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正宏司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日益发展,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逐步运用于企业财务管理领域,对传统财务会计工作模式带来了冲击。作为一种新型财务管理模式,智能财务开启了现代企业业财一体、资源共享的新时代。本文从智能财务战略部署的必要性出发,探讨了智能财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描绘了智能化技术应用场景,最后提供具体案例介绍智能化技术在融资租赁行业财务工作领域的实施工作和效果。
关键词 智能财务;数字化;信息化;融资租赁
DOI: 10.19840/j.cnki.FA.2021.04.002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当前企业的核心战略内容。回顾企业信息化、数字化的进程,财务体系的转型升级在每一次企业变革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则大大推进财务工作的发展与转型。从计算机技术的成熟推动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到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加快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普及,以及当前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热点技术的迭代演进,进一步驱使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向智能财务方向转型。智能财务作为一种新型财务管理模式,基于先进的财务管理理论、工具和方法,借助于智能机器和财务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混合智能系统,通过人和机器的有机合作,去完成复杂的财务管理活动,并在管理中不断扩大、延伸,从而逐步取代部分人类财务专家的活动[1]。智能财务开启了现代企业业财一体、资源共享的新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智能化技术应用于财务工作,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一、企业实施智能财务建设的必要性
(一)打破信息孤岛,加速业财融合
企业业务及财务数据信息往往分散在各职能部门,数据信息也常常是静态和非结构化的,难以实现有效共享和进行系统全面地整合与分析,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信息孤岛[2]。同时,传统的财务会计主要在业务活动发生后承担着记账工作,属于事后管理,无法为业务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支撑。而智能财务通过数字化工具的应用,能够有效整合和比对各类场景的经营数据和财务数据,使得静态的、非结构化的业务数据转换为动态的、结构化的数据信息,实现了企业数据信息的有效共享和充分挖掘;同时在数据平台信息的实时共享情况下,财务管理才能突破事后管理的局限性,将财务向业务前端延伸,从而实现财务对业务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评价的动态管理体系,进而促进业财一体化发展的目标。
(二)定制财务信息,提升决策效率
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是中心化的,财务数据的收集、输入、计算、分析及输出均由财务部门统一执行[3]。在这种模式下,财务部门获取的数据往往不够全面,一般只能形成标准化信息,这在信息定制需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已经逐渐满足不了企业的财务管理要求。而智能财务的目的是去中心化,在智能财务模式下,所有业务部门、职能部门、员工以及外部渠道都是原始信息的提供者,这些信息可以自动导入系统当中,由系统算法自动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并根据不同的使用場景的底层逻辑搭建模型和进行因素分析,最终将分析和预测结论进行可视化表达,从而为不同决策者的不同需求实时输出定制化信息,方便管理层进行高效决策和趋势判断。
(三)杜绝数据腐败,优化绩效管理
