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地名与甲骨文地名对读蠡测六则

2021-10-12 08:49邹芙都唐英杰
古代文明 2021年4期
关键词:卫国泉水

邹芙都 唐英杰

关键词:甲骨文;《泉水》;地望;卫国

周代卫国是建立在商王朝故地的姬姓诸侯国,其统治范围与商代晚期王畿范围大致相当;卜辞中所见商王及商人活动很多都在王畿区域,因此卜辞中所见商代晚期地名有不少都位于后来的卫国境内,有一些可与文献所载的卫国地名对应。本文以《诗经·邶风·泉水》中所见卫国地名与卜辞所见地名对应为例,以窥卫地名沿袭商地名之一斑。为方便下文讨论,先将《泉水》一诗抄录于下: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出宿于泲,饮饯于祢。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载脂载牵,还车言迈。遄臻于卫,不瑕有害。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泉水》一诗共4章,每章6句,全诗以幻写真,以泉水流于淇水起兴,表达思归卫国之情,后回忆出嫁时的场景、又假设归宁时的情景,思归不成,乡愁不减,又思驾车出游以销忧愁。就其主旨,历来说法不一,如《诗序》云:“卫女思归也。嫁于诸侯,父母终,思归宁而不得,故作是诗以自见也。”该诗亦幻亦真,全诗在地名选取上有考虑韵律,如出宿饮饯之地“泲”“祢”皆为脂部字,与第二章压脂韵相同,“干”“言”皆为元部字,与第三章押元月韵吻合,故该诗或是作者为表达某种情感而假托卫女口吻虚构、创作而成。全诗所涉地名或可与商代地名对应,将文献地名与卜辞地名对读,参考卜辞地理系统与文献地理信息,对考察文献地名地望与卜辞地名地望均大有裨益。

一、泲—

《泉水》第二章为卫女回忆出嫁时的场景,卫女将要出嫁,远离父母兄弟,临行向家人告别,“出宿于泲,饮饯于祢”,家人在祢地为其饯行,离开国都后曾在泲地留宿。毛《传》曰:“泲,地名。祢,地名。”《笺》云:“泲、祢者,所嫁国适卫之道所经,故思宿饯。”《正义》云:“《聘礼》‘遂行,舍于郊,则此出宿当在郊。”然郑玄、孔颖达认为泲、祢两地在所适国之郊,宋人朱熹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其在《诗经集传》一书中指出:泲、祢“皆自卫来时所经之处也。”1清人马瑞辰亦在《通释》中云:“泲、祢盖卫近郊地。”2从该章“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可知此章描写的是出嫁时的场景,故“出宿”“饮饯”之地当在卫国国都近郊。该诗末章云“思须与漕”,“须”为“湏”之讹写,“湏”乃“沬”之古文,“沬”即当时卫国的国都朝歌,3“漕”即卫戴公避戎难之地,在今河南滑县东;据此可知卫女出嫁时卫国国都尚在朝歌,故“泲”“祢”两地当在朝歌附近,即今河南省淇县附近。

卜辞中有地名“”,较为少见,黄类卜辞反映出商王曾占卜在此地田猎。

(1)壬戌卜,贞:王田于,[往]来亡灾。兹孚,获…

□□卜,贞:…小…亡灾。(《英藏》402545,黄类)

(2)庚寅卜,[贞:]王游5[于]往[来],亡[灾。]

壬子卜,贞:王游,往来亡灾。

壬戌卜,贞:王田于,往来亡灾。

戊寅卜,贞:王游于□,往来亡灾。

癸未卜,贞:王其入大邑商,亡害在忧。

戊子卜,贞:王游墉,往来亡灾。(《合》36415+《合》37780+《合》36546+《合》36622,6黄类)

上揭(1)表明,壬戌日商王曾在地田猎,有所捕获;同版残留有地名“小”。辞(2)每条卜辞占卜时间有一定间隔,壬戌日占卜是否到地田猎,同版涉及地名有“”“大邑商”等。是商代重要的军事地与田猎地,商代晚期伐阴美、盂方、二丰方、夷方等多次军事行动均以此地为起点或终点,其地大致在今浚县以北、安阳以南区域,地与地关系密切,当在地附近。7上揭卜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地距离王都大邑商以及“”“”等地不太远,若将其与《泉水》之“泲”地对读,将其地望定在今河南省浚县、淇县附近,与卜辞所示相对地理位置吻合,卜辞地也可佐证后世卫都附近确有泲地。

