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青 卢美因 冯娜娜 覃功虎 易正珩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康复科 518103
跟痛症是以足跟部疼痛为主的疾病,是指跟骨结节局部周围因慢性劳损导致的疼痛,多伴有行走活动受限,严重时可有根骨骨刺生成,此病发病以肥胖者及40~60岁中老年人多见。目前中医主要以针灸、针刀、口服中药、中药熏洗、推拿等保守治疗为主[1]。“通元疗法”是基于通督调神和引气归元,以调和脏腑、平衡阴阳来治疗疾病[2],在不孕不育、哮喘等病中均取得显著疗效。但通元针法结合口服中药治疗肝肾阳虚型跟骨痛的临床疗效目前尚无系统研究,因此本研究采用通元疗法结合口服自拟“通元温阳活血止痹汤”治疗跟痛症病,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5—6月就诊于本院的90例顽固性跟痛症患者分为针灸组、中药组及针药联合组。其中男48例,女 42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 (42.21±4.99) 岁;双侧足跟疼痛患者26例,单侧足跟疼痛患者64例;病程6~24个月,平均病程约17个月。三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临床明确诊断为跟痛症,病程长达数月至数年,呈持续性疼痛,无外伤;(2)每天晨起踏地行走时足跟跖面刺痛,行走片刻疼痛减缓,久行后疼痛有加重趋势,走在不平的路面上疼痛持续加重;(3)查体见足跟着力部软组织坚韧,足跟骨跖面内侧结节处有局限性压痛,部分患者做足跖屈背伸动作亦出现疼痛现象;(4)侧位跟骨X线摄片或可见跟骨骨质脱钙、增生或骨刺。排除标准:(1)外伤性、痛风性、跟骨骨髓炎或跟骨结核等所致的跟痛症;(2)受身体肌肉生理学情况影响,如运动中枢疾患、肌无力等所致的跟痛症;(3)合并严重内分泌、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疾病者;(4)主客观情况不能坚持或配合治疗, 以及在其他情况影响下研究者认为不适宜纳入本研究。
1.3 方法 针灸组采用通元针法在患者的相应穴位进行针灸,中药组为口服自拟通元温阳活血止痹汤,针药联合组采用通元针法在患者的相应穴位进行针灸后联合口服自拟通元温阳活血止痹汤进行治疗。通元针法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取百会穴、天枢穴(双)、关元穴、气海穴、归来穴(双)、足三里穴(双)、三阴交(双)、太冲穴(双)、太溪穴(双)、阿是穴;患者取俯卧位,取肾俞穴(双)、大肠俞(穴)、命门穴、委中穴(双)、承山穴(双)、昆仑(双)。百会穴得气后平补平泻留针不加电,阿是穴采用关刺法不留针,余穴针刺得气后加电,1、2组穴隔日交替取穴治疗,电针仪选连续波,频率100Hz,根据患者感受选择强度,25min/次,1次/d,6d/周。自拟通元温阳活血止痹汤:黄芪45g、当归10g、桂枝15g、白芍15g、细辛3g、炙甘草6g、通草10g、苍术10g、薏苡仁30g、牛膝15g、独活10g、大枣30g、桑寄生20g、炮附子10g(先煎)、熟地15g、淫羊藿15g,1 000ml水煮成200ml,每次100ml,每日1剂,2次/d,饭后温服。
1.4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后时观察三组患者以下指标并进行记录:(1)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3]评估患者的疼痛强度:采用10cm长的尺子设置无痛端及最痛端,根据患者主诉的疼痛程度,在尺子的相应部位做记号,记号处至无痛端间的距离即为痛觉评分,满分为10分(1~3 分为轻度疼痛,4~6 分为中度疼痛,7~10 分为重度疼痛);(2)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系统评定两组治疗前后的足踝功能:参照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法[4],从疼痛度、活动度、足部功能、行走步态、足跟稳定性、足部对线等多方面进行评定,满分为100 分(50分以下为差,50~74分为可,75~89分为良,90~100分为优)。