现代企业由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造成公司股东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职业经理人为维护自身利益可能粉饰财务业绩信息误导其他利益相关方,导致数据腐败,从而损害公司利益;同时,基于片面的数据信息开展的绩效管理也难以做到客观公正,容易激化公司内部矛盾。而智能财务体系通过信息化技术将宏观经济、行业、业务条线等各个层面数据以及历史、当下、预测等各时点信息进行有机整合,从全局、中立、发展的视角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客观性做出评判,从根源上杜绝数据造假的可能性,而客观中立的大数据源也使内部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和细化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智能化的财务系统能够向经营管理者提供财务与非财务相结合绩效管理体系,并对每项绩效指标的偏离提供归因分析,方便管理者有针对性的调整经营方向和管理方式,以确保企业绩效管理的精准实施。
二、智能财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企业的数字财务建设或多或少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实现部分财务管理系统或功能的上线。但在智能财务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智能财务建设的进程。
(一)庞大复杂的企业组织架构导致财资税难以有效管控
现代大型企业集团往往具有复杂的组织架构,管理纵向层级多,横向管理跨度大,对应的财务管理也面临着多层级、分散化管控的挑战[4]。以融资租赁行业为例,现代大型融资租赁企业业务分布广泛,往往需在业务所在地设立独立项目子公司。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项目公司数量急剧攀升,企业组织结构逐渐变得臃肿,基础的核算统计工作成倍增加,再加上总、分机构各单位之间缺乏统一的管理口径,导致财务管控费时费力效果又欠佳。数量庞大的项目公司也常常因为资金账户分散难以集中管控,资金无法及时调拨统一管理,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此外,跨地区、跨境的业务范围带来税务管控的难点,难以及时有效掌控不同地区的税收政策,无法建立统一有效的涉税流程、税务筹划方案以及涉税风险评估体系。
(二)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不完善,信息化发展程度不均衡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是否掌控先进的管理信息化软件及硬件设施,以及能否及时有效的对软件设备进行维护升级会影响管理层的控制和决策。面对不断增加的业务量,各个业务条线均存在各自的信息化需求,而企业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缺少一个组织来统一调配信息化资源并解决内部众多的信息化问题,使得企业内部各业务模块的信息化发展失衡。体系化、高度整合的信息系统的缺位,还容易造成企业内部各个系统之间缺乏联系互动,不利于数据的迁移传递,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而财务部门作为企业各项业务财务数据的集散地,常常承担着信息化发展失衡带来的巨大代价。由于各个内部信息系统欠缺有效的数据接口,线上线下数据处理操作并行,造成一线财务工作者不得不重复操作,无形中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经营成本,提高了管理难度,与信息化建设初衷背道而驰。
(三)缺乏健全完善的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
智能化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满足企业会计核算的要求,更是企业内部授权审批权限的重要枢纽。智能财务体系需要与企业的业务流程、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以及管理制度高度融合,才能实现业务与系统一体化无缝链接。虽然目前部分企业在智能财务建设前期的蓝图设计中根据制度和流程做了充分调研,但是由于缺乏全面而有效的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再加之业务流程多样化,导致信息化建设无法涵盖到企业所有的业务流程体系中,甚至在一部分业务操作中还出现了断层,使得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效率大打折扣。
(四)缺乏精通财务管理与信息化智能化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目前很多传统财务人员仍将财务管理工作重点放在财务数据的整合和汇报,然而随着财务技术不断发展,企业财务工作重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的基础核算和统计工作已逐步被数字化系统覆盖;同时由于现有财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传统财务思维惯性等原因,较难满足管理类、分析类及与数字信息系统对接等新增财务需求,造成财务智能化建设过程困难重重。未来的财务人才除了需具备基本财会技能以外,还应具备财务分析管理能力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基本知识,未来的财务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急需这样的复合型财务人才。
