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
艺术创作向来不是空穴来风,其根植于创作者的成长环境、学习环境、知识积淀、个人审美……多种因素相互影响,最终决定了创作者的创作风格。艺术家们也从而创作出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艺术品,使艺术世界异彩纷呈、百家争鸣。艺术界也因此出现不同的艺术流派,有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技法,为普通受众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品,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提高了人们的审美意趣,这是艺术带给人类世界的巨大价值。
瓷板画《大吉大利》
瓷板画《喜出望外》
中国传统工艺的创作如果失去浓厚的文化根基,就会像无源之水,即使有短暂的泉涌,但终究有枯竭的一天。艺术创作的灵感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它需要艺术者有浓厚的文化积淀和对生活的较强的感知能力,方能在冗长沉闷的生活中、在绵延不绝的历史长河中寻得创作灵感,使自己的艺术创作不止是拥有华丽的“外表”,还拥有强大的“内核”。一件艺术品只有拥有文化内涵,才会耐人寻味,值得世人观赏品鉴,徒有其表的艺术品只会让人觉得初见可赏、久之索然无味,这也是不是所有东西都能成为艺术品的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素质教育的普遍实行,人们的文化水平和审美品味不断提高,对精神生活的需要也进一步加深。人们对于生活的需要不止停留于物质的温饱,而是有更多的美的需要,从原本的物质匮乏的年代到现在对使用物品有美的追求。从博物馆、美术馆到家居装饰品,再到日常生活用品,传统手工艺品逐渐点缀了人们的生活,展现出属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恢弘历史长河中人才辈出、星河璀璨。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泱泱大国以其深厚的文化根基向世界展示了中华风彩。从唐玄奘西天取经到鉴真东渡日本,中西方文化交融,越来越多的中华文化传向世界,倍受世界各国友人的喜爱,展现出属于中华文化的文化价值。中国优秀传统工艺品的创作灵感很多也取自于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含蓄温婉,将礼义廉耻印入其中,歌颂高洁、训诫低俗。在中华文化的世界里,很多意象都染上别样的色彩,充满了诗意。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有着美观的外形,梅花凌寒独自香、兰花清幽高雅、竹节节高升、菊花恬然自处,它们象征着高洁高雅的美好品质,向来是众多艺术家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绘画、刺绣、陶瓷等工艺品都喜欢以花中四君子为创作题材,使艺术品创作不落俗套,在拥有艺术美感的同时也拥有文化内涵。
除了花中四君子,很多动物的意象也有其文化内涵。“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这句诗出自明代著名文学家唐寅,讲的是被人们视为“五德之禽”的公鸡。“五德”是指文德、武德、仁德、勇德、信德,代表着公鸡带有的五种美好品质。公鸡头顶鸡冠,而“冠”字与“官”字同音,象征着有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而不退缩,是勇德;有食物时招呼同类一同食用,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时报晓,是信德。宋朝时宋徽宗赵佶曾作《芙蓉锦鸡图》来歌颂“五德”,以寄托对大宋江山的祝福。当代工艺美术师余秀华的潮彩作品《大吉大利》也是同样以拥有“五德”的公鸡为创作题材,托物言志,以此来宣传“五德”文化,称赞公鸡的美好品质,寄托了对亲人朋友、后辈子孙拥有“五德”的美好祝愿和期盼。《大吉大利》潮州瓷板画上,一只气势雄壮的公鸡单脚而立,另一只富态的母鸡紧随其旁,前方还有几只小鸡正在啄食,背景以硕果累累的荔枝作为衬托,整个画面和谐统一,充满自然之乐。而整幅瓷板画的精彩之处在于将鸡的神态和羽毛质感刻画得栩栩如生。作为画面主体的公鸡鸡冠如冲冠之火,颜色鲜明的同时细致有层次,彰显其“文德”。鸡身的羽毛并不只是单一的颜色,而是鸡脖白毛、鸡身黑毛、鸡尾彩色毛互相呼应,层层叠叠构成了鸡身的毛流感,将公鸡的姿态完美呈现在陶瓷之上。
