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传统雕塑的艺术特征及影响

2021-10-12 17:31苏豪伟
收藏与投资 2021年9期
关键词:艺术特征影响

苏豪伟

摘要:青海传统雕塑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囊括了青海地区的历史思想、民俗文化的变迁,留下了材料多样、种类丰富、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发展历程是中国雕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特征上,青海传统雕塑呈现出意象性、绘画性、实用性等特性,展现了青海地区各个时代的雕塑艺术风貌,成为人们探寻雕刻艺术发展的重要依据,并对现代雕塑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是弘扬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传承青海地域文化的窗口。

关键词:传统雕塑;影响;艺术特征

中国雕塑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从那时候起,先人们便在石器的制作过程中,开启了对雕刻技术的尝试,从中孕育出雕塑艺术的技法雏形和审美观念,而后逐渐发展为极具特色的艺术类型之一。雕塑艺术与绘画等艺术类别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说绘画是在二维平面中通过拟真的手段创造虚幻的三维意象,那么雕塑则是在真实的空间中通过实体的形式创造真实的三维意象。

青海雕塑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衍生了各式各样的雕塑艺术。一些雕塑艺术品现存于历史遗留下的宗教场所之中,如佛寺、庙宇等;另一些则保存于各地博物馆,如彩陶、画像砖等珍贵的历史文物;还有一部分则散落于青海的摩崖、峭壁、荒山之中。这些雕塑艺术品种类繁多,有陶器、青铜器、石窟石雕、泥塑、骨雕、木雕等,同时运用了多种图像、图形,如原始图腾、宗教图案、民俗纹样等多种内容,深刻展现了青海地区多种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重要特征,体现了青海地方文化的底蕴、地方文化特色以及所属时代的艺术特点,是全社会的共同财富,也是中国雕塑艺术中极为重要的物质成果。

一、青海传统雕塑的艺术特征

(一)意象性

中国的传统雕塑,主要是通过造型体现它所蕴含的内在精神,而这种特殊的“形式”,实际上是创作者在真实的感受下所形成的内在思维形态,并不是一种外在表征。“艺术意境之表现于作品,就是透过秩序的网幕,使鸿濛之理闪闪发光,这秩序的网幕是由各个艺术家的构思组织线、点、光、色、形体、声音或文字成为有机和谐的艺术形式,以表出意境。”传统雕塑的审美认知是建立在对形象的直接感受之上的,这一转变依靠的是主体意识的意象显现,其过程本质上是观赏者主观理解的变化,换言之,雕塑不仅局限于雕塑本身,而且能在生动刻画艺术品外在形象的同时,传递出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主旨思想等内容,呈现出创作者的心境,所以雕塑不仅可以表现出造型本身的形象,造成视觉上的冲击,更能传达其内在蕴含的价值及意象。如青海省内塔尔寺中的造像,本身即具有深刻的宗教文化内涵,人们在观赏的时候,不仅能看到塑像本身所代表的高超的艺术工艺,以及独特的艺术美感,还可以感受到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在感触、知觉、思想三方面的作用下,观赏者能够跨越时空的局限,感受到佛像雕刻者心中的想法和感情,而笃信佛教的信徒,也会在心中真切体悟佛教人物的意象之美。

(二)绘画性

绘画和雕塑是两种艺术形式,实际上两者并非完全独立的艺术领域,它们具有许多的共同点。绘画和雕塑都是运用线条的整合、变化刻画主体形象,综合、全面地描摹出世界上各种美的感受,而在传统雕塑艺术中,绘画和雕塑是相辅相成的,绘画是一切雕塑的前提,在雕塑之前需要绘制草稿;在雕塑之后也需要繪画来进一步丰富雕塑的细节。目前青海省石窟内现存的许多雕塑,其中便有彩绘塑像,它们作为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雕塑艺术的时代烙印。在雕刻出人物形象的同时施以彩绘,这种塑绘一体的艺术形式,使线和色完美结合。在用线条确定塑像造型的基础上,利用变化的线条描绘出形态结构及服饰的质感特点,而后运用色彩丰富塑像的形式美感,使衣物色彩纷呈,栩栩如生,使观赏者产生一种真切的视觉体验。

(三)实用性

中国传统雕塑的实用性是其最大的艺术特点之一。雕塑一直围绕着社会生活,从应用于家具、建筑,作为装饰的一部分,起美化的作用,到后来各种各样的雕塑艺术品开始出现,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及传统思想,走进庙宇、宫室、佛殿等大型宗教场所之中。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青海湟源地区雕塑至今仍在发展,从用途方面来看,其应用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1)运用于建筑之中,具有较强的生活实用性,例如台基、栏杆、牌坊、拴马柱等。(2)富有宗教信仰以及地方习俗文化的内涵,成为服务于当地文化活动的石雕艺术品,如神佛造像、伟人造像、象征性群像等。(3)被做成具有实用性的美观装饰石雕,如石凳、石桌、石雕摆件、砚台等。由此可见,青海雕塑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几乎囊括了人们在精神生活方面所需要的所有基础物件,早已成为泛用性较强的实用艺术。

