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面塑师的“七色”人生

2021-10-12 16:01陈皓
新天地 2021年9期
关键词:面人如东面塑

陈皓

气宇轩昂的关公、腾云驾雾的悟空、英雄逆行者……七色面团在面塑大师罗彬手里点切刻画,顷刻间华丽转身,成为一个个灵动鲜活的作品。

走进江苏省如东面塑非遗传承人罗彬的创作室,那些或神话或历史里的人物来到眼前,让你有穿越历史的感觉。可一转身,卡通形象的面塑又把你拉到幻想的世界。

罗彬从事面塑创作已有三十多年,他说:“面塑,也是塑人生。”

下岗工改“捏”面人

罗彬出生于江苏如东,祖祖辈辈种田为业。他从小爱好画画,特别喜欢画爷爷捏的面塑作品。

面塑俗称面花、捏面人,它以面粉和糯米粉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结合古老民俗礼仪,塑造出形神兼备的立体造型。

如东濒江临海,气候温和,适宜种植小麦和水稻,自古就有制作面塑的传统风俗。人们用面塑来怀念祖先、祝福长辈、迎接新生命,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东面塑细腻、优美、精巧,具有浓郁的江海风情,在民间广受喜爱。

罗彬的爷爷面塑技艺高超,十里八村的人家每逢婚丧嫁娶、岁时节令、祭神祀祖、寿辰满月等红白喜事,就请爷爷去蒸花馍、捏面人,罗彬跟着去看稀奇、凑热闹。看似平常的面团,在爷爷手里一搓、一揉、一捏,就变成活灵活现的小生灵,被赋予了灵魂和生命。小朋友们羡慕罗彬有个会变戏法的爷爷,罗彬用泥巴模仿爷爷捏泥人,小伙伴们都高兴跟他玩。爷爷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手把手地教他捏面人,他十岁时就学会了面人手艺。

高中毕业后,罗彬到国营酒厂打工,工作安稳有面子。闲暇时绘画、雕刻、捏面人,生活有滋有味,他打算这样踏踏实实地干一辈子。谁知天有不测风云,2002年,曾经风光无限的酒厂破产,罗彬和他的同事成了下岗职工。

刚下岗的日子,罗彬一下子有了大把时间,但心里慌慌的,他重拾面塑,打发烦闷难耐的时光。父母见他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整天捣鼓面塑,担心他闷出毛病,就借故让他帮忙照看卖菜的小摊。罗彬把面团和塑刀、滚子等工具带到小摊,边卖菜,边研究面塑。有小朋友看到嚷着要买,家长看面人可爱,也乐意买了逗孩子开心,罗彬就顺带卖起面人来。

传承捏面人技艺

罗彬看到其中的商机,认为冥冥之中,老祖宗早就给他指出一条谋生之道。他做面人的劲头更足了,不再局限于传统题材,与时俱进地创作一些热播动画片中的人物,满足小朋友的喜好。他专门做了个流动小摊,平时摆在商场、公园等流动人群多的地方,放学时间摆到幼儿园门口。幼儿园大门一开,小朋友们像小鸟一样飞到罗彬的小摊前。他像造物主那样,将孙悟空、猪八戒、喜羊羊、光头强等鲜活造型呈现到小朋友面前。

小摊生意红火,罗彬虽然辛苦,但苦中有乐,生活充实而满足,可小本经营却遇到很多困难。姐姐劝罗彬:“你还是找个正当工作吧,捏面人不能当饭吃,不能当衣穿,如果能靠它生活,老一辈人早就把它当饭碗了。”罗彬认为面塑是老祖宗智慧的结晶,是有生命力的艺术品。姐姐直叹气:“小小的面人儿,有多少人把它当艺术品看待哟。”罗彬把面塑作为职业,许多人不能理解,但他对陪伴自己成长的面塑有感情,舍不得放下。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罗彬面塑技艺越来越娴熟,名气越来越大。2010年5月,传统美术“如东面塑”进入南通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罗彬成为如东面塑传承人。政府重视面塑,罗彬感觉底气更足、责任更大。

爷爷捏面人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传统题材为主,比如西游记、八仙过海等。用菠菜汁、西红柿汁等天然材料调色,面人在完成民俗使命后可以食用,是舌尖上的艺术品。

罗彬在继承爷爷手艺的同时,更加注重面塑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他有绘画基础,面塑题材比爷爷更为广泛。他在生活中处处留心、仔细观察,所见所闻所感皆与面塑相关联,有了好的灵感,就用速写的方式画下来,再按照画稿捏出面人儿。

多年來,为提高面塑技艺,罗彬对原料选择、和面、醒面、捏造型、上笼蒸、上色等工序进行仔细研究,反复试验,有时为一个细节的完善而废寝忘食。罗彬的妻子说:“他做起面塑来,有时候喊他吃饭都不理,真拿这个‘一根筋没法子。”

