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参与护理模式对儿科患儿睡眠质量的影响

2021-10-12 10:52胡立娟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儿科护理人员患儿

胡立娟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德州,253500)

儿科是纳入患者量较大的科室,人类在年幼时期身体免疫力及抵抗力不强,容易受到外界风、寒、湿邪侵扰诱发疾病,随着我国二胎政策开放,儿科患儿数量持续增加,儿科也成为医院工作的重要区域[1]。儿童作为临床上的特殊群体,受到心智及身体素质影响,语言功能不健全、无法仔细表达自身的感受,加之儿童情绪调节能力较差,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易发生各种问题,比如哭闹、不配合等,此类问题也是导致临床诊疗工作无法顺利开展的主要原因[2]。儿童在患病后睡眠质量降低,对疾病治疗结果产生影响,对此,在患儿护理过程中还需选择适当的护理方式,调整患儿情绪,提高患儿疾病治疗的依从性,提升患儿睡眠质量。对此,本文对我院纳入的患儿不同护理模式进行探究,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取得显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7月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21例,患儿年龄2~5岁,平均年龄(3.01±0.34)岁;观察组中男女患儿数量分别为22例、28例,患儿年龄1~5岁,平均年龄(3.05±0.59)岁,患儿均由于肺炎、营养不良、脑瘫等疾病入院,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患儿进入儿科后接受常规护理 包括饮食管理、体征监测、环境管理、药物管理。

1.2.2 观察组患儿进入儿科后接受家长参与护理模式 1)护理方案沟通:护理方案在落实前,护理人员与患儿家长沟通,在沟通中渗透睡眠质量对疾病治疗的意义,让家长认识到家属参与管理对患儿睡眠管理的效果,并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点及难点,护理方案获得家长认可后,让家长积极参与到患儿睡眠管理中。护理人员与家长协调护理工作配合方式,比如,护理人员在施以针刺及血压测量等操作时,家长需通过玩耍及播放动画等儿童喜爱的方式转移注意力,避免患儿对护理过程存在恐惧感,也能避免患儿受到恐惧情绪影响,对治疗方案及护理方案有抗拒情绪,导致患儿无法在医院安心睡眠,从而使患儿睡眠质量受到影响[3]。2)语言护理:在家长参与护理方案中,护理人员指导家长与患儿沟通的方式,通过语言及肢体接触等,观察患儿情况,家长与患儿沟通过程中应当持续性调整患儿情绪,让患儿恐惧情绪消除,通过语言安抚及肢体安抚方式带给患儿安全感,进一步提升患儿疾病治疗依从性,使患儿能在科室安稳入睡。睡眠作为机体修复过程,有利于加速患儿康复[4]。对于能够表达语言的患儿,家长需询问患儿是否存在疼痛感、不适感,使家长及护理人员掌握患儿治疗情况,对于无法表达的患儿则需要关注患儿肢体及表情变化,避免由于疼痛、不适导致患儿无法进入睡眠状态。3)家属与护理人员沟通:在患儿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与患儿家属及时沟通,二者对患儿的心理变化及生理变化展开分析,从而制定科学的护理策略[5]。护理人员在工作开展中,也需要家长配合,避免患儿出现治疗依从性降低的情况。

1.3 观察指标 1)本院自制护理有效率量表,内容涵盖显效、有效、无效三项指标,显效,患儿护理依从性高,睡眠质量良好;有效:患儿能够配合治疗,但睡眠质量一般;无效:患儿不配合护理及治疗,睡眠质量差;2)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患儿情绪变化进行评估,分值低患儿情绪控制效果良好,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患儿睡眠质量进行分析,分值低,患儿睡眠质量良好;3)自制护理质量评分表,对护理服务态度及护理专业技能、护理安全展开评估,分值高护理质量良好。

2 结果

2.1 2组患儿护理有效率比较 2组患儿护理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护理有效率比较[例(%)]

2.2 2组患儿情绪及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2组患儿SAS及SDS在护理干预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睡眠质量评分在护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护理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儿睡眠质量评分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患儿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儿情绪及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分)

2.3 2组患儿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人员在服务态度及专业技能、护理安全、责任意识评分上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儿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儿科相比其他成人科室,在护理工作上难度更大,为临床护理工作带来挑战。儿科纳入的患儿年龄小、智力发育不完全,在面对治疗时出现抵抗情绪及负面心理,临床上表现为焦虑、抑郁情绪,无法在医院安心睡眠,患者休息不充足,对疾病治疗产生不利影响。患儿无法顺利与护理人员沟通,护理人员无法全面掌握患儿机体情况,导致临床治疗方案及护理方案的实施受到阻碍[6]。针对临床护理工作面对的挑战,护理人员还需挑战常规护理方案,制定综合性护理方案,推进护理工作顺利开展,让患儿能够在医院中保持充足的睡眠。患儿睡眠充足有利于提升患儿机体免疫力及抵抗力,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常规护理方案,注重对环境及患儿体征管理,但忽视患儿实际需求,因此,在操作过程中患儿不配合治疗,家长焦急,容易诱发护患矛盾,导致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表示不满[7]。对此,本研究采取家长参与护理模式,指导家长护理过程中应当关注的问题,通过转移注意力及调整患儿情绪的方式提升患儿睡眠质量。家长参与护理模式也能让家属感受到护理人员的辛劳,体谅护理人员工作。在护理过程中,若患儿哭闹,家长可及时安抚患儿,患儿家长也可通过语言及肢体抚平患儿恐惧感,让患儿表达瘙痒、疼痛等不适感,护理人员与家属配合及时掌握患儿机体状态,以此提出对应的护理方案,持续改进护理质量[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护理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儿护理有效率为66%;2组患儿SAS及SDS在护理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儿睡眠质量评分在护理前无明显差异,在护理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儿睡眠质量评分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患儿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在服务态度及专业技能、护理安全、责任意识评分上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施以家长参与护理模式,有利于提升患儿睡眠质量,消除患儿不良情绪,提升护理有效率。

猜你喜欢
儿科护理人员患儿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唇腭裂患儿家长围手术期的心理需求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小儿惊厥不要慌,记住这些护理知识
妇产科护理纠纷原因及对策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探析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