三、企业智能财务应用场景
融资租赁行业具有独特行业的属性,需要在财务核算管理、资金统筹管理、税务申报与筹划管理、预算规划与分析管理四大专业板块有的放矢,针对重点方向进行重点建设。
(一)财务核算管理方面
智能财务的第一个应用场景就是基于机器流程自动化技术(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以下简称“RPA”)的智能财务机器人。RPA技术通过识别数据信息和流程自动化来处理大量重复和规则明确的操作性业务。而基础的财务核算和统计工作由于具有重复频率高、底层任务逻辑明确、易于标准化的特点,非常适合通过财务机器人来实现操作的自动化[5]。
財务核算领域智能机器人的具体应用场景又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处理方面。建立跨系统进行数据检索、数据迁移以及数据录入等交互机制,结合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学字符识别)等图像识别与处理技术对合同、发票等文本信息进行有效识别、分析和提取,形成账务处理所需的标准化、格式化数据信息,自动完成财务系统中的单据录入工作。
2.会计复核方面。RPA可以基于模拟人类判断,对不同来源的数据信息进行交叉核对,完成财务对账、审查与复核等工作。
3.财务报告方面。自动进行期末结账、合并抵消和出具标准财务报告等工作,根据设定的规则和格式生成管理用财务信息和报告,根据各种统计平台的数据要求完成财务数据信息的整理和上报等工作。
4.其他常规工作场景。主要包括系统内、外部平台的登录,文件单据等的下载、上传与归档,信息提醒等。
财务机器人是目前智能财务领域最基础的实施工具,其细分应用场景已被充分挖掘,然而仅仅运用RPA技术实现的自动化并不能代表智能财务。应该通过大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手段让财务机器人具有一定程度的认知智能,实现对流程最优解的自动迭代以及更细致的数据采集,从而模拟或替代更加复杂的财务工作。
(二)资金统筹管理方面
在数字信息技术发展和企业经营模式转变的大背景下,传统的资金管理需要走出“融资”和“大出纳”的职能范围,向价值流程型及产业赋能型司库管理模式升级。
在流程再造方面,充分利用外部的银企直连、超级网银等新型金融信息服务产品,通过RPA、OCR等信息化技术,实现由系统自动完成银行账户维护、银行流水查询、银行单据下载、银企对账等基础操作工作,从而确保资金管控工作的及时有效,并节省大量人力物力[6];在价值提升方面,建立资金池智能管理机制,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资金计划、调度、监控等职能,通过连接宏观大数据和公司数据并结合资金管理模型和投资组合优化算法、智能预测和分配资金,减少不必要的外部融资成本,提高沉淀资金的收益,提升整体资金使用效率。
(三)税务申报与筹划管理方面
税务的合规管理和筹划工作是财务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由于融资租赁企业涉税业务多、业务地域跨度大、税收政策环境复杂多变,可以通过RPA技术与各地税务局网站对接,自动抓取和更新各地最新的税收政策;针对融资租赁企业SPV子公司众多的特点,通过RPA技术可以对各子公司实现增值税专票认证抵扣、税金计提、申报表填报、完税凭证和申报表的下载和归档等基础操作的自动完成,充分提升税务工作效率,降低税务错报、漏报风险。
在税收筹划方面,通过对企业历史开票和进项票信息的深度学习,结合企业现金流数据,可智能规划抵扣率节税平衡点;通过对税收法条自然语义学习,可智能化处理新税收政策对公司业务的影响,自动适配新的税率或计税方法等;借助企业大数据资源和实时建模能力,可以推演不同运营模式对企业税负的影响,识别和规划运用不同税收策略,以达到税负最小化的目标。
(四)预算规划与分析管理方面
全面预算分析管理,是对企业内部各组织机构的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企业有效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但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难以保证利润目标、费用数据、相关业务数据等输入来源的数据质量,数据采集与分析耗时费力;同时过分依赖经验信息进行决策,难以快速地发现和适应市场变化;此外由于缺乏高效、扁平、可视化的交互设计,无法满足符合企业需求的分析维度、方法和展现形式,这些因素往往使预算分析成为一种摆设。
