济”下无接触配送的最新形式,加强跨国企业之间的合作,一方面提升产品质量,另一方面促进产品在国际市场更好地流通,推动新业态在“宅经济”领域内持续稳定的发展。

(二) 创造新供给,提升“宅经济”产品质量

1.加快互联网产品转型升级。首先应保证软件安全可靠,在软件上线前要经过严格的测试才能将产品发布;其次,要以用户为中心去研发相关产品功能,通过问卷调查、举办活动、邮箱建议等与用户交互的方式收集对产品的使用信息,有針对性地完善产品功能,使之变得越来越人性化、智能化;最后,要主动创新产品功能,提高产品竞争力,当前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大数据、人工智能、VR虚拟空间逐步走向成熟,要学会利用将新技术融入进产品研发中,创造出高科技、高性能的产品,目前,VR技术已经渗透进各行各业,如虚拟现实游戏、云旅游、云酒吧等“宅经济”新供给已经吸引了众多用户,将新技术融入产品是未来“宅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牢牢抓住时代机遇,运用先进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2.加强进出口产品质量管控力度。严格地把控产品监管能够有效地防止低劣产品流入市场,促进产品质量向更优方向发展。一方面,应强化国内进口贸易的监管力度,推进产品监管向可视化、数据化、统一化方向发展,将进出口监管体系推向更高阶段。另一方面,加快构建国际产品监管统一标准,打造国内国际双向监管体系,使国内监管与国际监管接轨,更好地把控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流通。

3.建设互联网产品质检体系。加强和完善互联网产品上线标准,建立以政府主导、企业与用户共同参与的互联网产品检测体系,构建互联网软件出口统一标准,能够极大地限制粗劣产品流入国际市场之中,不仅能够保证绝大部分产品的质量,还能够减轻市场监管压力。一方面应搭建质检网络平台,通过平台管理能够安全便捷地进行产品质检工作,大大提升产品质检效率;另一方面,加强数据收集能力,标准是不断变化的,为了保证产品质检能够适应各时期各阶段的质检工作,应加强数据收集能力,不断更新质检系统,为“宅经济”产品建立质量防护网。

(三) 完善新基建,优化“宅经济”区域协调发展

1.完善国内网络基础建设,科学规划,分类施策。新基建是包含5G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把握“统一规划、集中资源、分类实施”的原则,加快推进设施建设。应加快出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细则,形成全国一盘棋,根据区域发展方向和功能科学规划,能够有效避免重复建设,以及在产业落后的情况下出现布局超前的问题,避免各地“宅经济”发展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

2.加快国外网络基础建设,补短板,促创新。为了推进国际国内经济双循环相互促进,将“宅经济”拓展至国外是新发展格局下推动“宅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首先,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补足其他发展中国家没有网络设施的短板,使得国内的软硬件产品能够顺利出口;然后,为发达国家落后的网络设施提供优化及完善,促进“宅经济”在其他国家的创新发展。

(四) 健全新生产,重塑内循环产业链

1.打造自主可控的内循环产业链。2020年12月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强调,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产业链供应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对本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进行统计分析,首先,对于产业主体在国内,供应链在国外的企业,通过“补链”、“扩链”的方式,将供应链在国内建立,并将原材料的采购、产品加工、销售等完整的产业链都放在国内完成;对于整条产业链都在国外的,应攻克产品核心技术的难关,并将整条产业链供应链在国内建立,并依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及人力资源,形成全新的产业集群,最终实现产业在本国的内循环。

2.加强企业间的合作,把握产业链重塑机遇。一方面,各企业应加强合作,在疫情席卷全球、贸易单边主义的国际环境下,外贸订单减少、国际物流延缓等问题频发,国内各企业应加强合作,以协同的方式,发挥各自优势,补充完善内循环产业链;另一方面,各大企业和生产商应把握内循环的大机遇,加速寻找并重构国内产业链供应链集群,利用当前的大数据、5G网络、人工智能等先进的技术,打造智能化、先进化的产业链供应链,一方面为“宅经济”的产品线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为我国建立在新格局的引导下全新的生产模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 营造新环境,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

1.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尽管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大,但是对外开放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宅经济”营商环境。为了促进“家庭宅”、“国家宅”的全面发展,要根据国内需求,出台更加健全的政策法规支持外资企业进入国内,为“宅经济”扩大发展空间;另外,利用国内工业制造优势,加大出口力度,一方面为国内经济流动提供动力,另一方面为世界经济复苏贡献中国力量。

2.将“宅经济”生态圈推广至全球。“宅经济”在疫情的催化下,变得越来越成熟,从起初的“家庭宅”逐渐扩大到“社区宅” “城市宅”直至新格局下的“国家宅”,借鉴和完善“社区宅”的整个生态模式,应用至社区、城市直至国家。为了进一步发展“宅经济”,将中国式“宅生活”推到全世界,一方面能够为国内“宅经济”提供新的发展环境和机遇,另一方面能够为处于疫情暴发期的其他国家贡献更多的中国方案,展现中国实力。▲

参考文献:

[1]《中国智库经贸观察(2020)》新书发布会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贸发展机遇与挑战高峰论坛[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20(12):145.

[2]肖巍.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激励创新、深化改革[J].思想理论教育,2020(12):4-10.

[3]李文明,吕福玉.“宅经济”的发展状况与引导策略[J].学术交流,2014(11):112-116.

[4]齐骥,陆梓欣.重大疫情视角下“宅经济”创新发展的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6):39-47.

[5]李晓华.居所的演变:从庇护所到“宅經济”和“无接触经济”[J].求索,2020(4):164-170.

[6]卫玲.发展数字经济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思考[J].求是学刊,2020(6):1-9.

[7]季思.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世界意义[J].当代世界,2020(12):1.

[8]本报评论员. 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N]. 人民日报,2020-12-25(001).

[9]王先庆.新发展格局下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战略重心与政策选择——关于现代流通体系理论探索的新框架[J].中国流通经济,2020(11):18-32.

猜你喜欢
双循环外贸新冠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新冠疫苗怎么打?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