二、祢—迩

甲骨文“迩”有繁简两种写法,用作地名的“迩”一般用繁体,严格隶定当为“”;表示距离近的“迩”一般用简体。1迩地是商代田猎地之一,主要见于何组与无名组卜辞。如:

(1)壬王叀迩田,弥日亡灾。禽。∥弜田迩,其悔。(《合补》2 09256,无名)

(2)叀迩田,亡灾。禽。∥叀田,亡灾。禽。∥叀成田,亡灾。(《合》29334,无名)

(3)叀迩先逐,禽,亡灾。

壬寅卜:王其田,叀襄兕先圍,亡灾。(《合》28398,何一)

辞(1)为一组对贞卜辞,从正反两面占卜是否到迩地田猎。辞(2)为择地之卜,“迩”为田猎备选地之一。辞(3)为一组选贞卜辞,王要进行田猎活动,占卜是先围猎襄地的野牛还是先逐猎迩地的(野牛),迩地与襄地选贞,表明两地距离占卜地都不远,襄之所在可作为考证迩地地望的有效参考。襄地在商代黄河东侧,卜辞有在襄地田猎“犅于河”与“涉兕西兆”的记载(《合》30439,何组)。商代黄河在今河南境内的大致流向为:郑州市以上河段与今黄河大致相同,从郑州市北至今卫辉市东北大致呈南北流向,此后经淇县南、滑县北到濮阳县西一段大致呈东西流向,在濮阳市西转折向西北流经内黄县西,后一路向北流去。3据此,卜辞之“襄”地可与《水经注·济水注》载“濮渠又东,迳须城北;濮渠又北,迳襄丘亭南;又东迳濮阳县故城南”4之“襄丘”对应,大致在河南滑县以东、濮阳西南某处。迩地与襄地相近,故其地当不出此范围。上文已述,《泉水》中“祢”地在卫国国都近郊,即淇县附近,其地理位置与卜辞之“迩”地吻合,“迩”“祢”二者皆从“尔”得声,古音韵部皆为脂部,可得通假,两相对照,迩(祢)地或在今河南滑县附近。

三、干—

《泉水》第三章是作者幻想返回卫国的情景,其中“出宿于干,饮饯于言”看似与第二章重复,实则为作者虚构的情景,“还车言迈”“遄臻于卫”表达了诗人希望快速回到卫国的急切心情,诗人梦想马车疾驰、迅速到达卫国,恨不得出宿、饮饯之地都在卫国境内,也进步一升华了其渴望速归的心情。《续汉书·郡国志》载卫国县“有竿城”;5《水经·河水注》:“河水东迳铁丘南……河之北岸,有古城,戚邑也。东城有子路冢,河之西岸有竿城。《郡国志》曰:‘卫县有竿城者也。”6“竿城”即“干城”之讹,在今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孟轲乡杨干城村,此地采集有商代粗绳纹陶罐、盆残片。

卜辞中有地名“”,又作“”“蕲”(《合》28117,无名),如:

(1)庚辰贞:方来即事于犬延。

庚辰贞:至河,毕其戎向方。

辛卯贞:从涉。∥辛卯贞:从狩卢涉。(《屯南》8 01009,历二;《合补》10919与之同套)

(2)辛未卜,贞:令震以射从,求方我(宜)。(《合》05766,宾三)

(3)辛未贞:王令?于。

辛未贞:冓以新射于。

辛未贞:壴以洗。(《合》32997,历二)

(4)癸[酉]贞:…求…亡□

乙亥贞:令?于。

乙亥贞:令辰以新射于。

癸未贞:[王]令?。(《合》32996,历二)

(5)…多射灷马…于。(《屯南》00007,历二)

