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
摘 要:内部审计是以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和增加机构的价值为目的,通过防控组织营运风险和财务风险,完善组织营运流程,挖掘开源节流的方法,降低可避免的损耗,通过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为组织增加价值。本文主要研究内部审计的增值目标工作通过风险防控、加强内部控制和完善业务流程三大方法来增加组织价值进行浅析。
关键词:内部审计;增加;组织价值
采用一定的方法,内部审计可以提高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有效性,有助于实现组织的目标。通过预防组织营地运风险和财务风险,完善组织营运流程,挖掘开源节流的方法,降低可避免的损耗,利用内部审计特殊的地位、资源和方法,通过给组织提供有意义的审计结果或有价值的建议,融合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公司治理等先进理论用于审计工作中,从而给组织增加价值。
一、增强风险意识,制定风险管理程序增加组织价值
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风险是一把双刃剑,正确认识并有效利用风险就能为组织实现增值。内部审计工作者要通过将风险的识别、评估、应对和监察全过程贯彻到内部审计的日常性工作中,既要管控好风险防止将“风险”变成既定的“损失”,又要合理利用“风险”可能带来的高额收益,及时将获取的相关风险信息在组织内部进行沟通并采取有效措施使组织得以实现增值。
(一)组织风险的识别
通过PESTEL分析法对组织所处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會和文化因素、技术因素、环境因素及法律因素进行分析,剖析行业和组织生命周期,运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对行业内的竞争对手、供应商、客户、潜在的行业进入者以及替代产品或技术的威胁进行综合考虑,全面进行市场分析,深入了解组织的组织结构、治理结构、所有权结构与筹资、投资及经营活动和政策,从而识别出组织中面临的重要风险因素和组织管理中的重要缺陷。
(二)组织风险的评估
识别出对组织的各个层级有影响的的重要风险后,下一步是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相对重要程度进行评估。根据识别出的风险制作风险评估系图识别某一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发生是否对组织产生重要影响,然后根据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影响程度确定组织风险的优先次序。
(三)组织风险的应对
根据识别及评估出的风险优先次序,根据不同的风险类型选择风险降低、风险消除、风险转移以及风险保留的风险应对策略。由于风险千变万化甚至瞬时万变,必须紧跟风险识别和评估,快速采取有效应对策略,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
(四)风险监察
由于风险的不静止性以及风险识别程序的不连续性,必须对风险进行监察,确保对已经识别出的风险的控制建议得以实施,保障能不断的获取最佳的风险状况信息,提出风险应对程序的建议,以便管理层及时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范围。
二、执行内部控制测试,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实现增值
审计人员通过测试组织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及监控等方面,发现的所有缺陷和薄弱环节予以详细记录并提交专题报告,由治理层、管理层及关键岗位职工参与讨论应对措施并坚决贯彻落实,从而达到防范和化解组织风险,帮助组织预防和减少损失,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使组织活动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进行,降低违法违约成本和避免非增值作业,最终为组织实现增值目标。
(一)评价和完善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其他内部控制因素的根基。在评价和完善内部控制环境时,应该考虑组织的诚信和道德观、职工的工作胜任能力、组织的治理结构、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职权与责任的分配、人事政策等方面,评价管理层是否建立了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舞弊和错误的恰当控制。
(二)评价和完善组织风险管理程序
审计人员应该评价组织的风险管理程序是否能够有效识别各种组织面临的风险,是否能够正确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频率以及影响程度,是否能够有效应对风险和执行风险应对措施。
(三)评价和完善组织的控制活动
评价和完善组织控制活动,主要评价和完善如下控制活动:第一,评价和完善要求组织内部遵守的适用于普遍及超过一般授权的常规交易的政策与程序;第二,分析评价实际业绩与预算的差异,分析财务数据和非财务因素,并对发现的异常情况采取必要的调查与纠正措施;第三,检查经营活动中信息处理环境下交易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授权;第四,评价和完善组织是否对资产和记录采取适当的安全保护措施,是否对信息数据文件设置授权;第五,评价和完善组织是否及如何将交易授权、交易记录及资产保管等不相容岗位分离以防范舞弊或错误的发生。
(四)评价和完善组织信息与沟通程序
审计人员应当测试组织信息“上传下达”的传递流程与渠道、传递速度、员工关注与重视程度以及信息传递过程产生的误解与执行偏差。
(五)评价和完善内部控制的监控
内部控制系统必须接受监控,监控可以确保内部控制保持有效的运作。审计人员应评价和完善组织的内部控制及有关指令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对于内部控制的缺陷是否及时报告,对政策和程序执行过程中的偏差是否及时进行调整或纠正。