2.1 三组VAS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三组的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中药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及针药联合组VAS疼痛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针灸组与针药联合组之间的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三组VAS疼痛评分与治疗前、治疗2周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后三组VAS 疼痛评分比较分)
2.2 三组AOFAS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三组的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三组AOFAS功能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针灸组与针药联合组、中药组与针药联合组之间的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三组AOFAS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治疗2周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后三组AOFAS 功能评分比较分)
跟痛症是由一系列疾病导致的足踝部疼痛症候群。现代医学认为,引起跟痛症的主要因素与跟骨及周围软组织退变, 长期的积累性牵拉、创伤、劳损、肥胖, 工作相关性负重等原因相关导致跖腱膜起点劳损、足跟脂肪垫炎症、跟骨内压增高等[5]。中医则认为该病主要与肝肾亏虚,外邪侵袭,加之气滞血瘀引起。《医宗金鉴》有云“此症生于足跟,顽硬疼痛不能步履,始着地更甚,由脚跟着冷或遇风侵袭于血脉,气血瘀滞而生成”。现代医学在治疗上主要以物理治疗以及手术治疗为主,中医则以针灸、针刀、口服中药、中药熏洗、推拿治疗为主。中医治疗跟痛症一从肝肾论述,肝主筋,肾主骨,久行伤筋,久立伤骨,易导致肝肾阴虚,失于濡养,不荣则痛,采用口服中药可调理机体阴阳、寒热、虚实,滋补肝肾,保证机体气血充盈通畅,除寒湿,通经络。二从外邪论述,足位于人体最低处,易使外邪乘虚而入而致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瘀阻,不通则痛,采用针灸疗法可调和体内气血阴阳、疏通经络、扶正祛邪的作用。针灸与中药相结合,在中医辨证施治、整体观理论指导下体现出多靶点、多因素的特点,可实现内外同治,针灸治标,服药治本,在标本兼治的作用下达到协同增效的效果。针药结合治病的记载最早可追溯于《内经》,如《素问·移精变气论》中记载:“病形已成,乃欲微针治其外,汤液治其内”,提示疾病形成后药物与针灸联合治疗疾病效果更好。针药结合治疗以其简单独特的操作方式、可观的疗效对临床普及针药结合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元针法是“通督养神、引气归元”的简称,“通督养神”以养阳,其主穴以“人中、印堂、前顶、后顶、百会、大椎以及背部肾俞穴”为主,通过督脉调理诸阳之气, 配合背俞穴以安五脏之神, 以取通督养神之效;“引气归元”以调阴,其主穴以“天枢、气海、关元、归来以及腹部募穴”为主,其中任脉脐下穴位以达补肾固元之功[6-7],是从人生立命之根本元阴元阳入手的针灸体系。 本研究中,通元针法从阴阳调摄、脏腑平衡、气血沟通的基本点出发治疗跟痛症,因此治疗本病时应重视补肾温督,活血通痹止痛,取穴时以肾经和膀胱经穴位为主,同时选择阿是穴。通元温阳活血止痹汤中采用牛膝、桑寄生、炮附子及淫羊藿,温阳补肾、强筋健骨;再采用桂枝、细辛、通草、苍术、薏苡仁及独活,疏通经络、止痛止痹;最后以黄芪、当归、白芍、炙甘草、大枣及熟地补气固表、滋阴养血。通过通督调神、引气归元,改善全身阴阳失衡状态,再配合自拟通元温阳活血止痹汤治疗,在腹背经气交通的前提下,增强脏腑调理、气血疏通、病邪祛除之功[8]。本文结果显示,采用通元针法针灸联合口服中药治疗2周即可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显著恢复与改善,当治疗时间延长至4周时,疗效更佳。
综上所述,通元针法结合口服中药治疗跟痛症,疗程以4周为佳,该法临床疗效确切,可缩短病程,提高疗效,降低疾病复发率,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