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立彬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花器是较为经典的紫砂壶款式之一,其主要模仿自然界物体的形态,如松、竹、梅等。花器的艺术形象完美地诠释出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一艺术真理,手艺人以较高的艺术手法生动地塑造出物体的形态细节,使得紫砂壶富有生命感的艺术气质。手艺人要想充分展现物体的形象,需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同时兼具形、色、工三者的巧妙融合,不落俗套地将事物刻画在紫砂壶上,从而能够实现紫砂壶艺术上的典雅朴质。
早期紫砂花器的代表作当属供春的“树瘿壶”,“树瘿壶”则传神地描绘出树瘿的纹路和肌理,呈现出紫砂壶独有的艺术形式。“树瘿壶”的出现使得众多的紫砂手艺人关注于花器,因而紫砂花器呈现出多样的姿态。“荸荠壶”、“南瓜壶”、“竹鼓壶”、“葫芦壶”、“报春壶”、“佛手壶”、“牡丹壶”、“寿桃壶”等经典的紫砂花器都各有各的风味和意趣,紫砂手艺人借葫芦、寿桃、荸荠、牡丹等意象增添紫砂壶的趣味性和意味性,弥补了紫砂壶本原的古朴庄重。
紫砂壶套组“菱花如意”(见图1)为花器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以菱花这一富有吉祥寓意的事物为主要意象。这一紫砂壶套组整体看起来小巧精致,壶身与杯身紫砂胎质通润光亮,颇为舒适自然;紫砂壶曲线相对比较饱满流畅,弧线线条依壶底顺畅向上延伸至壶盖上,张力十足;壶盖仿佛一顶宝帽,严丝合缝,沉静地置于壶身之上;壶钮是一朵未开花苞的莲花,似一朵浮于云上的莲花,衬托出紫砂壶高贵典雅的一面;壶盖上采用雕塑的技艺手法,以较为简单的式样装饰,既不争夺壶盖的贵气,又起一种点缀衬托的效果;壶嘴、壶把均采用流畅的曲线线条,比例协调地点缀在壶身两侧,壶把上方曲线顺滑而出,模仿祥云的自然线条行如流水,与祥云这一主题相呼应。
圆鼓鼓的小壶身圆润可爱,明亮的壶身线条勾勒出菱花的线条之感。壶身为正常的圆器造型,一条条流畅的曲线将圆壶身分割成一瓣瓣像花苞包裹着的壶身,壶身之中的水好似浸泡着花苞。壶身向下缩小圆润,壶底与壶身完美地实现过渡,过渡平足的设计承载着整个壶,稳定自然,符合美学的审美意味。
两个杯子与紫砂壶遥相呼应,式样相同,杯身与杯把的样式与紫砂壶相对应,协调统一而不失美感。杯身类似紫砂壶壶身,均采用线条分割的式样,将光滑的杯身匀称地划分着,使得简单的杯身富有一定的格调和气质。此款紫砂壶套组的泥料呈现出暗红色,暗红的外观颜色将紫砂壶的典雅气质有效地凸显出来,让人顿生安静祥和之意。
宜兴紫砂是中华大地上不可或缺的一件瑰宝,在中华大地母亲的怀抱里生根发芽,在时间与空间的共同孕育下成长,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熠熠生辉,在古今中外一直备受世人的推崇。六百年的发展历史,紫砂的文化依旧昌盛。从造型艺术到装饰艺术,紫砂与绘画、书法、雕刻等多种文化交汇,在具备实用性的同时,在艺术性和创新性上同样出彩,这是凝聚了数代乃至数十代紫砂人的艺术创作结晶,更是时代的见证者,描绘出广阔的中华大地上一幅幅画卷,是中华文化最忠实的传承者和发扬者。
如意是传统工艺品,它有着修长的手柄以及云纹图案,是祥瑞的象征,意味着的是人们事事如意、吉祥如意的美好祝愿,因此作为礼器艺术品一直深受世人尊崇。因此在各种艺术品的雕刻装饰过程中,工匠们总会在表面雕刻上代表祥瑞的如意祥云团案,而在“菱花如意壶”中,如意纹均匀对称地分布在壶身上,小巧可人,作为装饰图案贴于壶身不但可以由雕刻艺术产生立体美感,仿若祥瑞的云朵悬浮于眼前,与筋纹器所表达的意味相同,凹凸匀称别致、对比强烈。“菱花如意壶”造型古朴大方,融合多种传统元素,不仅有鲜明的文化定位也有深刻的文化意蕴,在品茶的同时也是在品味壶中的祥瑞如意。
紫砂壶表现出来的美与其它艺术品是不同的,充满了素净、雅致、禅意,虽然看似颜色不够显眼,但实际上蕴含的深意需要细细品赏才能懂,这也是紫砂壶最吸引人的地方。“古镜菱花暗,愁眉柳叶颦”出自骆宾王的《王昭君》,这首诗对“菱花如意壶”的造型设计上起到了一定的灵感作用,壶名中的如意两个字不仅呼应了壶身上刻画的一把玉如意,也有吉祥如意的寓意在里面,而且如意本身也是中华传统韵味比较深、历史悠久的工艺品,两者融合在一起更是把祥瑞体现得淋漓尽致,深得人们的喜爱,可见制壶匠师在制作这把壶时付出了多少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