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东
在陶瓷艺术之林中,紫砂短短的千百年的历史只能说是后起之秀,但是凭借紫砂的神秘性和唯一性,以及紫砂艺人的匠心独运和不懈传承,使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直到今天依然具有方兴未艾的生命力。紫砂的产地宜兴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处在长三角的几何中心地带,具有很好的经济消费基础,而山水相接的优美环境不仅仅吸引着大量的游客,更是紫砂深埋于下的必备条件,紫砂矿料经过宜兴紫砂艺人们的演绎之后,成为了集透气性、可塑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艺术品,有着“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美誉。与此同时,紫砂的技艺手法和造型艺术也在长期的实践之中不断地创新和升华,成为了我们生活之中重要的陪伴,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我的这件紫砂作品《雅仕》采用了比较简洁的形态,结合了彩绘、绞泥等等工艺,把紫砂艺术的许多传统技艺融合起来,共同构建了一种中国文人雅士的精神世界,非常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此壶壶身乍一看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非常的低调实用,饱满圆润,适合各种茶叶类型。壶底平整,端庄稳重。壶嘴、壶钮和壶把则采用了绞泥的工艺,把树的纹理和形态展示得淋漓尽致。壶嘴弯流,小巧可人,明接的处理显得更加粗犷自然,出水也非常的爽利。壶把圈卷自然,端握舒适,小巧精致,壶盖压合壶口,严丝合缝,通转流畅,没有多余的拖泥带水,在使用的过程中也非常便利。壶钮的设计也是桥型的弯卷,把树木的纹理形态和江南小桥流水的隽永结合起来。壶身还有几片绿色的竹叶点缀其上,可谓是点睛之笔。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雅仕壶》,作者并没有过多地在壶身做多余的装饰,而是通过绞泥的运用和竹叶的贴塑来营造出大自然的韵味,通过这些元素,可以更为直接地体会到紫砂艺术的工艺技巧和设计艺术,让我们在喝茶品茗的过程之中,感受到古人的那份悠然心态和借物抒情的情感表达。
在紫砂工艺之中,绞泥是一种非常现代的手法,它的创作者吕尧臣大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把多样的泥料结合起来,形成了绞泥的变化和灵动的纹理,让我们感受到了不同泥料之间的相互融合之美,也用抽象的语言展示出了大自然的瑰丽万千。竹子则是我们国人非常熟悉的植物之一,也是许多文人雅士不断去吟诵和绘画的题材,“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的情境受到了古人的青睐,都喜欢在自己的书房和庭院之中栽种和装饰一些竹子,除了可以美化环境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明志树节,彰显自己的气节和坚守的品格。无论是“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郑板桥,还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王维,围绕竹子呈现出来的不同情感和艺术的追求,都能够归纳在“无竹令人俗”的论断之中。在紫砂艺术的世界里,关于竹子的题材也非常多,从以竹为形、以竹入形,到陶刻装饰、泥绘彩绘等等形式都有涉猎,也受到了壶友们的广泛喜爱,竹器也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紫砂造型艺术。我的这件紫砂作品《雅仕》则聚焦于山林之野,定有高人隐居于此,种植竹木以寄托自己的思想情感为主要线索,绞泥工艺的运用恰如其分,非常的具有创新意识和现代气息,把我们古人的那种雅致的情趣和对生活的超然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值得现在的我们学习。
结语:2005年底,传统紫砂陶制作技艺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受到了政府的高度支持和社会的高度认可,而对于宜兴的紫砂艺人来说,这一天的到来仿佛是水到渠成,没有丝毫的惊喜,他们依旧笃定地坐在泥凳前面,坚守着自己的传统手艺,一板一眼地把紫砂的技艺传承下去,把紫砂的文化发扬光大,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宝贵的财富,也让紫砂艺术长久不衰,成为我们永恒的传承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