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志超
在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作品中,紫砂壶是人们比较熟悉和喜爱的一种,这自然与中国人喜爱饮茶的习惯有关,不过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紫砂壶也相当“努力”,在不断探索中带给人们源源不断的艺术惊喜。文化、精神、思想等是紫砂壶创作关注的重点内容,有了内涵作支撑才能彰显紫砂壶艺术的品质。“乘风破浪”这件作品在造型上简约又有新意,创作者对乘风破浪的动感效果予以表现,以清晰、生动的艺术形象来体现紫砂壶工艺的特征,并揭示其中所包含的民族精神。
此件作品采用“底槽清”泥料制成,这是紫砂泥之中一种较为珍贵的泥料,烧制后通常呈红猪肝色,色泽偏紫泛青,泥质细而纯正,极受人们喜爱。此件作品表面为醇厚的红棕色,泥料的色彩均匀,质地细腻无瑕,洁净如玉,展现了双重美感,一方面是源于泥料本身的自然魅力,另一方面则源于工艺的细致。高质量的泥料使壶表面光滑平整,以手抚触如丝绸般顺滑,又有玉之温润,自然令人爱不释手,百看不厌。
此壶泥料使紫砂壶高雅、精湛及沉稳的经典特征得到了展现,并体现出紫砂壶对泥料表现的严格要求。“底槽清”是比较珍稀的泥料,也决定了创作要一丝不苟,极为精心,否则便也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了。
此壶的造型也颇为简单,是半圆形的,底部是圆满的大平底,上部则是立体的半球,壶盖是简单的圆片,恰好构成半球形的顶部,整个壶体造型就非常简洁清晰了。壶身虽为半圆,仍具有圆器作品那珠圆玉润的特征,弧面处处均匀,带有张力感,外部线条轮廓十分清晰,凸显出圆器的线面结构特点。壶身一侧镶嵌了笔直的壶嘴,为四方形,与壶身的结构明显不同,棱面之间的转折利落干净,前端则为圆弧形状,与一般的壶嘴略有不同。壶嘴实际上采用的是方圆结合的设计,使壶身的结构简约而不单一。
此壶的造型也具有经典性,首先可以保持作品的稳定,这也是紫砂壶创作的第一要务;其次,简单的壶身造型也有利于衬托装饰设计,以表达作品的主题和艺术个性。
此件作品的壶钮、提梁以及壶身处的装饰都十分有创意,创作通过这三部分要表现出“风”、“帆”与“浪”的形态,也就非常形象地表现了“乘风破浪”的主题。
首先看壶钮。创作者运用了雕刻工艺制作出一艘小帆船,两面风帆高高立起,上面的纹路清晰可见,精致逼真。只有在有风的时候才可扬起风帆促使船前进,所以这两面风帆足以表达“乘风”之感。船体呈香蕉型,前端微微扬起,船体底部是雕刻而成的朵朵浪花,这样“破浪”的感觉也呈现出来了。
其次看提梁。提梁为环形,独特之处在于连接方式,前段连接在壶嘴上方并向内卷,形成一朵小浪花,线条越向后运行越粗大,直至连接在壶身中下部,于不对称之中仍然保持着平衡的状态,非常巧妙。最后看壶身中下部的装饰。从壶身右侧底部向斜上方延伸出线条,与左侧由底部延伸过来的线条汇聚,形成一朵大浪花,左侧下部的壶面微微向外凸出,使浪花的立体感更强。提梁与壶身处的装饰配合起来表现的就是海,营造出一个更为广阔和博大的场景,将小帆船衬托得更加勇敢无畏,彰显了“乘风破浪”的精神。
“乘风破浪”是指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国家、民族的层面上说,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经历了无数的苦难,但中华儿女始终没有畏惧和退缩,才使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不倒,生机勃勃,“乘风破浪”使作品包含有民族大义;从个人层面来说,无论是生活中的困难,还是事业上的磨练,都需要有乘风破浪的精神,“乘风破浪”使作品具有勉励的意义。紫砂壶艺术绝不仅是给人以消遣和放松,更要以优秀的民族精神去引导人们,使人们在片刻放松之后能够获得人生的启发和前进的动力,“乘风破浪”就是这样一件作品,它以精湛的工艺和别致的设计彰显了紫砂壶艺术的价值和民族精神的力量。
结语:“乘风破浪”这件作品在别致的造型中呈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紫砂壶作品。通过这件作品也能看出紫砂壶创作的创新需求,要做到生动、逼真、不拘一格必然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开阔的艺术视野,在广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中吸取养分,才能使紫砂壶艺术登上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