三、测试运营模块,完善业务流程实现增值
内部审计通过对组织业务流程的销售与收款、采购与付款、生产与存货、人力资源与薪金、投资与筹资、货币资金、舞弊和法律法规等特殊事项等七大模块分块或融合运用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有形资产、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及分析程序对各个运营模块实施实质性测试,针对测试过程和结果要保持足够的职业怀疑与谨慎精神,对于识别出业务流程的重要缺陷,要及时进行集体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可行性与实效性的措施以完善业务流程。
(一)测试并完善销售与收款业务流程
内部审计应根据组织行业和自身特点并参照以下流程测试并完善销售与收款业务流程:(1)客户提出订货要求。审计人员要重点关注销售负责人对顾客订购单与销售政策、销售单价、运费支付方式、交货地点、三包承诺及根据审批后的顾客订购单编制连续的销售单等情况。(2)批准赊销信用情况。审计人员应关注信用管理负责人有无按照赊销政策进行信用批准,有无复核顾客订购单并在销售单上签字。(3)审批和签订销售合同。合同签订前,应该会同销售管理部门(主要审批基本销售条款)、信用审批部门(主要审批客户的信用情况和赊销条款)、财务部门(主要审批收款和违约条款)及风险审计部门(主要审核合同法律风险及对合同进行总的复核)在合同签订审批表中签署意见。(4)仓库部门根据审批后的销售单及时供货并编制连续编号的出库单,防止未经审批擅自发货。(5)装运部门按销售单装运货物并开具发运凭证,避免负责装运货物的职员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装运货物。(6)财务部门开具发票及记录销售情况。审计人员主要关注相关票据是否核对相符,原始凭证是否包括有效的销售单、装运凭证、出库单、销售发票,是否据此登记收入、应收账款明细账及货币资金日记账。关注销售实现后的收款问题、是否存在虚假销售问题、是否存在销售退回、销售折扣与折让及应收款项坏账等问题。
(二)测试并完善采购与付款业务流程
内部审计应根据组织行业和自身特点并参照以下流程测试并完善采购与付款業务流程:(1)仓库或业务需求部门提出采购申请。审计人员应该重点关注采购的物品是否经过申请、采购支出是否超出预算及申购单是否经过严格审批。(2)采购部门根据审批的请购单进行询价等咨询后并编制订购单。应重点关注采购货物的价格、品种、质量等关键要素是否与请购单和市场调查基本情况相符,询价等职能是否与确定最佳供应商职责是否分离,签订采购合同前是否经过采购部门、财务部门及风险审计等部门进行审批。(3))验收部门收货并编制验收单。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验收部门验收的货物与订购单、盘点货物数量与质量、检查货物有无损坏、是否编制一式多联预先编号的验收单并及时登记仓库材料明细账。(4)仓储部门保管已验收的货物。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仓储岗位是否与验收岗位分离,是否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保管货物。(5)审计人员重点关注财务部门是否定期与供应商核对往来款项以及凭证资料的真实完整性。(6)审计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建议对采购人员进行定期轮岗,防范采购人员利用职权和工作便利收受商业贿赂、损害组织利益的风险。
(三)测试并完善生产与存货业务流程
内部审计应根据组织行业和自身特点并参照以下流程测试并完善生产与存货业务流程:(1)生产部门编制生产通知单。生产计划部门根据客户订购单或对销售预测来决定生产授权,签发预先顺序编号的生产通知单,2)仓库部门根据依据领料单发出原材料。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生产部门一次领取材料是否与生产任务匹配及仓库是否及时记录材料出库明细账。(3)生产部门生产产品。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生产的工作效率、废品率及产品的市场认同度等要素。(4)财务部门核算产品成本。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产品成本归集是否准确,分析产品成本的构成比例,分析产品成本变动的原因,剖析产品成本降低的潜力与方法。
(四)测试并完善人力资源与薪金业务流程
审计人员重点关注考勤、工资造表、工资发放及会计记录岗位是否分离,工薪账项是否经过恰当的批准,是否存在虚构员工套取工薪的现象,是否存在员工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更改工资标准及为未出勤的职员支付工资的情况,是否有工资计算错误、人名账号不符与工薪长期未支付造成挪用的现象发生。
(五)测试并完善筹资与投资业务流程
测试和完善筹资与投资业务流程,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筹资投资行为是否进行了必要性与效益性分析,是否经过手续齐全的授权审批,签订的协议是否存在法律风险,是否进行了岗位分离。
(六)测试并完善资金收付业务流程
测试并完善资金收付业务流程,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出纳岗位与其他不相容岗位是否有效分离,付款前是否有相关人员复核支付凭证的完整性与准确性,付款业务是否经过严格的审批,货币资金、空白票据及银行预留印鉴等重要财务资料是否进行采取特别的安全措施进行保管,重要票据是否进行专门的登记与使用管理,银行预留印鉴是否由两人及两人以上保管,是否存在坐支现金、设立小金库及大额库存现金交易行为,是否安排专门定期核对银行账户,是否不定期对库存现金实施突击监督盘点核对,是否存在挪用及贪污货币资金的违法行为。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3]北京兆泰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内部审计在治理、风险和控制中的作用[M].北京:西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