初阶的财务数字化工具可以应用财务机器人高效完成数据采集和初步分析工作,保证源数据的质量,为管理层提供动态、实时的经营信息。而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预测技术,与全面预算管理相结合,通过数据挖掘、回归分析、机器学习等手段,利用算法从样本数据中寻找规律,对业务与财务情况进行科学合理预测,进一步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在此基础之上搭建预算控制和分析的智能化平台,随时监测预算执行进展,形成基于数据预测并实时调整的预算管理体系。
四、智能财务实施案例
(一)实施背景
中航国际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L公司”)成立于1993年,并于2007年初重组成为航空工业系统内第一家专业租赁公司。自重组成立以来,AL公司以市场开拓为重心,不断拓展业务市场、调整业务结构、创新业务模式,租赁主业跨过短暂培育期进入快速增长期,实现了飞机专业租赁、市场化租赁与集团内部租赁的同步均衡发展。伴随公司业务快速发展,财务部门也需要通过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在实施智能财务建设的过程中,AL公司也面临着融资租赁行业普遍存在的困难和挑战。
第一,随着融资租赁行业划归银保监会统一监管,外部监管环境趋严,监管压力明显增加,对公司风险管理、财务合规、信息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二,公司业务地域跨度大,国内外子公司涉及的财务准则、税务管控各不相同,面临的财务环境和财务风险复杂多变。第三,融资租赁公司一般按项目设立SPV公司形式开展业务,面对不断增加的SPV公司数量及未来事业部管理形式的改革,公司组织架构将变得越来越复杂越庞大,相应财务核算、统计、合并等面临着更高挑战。第四,公司资金账户众多且分散,对资金管控还未做到智能的归集与支配,难以发挥资金的规模效应,影响资金使用效率,增加公司整体的资金成本。第五,财务基础核算和统计工作仍主要依靠财务人员手工完成,时效性和准确性均面临挑战;同时将较多的人力资源投入在基礎业务操作上,导致人员对业务支持和财务管理分析方面的投入不足,也难以满足精细化和专业化的管理要求。第六,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体系建设仍处在初级阶段,数据资源整体仍有待充分开发,财务平台与业务管控平台间的衔接协同效应不强。第七,面对财务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精通财务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储备远远不足,相关领域的高质量专业技能培训也较匮乏,导致现有财务人员很难突破自身局限。
(二)实施进展和效果
1.财务核算管理
为应对体量不断扩张、SPV子公司数量连年增长所带来的财务核算量的暴增,AL公司整体规划了业财一体化系统。在系统开发的前期,各部门对内部流程进行了全面梳理,提出了各流程的表单数据、关键节点及优化方案,并确定了各流程的操作标准。同时,财务部门对下属各子公司的会计科目设置、核算口径以及核算维度等方面进行了统一,从而解决了财务数据标准化问题,为后续的财务数据共享和精细化管理打下基础。
根据优化后的流程标准对公司ERP系统进行全面的转型升级,并相应开发了财务机器人一期项目——结账机器人,解决了最为紧迫且耗时的结账和报表问题。在过去,财务人员月末结账时,需要先进入财务系统对近300家公司进行手工调汇、结转等操作,此后再进行报表数据计算、上报和下载,并将每一家的数据合并到同一张报表上。在上线了结账机器人后,财务人员只需发送结账指令,各项步骤均由机器人进行相应操作并反馈执行结果,结账效率提高了90%以上。
由于AL公司下属子公司数量众多,公司之间存在大量关联数据需要进行内部稽核,同时存在大量银行、借款信息的上报需要,当前人工审核已难以满足日常管理的要求,公司开展财务机器人二期项目——审计机器人的开发。目前审计机器人已经能对需抵消的各项内部往来科目进行核对和抵消,同时能对结账后的各银行和贷款账户余额进行抓取和核对,从而进一步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2.资金管理
由于公司银行账户众多,每月需进行大量银行余额信息核对以及科目余额表的编制工作。通过银行端银企直连、超级网银等服务与RPA技术的有效结合,实现了银行交易明细、银行水单等单据的自动下载、取数与存档,并与财务账面余额核对,自动生成银行余额调节表。同时,通过银行账户交易及余额的实时统计,方便管理层及时掌握公司资金头寸信息,为资金合理调配提供充分依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另外,针对境外平台内部借款及资金划转频率高及利息计提繁琐的问题,AL公司对相关业务实行资金池管理,每笔内部划款根据内部转让定价规定的利率自动计提利息,提高了结算效率和准确率。
3.税务管理
针对AL公司SPV子公司众多、纳税地不同、报税工作量大的特点,财务部门开发纳税申报机器人进行申报工作。报税机器人在月初收到纳税申报的指令后,将自动登录财务系统下载上月财务报表,根据报表计算申报数据并登录电子税务局完成相应纳税申报表的填报工作。填报完成后将填写结果发送至财务人员进行复核,并在收到复核通过的指令后登录电子税务局完成申报表的发送。