中国传统艺术品中把中华文化中的传统节日、民风民俗、神话传说作为创作题材的也很多。以潮州彩瓷为例,潮州手工艺人们把中国传统节日如元宵节、春节、端午节等以陶瓷彩绘的形式展现出来,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传统工艺中,以艺术品的形式展出和记录,富有民族特色。且以这些传统元素作为题材的艺术品是老百姓们喜闻乐见的,因其传达了美好的祝愿和节日的喜悦。可能也正是因为创作者们将喜悦这一情绪融入艺术品中,才让这些艺术品更加鲜活。余秀华的潮州瓷板画作品《喜出望外》创作灵感来源于记录美好生活时光。图为一身穿汉服的贵妇手提灯笼站在门口,衣着华丽、头饰高贵、神情含笑,似乎不用言语就能告诉人们有喜事的到来一样。加上运用中西结合的笔法,使头饰、衣服立体感强,面部表情自然,神态逼真,把油画的风格印证在陶瓷画上经过烧制,让画面永久保存靓丽的色彩和留住美好时光,是家居装饰和收藏家热爱之作。2012年10月此作品在广东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中获金奖。这幅瓷板画作品《喜出望外》的点睛之处在于将贵妇人含笑的神情和揭帘而出的姿态生动地刻画出来,将喜悦这一情绪定格在画中,使人观之能感受到妇人的喜悦之情。
潮州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在这个城市出现了很多属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手工艺,这些优秀传统手工艺除了拥有独特的技艺和特别的美感外,还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使潮州非遗手工艺如潮州彩瓷、潮州刺绣、潮州手拉壶等都更加具有韵味、更加具有被传承的价值、更加值得世人细细品味。与此同时,这些潮州非遗手工艺也取材于潮州传统文化,使潮州传统文化的传承焕发新的生机。潮州虽然不及大城市的繁华昌盛、没有高速发展的经济,但是它拥有属于小城市的独特味道。出花园、游神赛会、入宅等潮汕地区的民风民俗为潮州地区的传统手工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除了民风民俗,潮州八景的如画风光历来也倍受艺术创作者的青睐。“潮州八景”是潮州传统风俗文化极其典型的代表景点,八处景点都各有一个充满诗意的四字名字,还有属于这个景点的传奇的历史故事。近年来,潮州八景越来越成为炙手可热的旅游景点,深受潮州市民和外地游客的喜爱。“潮州八景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舟。”这是潮州人民从小便耳熟能详的潮汕歌谣,在潮州的大街小巷中传唱颇广,由此可见潮州八景在潮州人心中的地位。所以很多潮州地区的工艺美术大师都爱将潮州八景融入自己的作品设计中。余秀华的潮州彩瓷作品《潮州八景》就是以潮州八景为绘画题材的工艺美术品。作品骨瓷碗上的八景分别为:鳄渡秋风、西湖渔筏、金山古松、北阁佛灯、韩祠橡木、湘桥春涨、凤台时雨、龙湫宝塔。该潮彩作品将潮州八景绘于光洁圆润的骨瓷碗上,将分散在潮州各地的八景绘于同一碗身之上,让人只看一碗,便可领略潮州八景的独特风光。创作者从小便生活在潮州市,对于潮州文化有自己的理解,对于潮州八景也亲身体会观赏多次,她用画笔将自己眼中的潮州八景制成精彩绝伦的潮州彩瓷,一笔一划的灵感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潮州传统文化的理解。创作灵感与传统文化相辅相成,创作灵感来源于传统文化,与此同时由灵感到创作出来的这些艺术品也很好地宣传了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能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不断地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有多种,潮州彩瓷的艺术创作灵感来源也不例外。潮州彩瓷的创作灵感根植于创作者的生活环境,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具体的潮州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展现出浓浓的中国特色和潮州特色。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以各种形式融入艺术创作,赋予艺术创作更多的灵感和文化内涵。中国之所以能发展到如今这般繁荣富强,其内源动力之一便是丰富多姿的传统文化。艺术创作者们唯有不断钻研、推陈出新,才能将家乡乃至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至全世界,达到传统文化为艺术设计提供灵感,而艺术设计又为传统文化起到宣传效果的双赢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