辞(1)为一组军事刻辞,庚辰日两条占卜记录表明,某方兴兵来犯,对犬延管辖之地发起了军事行动,商王令毕向黄河方向行军,对敌方发起军事反击。十天之后的辛卯日商王继续占卜,占卜是从“”还是“狩卢”涉,此“涉”应是指渡过黄河,准此可知地在黄河之滨。辞(2)—(5)为一组可系联的卜辞,裘锡圭将“求方我”读为“求方宜”,认为应该解释为“寻求与方作战的适宜机会”,1辛未、乙亥、癸未三天占卜事项辞均与部署与某方作战有关。辞(2)之“震”即辞(4)之“辰”,与“?”“冓”“壴”“洗”一样均为人名,“射”为弓箭手,几者为备选迎敌人选或军事力量;“”即“”,与“”一样为地名,二者都是备选迎敌之处。辞(5)辞残,残辞“马”或“马方”,该辞占卜或与令多射在地打击马方有关。准此,则辞(2)—(4)占卜背景可理解为马方来犯,商王通过占卜寻求最佳作战方案,其中有“令辰(震)率领弓箭手在地御敌”“令冓率领新的弓箭手在地御敌”“令?在地御敌”“令壴率领洗御敌”等几种迎敌方案。马方是活跃在商代黄河附近的族群,郑杰祥认为后世马陵与之有关,马陵在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北10余公里处,2 地可能受马方侵扰,其地距离马方所在地不会太远。

综上,地在商代黄河附近,且距离今大名县不太远,故其地或即《泉水》之“干”地。金文中祈求之“祈”一般从“”得声作“”,但也有异体作“”“”等形,从“言”“单”得声;“言”“单”古韵为元部,故知“”可入元部,又甲骨文“”原字形作、等形,从字形看所从之“单”也即“干”,“干”古音为元部。“祈”从“斤”得声,古音为文部,从斤得声之字可与元部字相通,如《说文》:“?,犬吠声。”段玉裁注:“《九辩》:‘猛犬狺狺而迎吠。王注:‘谗佞讙呼而在侧也,狺即?字。”3“狺”从言得声,其为从斤得声之“?”的异体,是元部、文部相通之证。又“祈”与“干”在意义上也有联系,“干”在古文献中常表示“求”,如《尔雅·释言》:“干,求也。”4《诗经·大雅·旱麓》“干禄岂弟”毛《传》“干,求也。”5“干”有“求”义应该与“祈求”之“祈”有关,或假借为“祈”。6综上可知,“干(单)”可能为之声符,故商代的地在文献中可能已转写为干地。干地在今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孟轲乡杨干城村一带,紧邻商代黄河(商代黄河流经今濮阳市区西),又此地与河北大名县相距约50公里,与马方所在区域相距不远,该地地理位置符合卜辞中“从涉”以及马方侵犯地的记载,且此处采集有商代粗绳纹陶罐、盆残片,有商文化遗存,故干地可能就是商代的地。

四、言—

《泉水》第三章中出宿之地为干,饮饯之地为言,言地所在今不可具考,当距干地不远。卜辞中有地名“”“?”,二者均从“言”,或与言地有关。

(1)癸巳卜,?贞:旬亡忧。王占曰:“有[求,]其有来艰,迄至。”五日丁酉,允有来[艰自]西,洗馘告曰:“土方围于我东啚,[翦]二邑;方亦侵我西啚田。”

…[其]有来[?]…[允]有来[?]…乎…东啚,翦二邑。王步自于,司…[辛]丑夕向壬寅,王亦终夕。(《合》06057正反,典宾)

(2)丁亥卜:在?1卫酒,邑称册,册又奏方豚,今龝王其[使]…吉。(《合》28009,无名)

辞(1)为武丁时期卜辞,占卜时正值方与土方来犯时期,此时商王不在王都,“王步自于”

表明商王從地前往了地,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两地相距不远。辞(2)“在?卫”即在?地之卫,卫为职官名,饶宗颐认为?地也即《泉水》“出宿于干,饮饯于言”之“言”,可从。2卜辞之地望可据之地望推测。

(3)丁酉:岁祖甲牂一鬯一。在鹿3。子祝。∥叀一羊于二祖。用。入自鹿。

己亥卜,在澭,子…

弜射,于之若。

庚子卜,在…(《花东》4 00007)

(4)戊戌卜,在泞:子射,若。不用。∥戊戌卜,在泞:子弜射,于之若。

己亥卜,在澭:子其射,若。不用。∥弜射,于之若。

庚子卜,在:[子]其眔灷廌。∥子隹灷廌。不用。(《花东》00467)

(5)丁酉:岁祖甲牂一又鬯一。在鹿。

己亥卜,在澭:子其射,若。不用。

叀牝侑鬯祖甲。

甲辰:岁妣庚牂一又鬯,在鹿。(《花东》00037)

