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军
张英,清初名臣。他学问好,水平高,能力强,更兼为官清廉,人品端方,性情和易,谦逊低调,做了数不清的好事但却从不让人知道。他在做事、做人、做官上的巨大成功,令康熙皇帝十分欣赏和信任,“慎密恪勤,上益器之。”因此,能够鞍前马后贴身随侍二十余年,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致仕回乡以后,康熙几次到江南视察,均格外加恩令其陪侍。
他曾有著名的“三不做”,对家人及后世影响很大,即“非理事决不做,费力挽回事决不做,败坏生平、不可告人事决不做”,也就是说,不明智的事,坚决不做;费力不讨好的事,坚决不做;败坏生平以及不可告人的事,坚决不做。应该说,这是他一辈子人生经验的总结。人生世上,总是要做事的。有时,甚至只要一睁眼,就会有事情找上门来。或大,或小,或难,或易,等等,如何处理?如何去做?这里边的学问大了。总之,可以有N种答案,同时,也会有千种、万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张英显然是深知其理的,他排除了其中的三个选项,不明白的糊涂事、不占理的霸道事、有眼前利益而无长远利益的愚蠢事,总之一句话,不明智的事不能做,做了就会因小失大,就会面对或远或近的损失与不可预测的后果。当年,他的家人不远千里派人给他送信,因为邻居砌墙两家发生了矛盾,要他施展权威打赢这个官司,可是他既没有给有关官员打招呼,也没有递条子,只是给自己家人回复了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从而,诞生了一个流芳百世的“六尺巷”的故事,这28个字,犹如28盏明灯,不知照亮了多少人眼前的路。长期的为官生涯,使他切身体会到,好多事情自有其发生、发展、结束的自然规律,最好的处理思路和办法应该是因势利导、顺其自然,而不是单纯地以自己的主观愿望和利益导向而强行地改变它,使它脱离固有的轨道而为我所驱,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
他在衙门处理政务就本着这样的原则,公正无私,俯仰无愧,事前没有框子,敬慎以待;事至,按律、依理、客观,当断则断;事后,不留尾巴,不拖泥带水。如此,就不会发生节外生枝,困扰无穷的事;至于可能会导致身败名裂的违法乱纪之事,心怀叵测,为一己之私而不择手段的卑鄙事,泯灭人性、昧着良心的龌龊事,更是一个正人君子不屑和不齿去做的了。
张英认为,只要永远不做这样的三种事,就能够寝则酣眠,食则香甜,尽可倾情享受嵇康的“浊酒一杯,弹琴一曲” 那样的美好生活,心怡神悦,身安乏解,家窠平和,其乐滔滔,其乐无穷。
张英退休回乡后附近有条山间小道,他时常出来散步,遇见挑柴的樵夫,总要退到路边草地上,让樵夫先行。有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的妻子姚氏也十分贤惠,亲友派丫鬟来问起居,姚氏正在缝补旧衣,来人问她:“夫人安在?”姚氏恭敬起应,来的丫鬟大为惭愧。张英60岁时,姚氏仍亲手缝制棉衣给宰相丈夫御寒。对此,康熙皇帝亦赞不绝口。
张英的“三不做”,充满了人生历练和智慧,这是绚烂至极后的从容,是阅历万事后的开悟,他能在波谲云诡、覆雨翻云的朝堂上游刃有余、善始善终,这个“三不做”应该说是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