另外,对于SPV公司而言,虽然不存在员工和工资支出,员工个税金额为零,但仍需要按照税务局的要求对每家SPV公司执行个税零申报,从操作上来看,个税零申报与正常申报并不存在明显差异,由此财务部的个税申报压力持续增长。为进一步提高申报效率,财务部完成个税申报机器人开发和上线,当前天津、上海、广州等地的SPV的个税申报工作已经实现自动化。
4.预算管理
AL公司的预算管理智能化建设尚处于规划阶段。在规划前期制定了预算编报、数据分析、预算考核等业务的制度规范和流程标准,为后续信息化工作的实施奠定基础。同时利用财务核算的自动化成果实现月度管理报表及主要指标数据的自动抓取和汇总;利用ERP中租赁业务和资金管理模块的数据信息实现经营成果预测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管理效率。
(三)未来展望
上文AL公司已经落实的财务信息化应用,基本通过数据接口、RPA、OCR等技术得以实现。这些现有的技术工具更多可以被称为自动化工具,仅仅是根据设定好的程序不断重复工作流程[7]。此时的财务机器人基本不具备求解最优方案的能力,如果业务标准和流程发生改变,只能依靠人力升级软件,甚至改写代码或重建底层业务逻辑才能适应变化。此外,由于会计和监管合规的需要,以确保技术能够以受控与合规的方式被部署,部分关键节点仍需要人工干预,因此目前大部分财务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并非真正的智能化产品。
未来财务的数字化转型,将更多集中在智能化的变革上。智能财务的变革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质量,通过标准化、持续统一地执行业务规则,帮助识别和应对常见的管控问题,保证财务合规运作,改善财务处理的精细度和準确性;二是效率,改善流程自动化处理容量和速度,通过增强学习算法进行自我优化;三是深度,利用智能技术对企业数据的深度挖掘,提供传统财务手段难以取得的数字资源[8]。
对于AL公司而言,未来具体的财务智能化建设应首先设立智能化的共享服务中心,建立联通企业业务系统和财务总账系统的财务大中台体系。借助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将承租人及租赁资产的全生命周期中的关键节点信息纳入财务体系,实时同步利益共同体各方的信息。借助机器学习、人工神经网络等算法模型,建立资金头寸的智能预测和管理机制。通过智能财务中台系统连通前端业务系统、银行及税务端口,有效实现数据的智能采集、存储、分析与共享,真正做到把实物流、资金流、票据流、数据流匹配统一,并自发生成精确无误的财务凭证和财务报表。在此基础上继续挖掘数据资源,搭建财务数据智慧分析体系,全面整合财务相关历史数据、现有系统数据及其他数据,建立智能化的财务数据分析指标和模型体系,综合运用进度分析、结构分析、趋势分析、占比分析、杜邦分析等多种财务分析方法,并结合各类统计方法、智能算法、图表定制、数据可视化等工具,释放数据资产价值,提供决策支持服务[9]。
五、结语
智能财务是“人机”协同共生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是“业财税银”高度融合的信息系统平台,是数字化时代下财务转型的终极目标。智能财务通过将企业业务、财务场景和数字化技术相融合,重塑企业组织和流程,构建新的财务管理模式。然而财务智能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整体规划、各部门协同联动、分步骤实施。未来财务转型任重而道远,智能技术不断融入财务工作,将为财务体系建设带来革新动力,推进财务职能逐步成为企业战略决策中枢,赋能企业价值提升。
AFA
参考文献
[1]刘梅玲,黄虎,佟成生,等.智能财务的基本框架与建设思路研究[J].会计研究,2020(3):179-192.
[2]陈虎,郭奕.财务数字基建赋能企业转型[J].财会月刊,2020(13):15-21.
[3]陈芸.财务共享服务对管理会计能力构建的影响研究[J].会计之友,2019,(17):8-9.
[4]张庆龙.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财务共享服务升级再造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20,(1):102-103.
[5]姜红德.智能机器人(RPA)改变财务管控模式[J].中国信息化,2017(12):35-38.
[6]程平,刘红菊.基于RPA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账表核对流程优化[J].会计之友,2018(21):145-149.
[7]张晓蕾,范晓明.浅谈大数据时代下的财务管理[J].财会探析,2017(2):46-48.
[8]张敏.企业财务智能化:要素·路径·阶段[J].财会月刊,2020(17):7-11.
[9]李闻一,李栗,曹菁等.论智慧财务的概念框架和未来应用场景[J].财会月刊,2018(5):40-43.
(审稿:陈莉萍编辑:张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