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乞食

2021-10-11 02:35:15丁小村
阅读时代 2021年10期
关键词:叫花子言辞豆苗

丁小村

陶渊明有一首有名的诗《乞食》: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意思是,某一天我实在饿得不行,也不知道去哪儿找口吃的,走着走着来到一个地方,敲开门却不知怎么说了。主人一看就明白我的意思,招呼我进门,结果开心地聊了半天,互相聊得倾心,一直聊到黄昏,然后就喝着酒畅快地碰杯。这个主人也鼓励我,我也很感动,说着说着就写下了诗歌——您招呼我吃喝,我就想起了那对韩信有一饭之恩的漂母,可惜我没有韩信那样的出息,这辈子也不知道怎么答谢您,也许只能下辈子了吧。

这首诗把一千多年来的很多人都讀得心酸:陶渊明这么个遗世孤高的诗人,竟然落魄到讨饭,不知道让古往今来的文人们情何以堪啊!

又有人说这首诗写的不是陶渊明的真实经历,是虚构的。诗人嘛,惯于想象,情景虚设而已。

按照陶渊明的生平经历,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比如到别人家去混顿酒喝什么的——毕竟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农夫: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他也许有些懒散不勤除草,也许是不会种庄稼,把豆苗都种得稀疏瘦弱了。

我年龄小的时候想当隐士,我的朋友笑话我,你不会种庄稼,不会养猪喂牛,你能干啥?当隐士你也只能去山坡上采薇吃,那玩意儿没有什么营养,如果不加肉煮着吃,你半口都吃不下去呢。

我一想还真是这样子:我当隐士估计连陶渊明都不如,即便去乞食,别人也会讨厌我,觉得我一事无成,当个农夫也当不好,还有脸讨饭?不会有谁热情地请我进家门喝酒吃饭,还陪着我开开心心聊聊文学什么的。

想到这,我就不再为陶渊明心酸了。我读这首诗,竟然读出了无限的温暖和情谊。

他就像碰运气跑去乞食,这个世界上并不一定给你好运气——但陶渊明遇到了,他遇到了一个好“主人”。

“主人”并没有等到他开口说出难堪的话,就已经知道他的意思,赶紧请他进门,招呼他坐下来。文人本来是善于言辞的,但到这个时候竟然不好意思开口,反而拙于言辞了,对方多善解人意啊。

“主人”知道他是诗人,跟他聊聊文学,还聊得很开心,竟然聊到黄昏吃饭的时候。这世上不是人人都愿意跟一个叫花子探讨文学和诗歌的。

“主人”知道他喜欢喝酒,陪着他“倾杯”——就是干杯,“感情深一口闷”的意思。

“主人”还真心鼓励他继续当隐士,继续写诗。

假如我当了隐士,饿到去讨饭,别人给我买份快餐让我解决,肯定我一边吃一边还得听他教训我:你以后别再这么清高,好高骛远了,人要务实,饭都没得吃,你写个什么诗啊?你不是清高的隐士,你只是个可怜的叫花子而已。

读到这里,我都想请人喝酒了:世上最美好的事,莫过于一个清高的叫花子遇到一个知心有情的好“主人”啊。

李白也写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但读起来真的不如陶渊明的让人感动和感念。

责编:马京京

猜你喜欢
叫花子言辞豆苗
豆苗儿美术作品展
豆苗儿家的门辩论会
此刻即是新掬之水
读者(2021年7期)2021-03-15 05:02:00
豆苗儿家的辩论会
一个叫花子的故事
阅读时代(2020年7期)2020-09-10 13:23:43
我不想感动对方
扬子江(2019年3期)2019-05-24 14:23:10
天高不为高,人心更是高
快乐语文(2017年17期)2017-07-31 19:08:03
古柏
诗林(2016年5期)2016-10-25 05:52:58
小雨滴
言辞重复的社会— 认知语用阐释
外语学刊(2016年4期)2016-01-23 02: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