为解决传统配方褪色、开裂、受潮等问题,罗彬改良面团配方,在面料中添加多种辅料和防腐剂,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各项配比,边摸索边完善,甚至创新地使用现代手工材料代替面粉,使作品更易保存,也让面塑技艺更易推广和普及。

罗彬吸收泥塑、雕刻、陶艺等技法,把如东农耕文化和海洋文化融合到作品中,形成自己的面塑艺术风格。他的面塑作品更多的是由多种人物、动物和背景素材组合而成,是微型的舞台。一件作品就是一幅立体的画,一台无声的戏,一则有意思的故事,如《智女掘港》《海子牛》《姜太公钓鱼》《逆行者》……最小的作品只有二三厘米,大的作品几十厘米高,还可以按照客户要求,量身定做特殊规格、特定主题的作品。

为了传承面塑技艺,罗彬经常参加各类文化推广活动,将自己得意的作品送出去展览。他接受法国、新加坡等国邀请,将如东面塑技艺在国际舞台上展演。他的面人形象逼真、妙趣横生,外国友人大为惊叹,竖起大拇指赞赏不已,纷纷购买收藏。有的友人还饶有兴趣地亲自动手做起来。罗彬说:“要传承面塑文化,必须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走出去,既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面塑,也让自己多一个再学习、再实践的平台。”

非遗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国家对非遗传承工作十分重视,社会各界也给予非遗传承人一定的尊重。央视及地方媒体多次对罗彬及其面塑进行报道,纪录片《南通非遗——面塑》和《Hi手艺:南通面塑》在多家电视台播放,更多的人开始了解面塑,喜欢面塑,爱上面塑艺术。

捏成“面塑”成非遗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春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全民抗疫,医务工作者、人民子弟兵、无数志愿者冒着生命危险,逆行而上,冲锋在一线。罗彬创作了《逆行者》,参与南通非遗人在行动宣传展示活动,又以小区卡口值守为主题创作《生命线》,用自己的方式向英雄致敬。

当年9月,第三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在山西运城举办,罗彬父子创作的《满载而归》被农业农村部选中,在活动主会场展出。作品展现了渔翁正在捕鱼并获得丰收,脸上写满喜悦,很好地诠释中国农民“同庆丰收,共迎小康”的主题。

一个月后,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作品征集活动在线上进行,全国共有890位手艺名家参赛,收到2000个作品。罗彬根据中国传统节日元素创作了《我们的节日系列》,内容包括:爆竹迎春、闹元宵、清明时节、端午习俗、鹊桥相会、嫦娥奔月和重阳节。52名优秀选手取得在山东济南参加线下决赛的资格,罗彬榜上有名。罗彬在济南国际时尚创意中心,现场创作面塑作品《丰收的喜悦》,给人们讲述了一家三口在农家果园采摘果实,并用手机直播,与亲朋分享丰收的喜悦,反映了全面小康后农村的美好生活。作品主题明确,色彩协调,画面和谐,受到评委的一致好评,最终获得泥面塑项目一等奖。

今年是辛丑牛年,罗彬创作的面塑作品《春回大地》,被选中参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举办的华夏福瑞生肖作品邀请展。作品中,肥沃的大地上有两棵梅树,两头海子牛,一名女童骑在牛背上,挥舞着梅枝。天人合一,喜气洋洋,春风扑面春花香。

为了让如东面塑事业后继有人,罗彬将面塑带进博物馆、校园、企业、社区、景区,举办公益讲座,传授面塑制作技巧。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幼儿园小朋友,只要对面塑感兴趣,罗彬总是不厌其烦,耐心指导。他所捏的作品既有传统题材,也有卡通面塑,受到不同年龄段人们的喜爱。通州中专聘请罗彬为文化传承类公选课老师,给学生进行系统面塑教学。

罗彬在儿子罗季高考时,建议其填报与面塑相关的专业。儿子明白父亲的心思,怀着继承父亲面塑艺术衣钵的理想,如愿考取无锡工艺学院陶艺专业。2016年毕业后,罗季跟随父亲进入面塑制作行业,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应用在面塑作品中,在南京博物院非遗馆展示如东面塑技艺,现已成为如东面塑县级传承人。罗季说:“受父亲的影响,从小热爱面塑,我喜欢看着面团在手中不断变化,面随心动,传递美妙的故事。”

工作台上有一艘红船作品,这是罗彬父子为今年“七一”准备的作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罗彬父子俩计划新建一个大些的工作室,让更多的人走进来,共同研讨面塑技艺,亲近非遗,共享优秀传统文化盛宴。

猜你喜欢
面人如东面塑
环保风暴下,如东小棚模式北上之路该如何走?
如东对虾高产火出圈了!看如东养虾人如何凭实力出名
承地方面塑特色 探创意实践之路——以《面塑鱼趣》一课为例
胶东面塑——花饽饽
宜宾面塑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探讨
孙空空 捏面人
面人王
面人王
剪纸和捏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