二、青海传统雕塑对当代的影响

(一)雕塑技法的继承

在中国传统的雕塑艺术中,艺术家习惯将雕塑进行夸张和变形,以突出人物、动物、图案的主体特征,这也是艺术家精炼的雕塑手法的体现,青海雕塑艺术也不例外。青海雕塑艺术中,雕刻家往往运用圆雕、浮雕、透雕等多种雕刻手法,借助各式各样的刀、锤、钉等雕刻工具,将平平无奇的石材变成具体形象及图案,运用圆雕、镂空、浮雕、凿法、刀法、洞法、刺法等各种传统技法,创造出粗细不同、深浅不一的线条,使每一处痕迹仿佛自然生成,塑造出立体感十足的形象。这些雕塑技法都是一代又一代雕塑家们研究、发现、传承下来的,是青海雕塑艺术的“根”与“魂”,没有这些雕塑技法的支撑,就无法雕刻出形象灵动、结构完整、特征突出的雕塑艺术品。在目前的美术院校教学中,对雕塑技法的学习主要包括了西方技法和中国技法两个方面,其形式也多是书本传授及老师的演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挥,加之书本内容缺乏直观体验,导致许多同学都存在一知半解的情况。而现存的这些雕塑艺术品,囊括了青海地区各个时期的雕塑艺术技法及特征,正是美术生学习雕塑技艺可采用的重要学习材料。通过观察、临摹、辨析其蕴含的雕塑技法,学生能更好、更快地掌握和应用于实践。此外,西方雕塑讲究写实,中国雕塑讲究写意,运用西方的雕塑手法很难生动地呈现中国雕塑内容的形态及其样貌,而通过学习传统雕塑的雕塑技法,能帮助现代雕刻家进一步理解中国传统雕塑的风格特征,并融入现代的设计理念,从而创造出既符合东方审美,又富有现代创造力的艺术作品。

(二)民族文化的发展

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谈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中国文化要走出去,必须立足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人类发展史上,国力的消长与民族的盛衰,都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力度和发展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雕塑艺术作为民族传统文化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推动文化发展、构建文化自信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新世纪以来,许多艺术新观念生根发芽,造成了文化影响,打破了许多旧有的文化桎梏,这也影响到了雕塑的创作。雕刻家们开始不断追求创新和变革,但也不排除有些偏激的艺术家,全盘摒弃原有的艺术理念,创造出脱离大众审美的艺术作品,使雕塑艺术的发展呈现波浪式的前进。对于人民艺术家来说,尊重历史就是尊重时代,经过千年沉淀和积累的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它和我们民族的历史是同根同源的,这也正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原因,昭示着传统艺术文化是在国人心中引起共鸣的根本力量。青海传统雕塑艺术的发展,使其对当代雕塑创作者的影响逐渐增强,使其回归雕塑传统,挖掘、寻找传统雕塑艺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不再仅停留于一味追求创新、全盘否定传统的阶段,也不再刻意模仿某个时代的某种样式风格,仅仅追求简单的视觉感受。当代雕塑艺术家们开始在理解和提取文化思想的基础上,对其加以变化和创造,将传统雕塑的审美意象融入其中,创造出符合现代文化發展、蕴含民族历史的优秀艺术品,从而正确发挥艺术品思想文化内涵的启迪和教育作用。

三、结语

青海雕塑艺术诞生于西北民族地区的深厚历史,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体现了西北人民的智慧,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塑造着青海雕塑艺术的面貌,体现着独特的美感,具有明确的艺术特征,深刻反映了传统雕塑所蕴含的意象之美,并运用塑绘一体的方式,成为青海地区历史文化中宝贵的艺术结晶。与此同时,它还对青海地区当代雕塑艺术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其深厚的民族性、文化性及艺术性的作用下,逐渐丰富了当地雕塑创作者的题材、内容及表现形式,推动当代雕塑的发展,并成为宣传、继承、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主要载体之一。

参考文献

[1]樊莘森,高若海.美与审美[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

[2]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3]吴山.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9.

[4]宋卫哲.青海雕塑历史考察[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7.

[5]索文清.青海五屯绘画雕塑艺术[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6(3):2,115.

猜你喜欢
艺术特征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广西贺州过山瑶尖头头饰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小顽儿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