辞(3)(4)庚子日占卜地原版卜辞有笔画残损,旧多缺释或误释,周忠兵将二者与上揭(1)之“”字对照,将两版之残字释为“”,并将三者视作一地,可从。5上揭(3)(4)(5)为一组可系联的卜辞,结合两版卜辞可知,子丁酉日在鹿地、戊戌日在泞地、己亥日在澭地、庚子日在地,至少在甲辰日又回到了鹿地。鹿地为商代晚期鹿台所在地,在今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南、浚县西约20公里;泞地距离鹿地最多1日路程;澭即后世之雍榆,在今河南省浚县西南小河镇瓮城村一带;地距离澭地最多1日路程,距离鹿地、泞地也都不远,故地距离澭不远,或在浚县左近。准此,地也当在浚县附近寻找,参考《泉水》之言地与干地,将卜辞地名与文献地名对读,可推测(言)地在浚县以东、濮阳以西某处。

五、肥泉—

《泉水》末章“我思肥泉”,可与首章“毖彼泉水,亦流于淇”呼应,“肥泉”为卫国国都附近水流,最终流入淇水,因其近国都,思肥泉即思母国。《水经·淇水注》载:(美沟)“其水东迳朝歌城北,又东南流注马沟水,又东南注淇水,为肥泉也。故《卫诗》曰‘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毛《注》云‘同出异归为肥泉。”6肥泉在今河南省淇县南。

卜辭中有地名“”“”,可与“肥泉”对应。

(1)[戊]午卜:王狩麓,有禽。∥戊午卜:王狩麓,[弗]禽。(《合》33384+《村中南》068,7历二)

“麓”即地之山麓,上揭卜辞商王占卜在麓狩猎能否有擒获。卜辞中有地名“”,即“泉”之合文,当在地,见于下揭卜辞:

(2)丁亥卜,在次贞:韦寮昧…又,王其令,不悔,克由王[令]。

弜攺,乎。

韦寮亡,王其示京,又用,若。(《合》36909,无名黄间)

(3)[癸]巳卜,在[贞:]王旬亡忧。(《合》36910,黄类)

(4)癸丑[卜,贞:]王旬[亡忧。]在六月,[在][次。]

癸亥卜,贞:王旬亡忧。在六月,在次。

[癸]酉卜,贞:[王]旬亡忧。[在]七月,在…(《合》36911,黄类)

郭沫若解释上揭辞(2)为“韦师寮昧爽之前有职事,王令从事,不悔,克行王令”,“弗改,仍令从事”,“不令韦师寮从事,王用典册告于京师,事情照此办理。”1“京”当为京地之军事驻地,上揭卜辞反映出地与京地相去不远。(3)(4)两版卜辞均为贞旬卜辞,可能是同一时段的占卜记录,“次”即地的军事次所,两版卜辞表明从癸巳到癸亥至少四旬的时间里,商王都可能驻跸在“次”。陈梦家认为“”即“肥泉”,肥、同音,地在今淇县附近。2龙宇纯亦有相同观点,并详细论述了肥、相通的理据。3肥上古音为並母微部,古音为帮母文部,帮並旁纽,微文阴阳对转,肥、可得通假。商代京地在今河南浚县附近,4将“(泉)”地与“肥泉”联系,将其地定在今河南淇县南,符合卜辞中地与京地的相对位置关系。

六、漕—

《泉水》末章言“思须与漕”,毛《传》:“须、漕,卫邑也。”《笺》云:“自卫而来所经邑,故又思之。”“漕”为卫国地名,在《诗经》中多见,如《邶风·击鼓》:“土国城漕,我独南行。”王先谦《义疏》:“漕者,《左闵二年传》《管子·小匡篇》《水经·淇水注》《汉书·地理志》并作‘曹,《列女传·许穆夫人篇》《易林·噬嗑之讼》作‘漕,是齐鲁与毛同。《传》:‘漕,卫邑。《郑志》答张逸云:‘漕邑在河南。《左传》杜《注》:‘曹,卫下邑。孔《疏》:‘曹邑虽阙不知,其处当在河东,近楚丘也。戴延之《西征记》始以汉东郡白马县为漕邑,后人因之。《元和郡国志》:‘今滑州郭下白马县,本卫之曹邑,汉以为县,因白马津为名是也。今河南卫辉府滑县东二十里。”5在今河南省滑县东28里。漕地即《左传·闵公二年》“立戴公以庐于曹”6之曹,为卫公避难之地,故思之。

甲骨文中有曹地,其字形作“?”“”。

(1)贞:伐?,其翦。(《合》06942,宾一)

(2)壬寅卜,在贞:王步于虣,亡灾。

甲辰卜,在□贞:王步于□,亡灾。

戊申卜,在□贞:王步于次东,往来亡灾。(《合补》13062+《合》36828,7黄类)

“?”与“”一说为后世卫之曹邑,在今河南滑县,8一说即后世之曹国,在今山东定陶。9按:辞(1)表明?地曾受到之侵犯,商王曾占卜“我翦在宁”,表明来犯可能到达宁地,宁即上文所涉距离澭地与鹿地均只有1日路程的“泞”,在今河南浚县附近,故“”距离此地不会太远,或与后世卫国“咸”地有关,在今河南省濮阳县东南梁庄乡咸城村一带,同样受侵犯的?距离此处当不会太远。又辞(2)为王步卜辞,甲辰、戊申两日地名缺刻,按照王步卜辞的一般规律,甲辰日占卜地应为“虣”,准此,从地到虣地的最大日程当为2天。裘锡圭认为“虣”即《春秋》文公八年“公子遂会雒戎于暴”的“暴”,在今河南原阳县。1若“虣”之地望不误,考虑侵犯之地当为商人属地,又商王从地到暴地仅需两日路程等因素,将卜辞之曹地与卫国漕(曹)邑联系更为合理。

淇水是卫国境内重要的河流,卫国早期国都就在淇水之滨。《史记·卫康叔世家》载:“以武庚殷余民封康叔为卫君,居河、淇间故商墟。”2《清华简·系年》第四章载:“乃先建卫叔封于庚丘,以侯殷之余民。卫人自庚丘迁于淇卫。”3皆言卫人居于淇水流域。《汉书·地理志》载:“河内本殷之旧都,周既灭殷,分其畿内为三国,诗风邶、庸、卫国是也……故邶、庸、卫三国之诗相与同风。”4邶、庸、卫三国风中有多篇诗都涉及“淇水”,可见淇水在卫人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淇水亦位于商代晚期王畿内,传世文献有关于商人在淇水附近活动的记载,如《战国策·秦策一》载张仪说秦王曰:“昔者纣为天子,帅天下将甲百万,左饮于淇谷,右饮于洹水,淇水竭而洹水不流,以与周武为难。”5今本《竹书纪年》载:帝辛十七年“冬,王游于淇。”6由此可见淇水对商人也有一定影响。但现存甲骨文中未见“淇”字,也未见“其”作地名之例,罗琨、张兴照以为卜辞之“滳”即后来的淇水,7恐非;或将卜辞中的“粪()”释为“箕”,将其地与淇水联系,8但其释字缺乏理据,故结论也难令人信服。《泉水》中“须”为“湏”之讹写,“湏”乃“沬”之古文,为当时卫国的国都所在地,“沬”西周早期金文作“”“”,“口(甘)”为区别符号,古文字中加口与否有时无别,地名用字加水与否有时也无区别,故此字核心构件可能即是“木”,甲骨文中有地名“木”,二者是否能对应暂难确定,聊附于此,留待后考。

据我们的研究,商代晚期王畿与后世卫国疆域有很高的重合度,卜辞中所见商人活动(如田猎、游玩、农事、祭祀、军事等)很多都位于王畿及附近地区。现存甲骨文中所见商代地名约在800个左右,其中多数地点地望不可详考;由于考古信息与可靠出土地理材料的相对欠缺,通过文献对读以及卜辞系联内证仍是现阶段考察甲骨地名地望最主要的方法与途径。因卫国领土与商晚期王畿有承袭关系,一些卫地地名也当沿用了商代地名,因此有的卜辞地名可与卫地地名直接对应;将文献地名与卜辞地名对读,一方面可为考证卜辞地名地望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卜辞地名也可为考察文献地名提供参考,二者可互为补充,这对先秦历史地理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方法论与实证意义,本文即是以此思路为基础开展的研究案例。但因异地同名、地名变迁以及地名用字异同等现象的存在,将文献地名与卜辞地名直接对读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故本文相关观点只是基于现有材料的合理推断,虽不失为一种科学探讨,但可能仍存在不当之处,祈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猜你喜欢
卫国泉水
青年是“从0到1”创新的主力军
按兵不动
卫国的生存之道
弱国不天真
泉水与盐水
何以听力会减退?等
旅游与脚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