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图像叙事研究

2021-10-11 05:02简爱史晓眉冯小卫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1年10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技术

简爱 史晓眉 冯小卫

摘  要 以高校思政课图像叙事为研究视角,回答了“什么是思政教育的图像叙事?高校思政教育为什么迫切需要图像叙事?如何构建高校思政课的图像叙事”三大问题,以期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图像叙事;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10-0056-02

0  前言

随着图像叙事成为读图时代教育叙事的主力军,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主群体的当代“图片人”对思政教育图像叙事的迫切需求和高校思政课教学不能满足当前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导致思政教育工作乏力,亲和力不足,思政课主阵地作用不能充分发挥。矛盾决定任务,因此,什么是思政教育的图像叙事,高校思政教育为什么迫切需要图像叙事,如何构建高校思政课的图像叙事,就形成图像时代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不能回避的问题域,成为当前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的迫切任务。

1  什么是思政教育的图像叙事

图像是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重要语言符号,是对世间事物的视觉化描绘、描述、想象。从图像呈现的视觉效果看,分为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两种。叙事即叙述,也就是讲故事。图像叙事就是将图像作为叙事的主要载体进行叙事表达,并通过叙事过程中调动受教育者的视觉、听觉、触觉、动觉,使受教育者在图像创设的叙事情境中理解某个事件、接受其传递的某种价值理念。

以图像为载体进行思政教育是图像叙事的应有之义。思政教育的图像叙事指教育者以图像作为教育媒介,运用图像的话语表达优势和特点,对思政教育的内容进行具象化、生活化还原和再现,借助图片传递和构建的直观情境体验,引导受教育者通过看—教—学—做整个过程,理解、接受、创作、践行图像所传递的理论内涵和价值导向,增强思政教育的效度,强化思政教育的价值引领。

2  高校思政教育为什么迫切需要图像叙事

2.1  高等院校的学情所需

笔者通过对陕西三所高等院校共计512名学生、12位思政教师分别进行问卷调研和个体访谈式调研发现:目前高校学生对思政知识的学习,95%是通过思政课的课堂教学,89.6%是通过手机刷新闻;学生的公民意识、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淡漠,思维和情感活动往往建立在感性经验和具体形象事物的认知上;74.2%的学生希望在大学学习期间提升创造性与问题解决能力,54.4%的学生希望通过思政课的学习提升素质和能力;81%的学生喜欢图像是因为刷机时已习惯了关注图像,且图像简单易懂、生动形象、能吸引人、效率高;68%的学生希望教师能结合学生所学专业,51.8%的学生希望教师能结合信息技术,69.4%的学生希望教师能结合学生能力提升,进行有艺术感染力的教学;53.8%的学生希望教师能对学生进行课前、课中、课后全面指导;42.6%的学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图像叙事讲述者;46.58%的学生希望自己可以参与思政教育图像的创作;79%的学生喜欢有插图的思政课本。由此可以总结出,学生专业情感浓厚、个性鲜明、思维活跃、感情丰富、敢于实践、善于创新。因此,强调感性感知、直观形象、趣味性浓、视觉化效果强、学做融合、知行统一的图像叙事更符合高校当代大学生的学情所需。

2.2  高等院校的社情所需

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推广,改变了当代“图片人”的思想观念,学习、生活和互动的方式,也改变了他们思想道德和意识形态价值观的学习平台与接受方式。这些机不离手的“图片人”已习惯了读图解码的认知方式和刷图、斗图的生活方式,并对高等教育的供给侧提出图像叙事的需求。然而这种需求并未得到高等教育者正面积极的回应,相反,教育依然在对学理性的至高追求中孤芳自赏,以南辕北辙的偏执培养课堂中更多的“睡虫”,持续降低思政教育的认同度、接受度、说服力、效度和话语权。想要改变这一现状,思政教育者就必须正视学生对图像叙事的需求,借助图像叙事激趣、解文、传意、载道,在教学中推进图像叙事的改革、研究和应用。

2.3  思政课教学所需

据《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9》显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还存在缺乏组织纪律性、价值观认同和践行脱节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思政教育针对性差、亲和力弱。图像叙事能够满足新时代教育主体发展的新需求,迎合高等院校“屏幕少年”的认知和生活习惯,快速缩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缩短课程和生活之间的距离,压缩学生与课程之间的区隔,使思政教育从敬而远之向亲而近之转化。通过思政课程图像叙事图本的开发和创作引导学生认同教材观点、掌握理论,消除对思政教育的情感隔阂,是增强高等院校思政课程亲和力和针对性的有效途径。

3  如何构建高校思政课程的图像叙事

3.1  高校思政課程图像叙事内容布展

当前关于高校思政教育图像叙事的研究较少,已有研究主要按革命、建设、改革三大时期进行划分,内容过于宏观且缺乏针对性。课题组认为思政课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和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思政教育图像叙事的具体内容应按照高校五门思政公共必修课程来划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开设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其图像叙事的主要内容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教育,重点是围绕当代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面对的思想、道德、法律等问题,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的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开设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其图像叙事的主要内容是全面展示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至今)三大时期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开设在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其图像叙事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本质特征以及物质世界的本质规律,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开设在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其图像叙事的主要内容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具体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内容。

“形势与政策”开设在大学一年级到二年级每个学期,其图像叙事内容为国际国内形势及相关理论。

这五门思政公共必修课互有交叉,又相对独立。目前,涉及这几门课程的图像零散且没有系统性。明确高校思政课程图像叙事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图像搜集、整理和创作,丰富完善扩充思政教育图像,对立德树人有重要的意义。

3.2  高等院校思政课程图像叙事的构建

高等院校思政课程图像叙事的构建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理念为指导,以高校五门思政公共必修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图像叙事内容,以“思政+专业、思政+艺术两融合”为图像叙事方法。整个设计应以“趣”为起点、“学”为焦点、“做”为重点,在叙事手法上体现点面结合,在叙事风格上注重文本叙事与图像叙事、动态图像与静态图像、诗歌和图画、表演和音乐、图像编码和解码交互展现,在叙事策略上体现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的互动融合,借助有效的网络平台,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大阶段完成图像叙事的看—教—学—做,增强学生思政学习的认同感、获得感。

首先,选择平台。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是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图像叙事的催化剂,借助新媒体构建思政教育的图像场域,实现思政教育图像叙事的JITT(just in time tea-

ching)是必要且可行的。一般可供选择的平台有蓝墨云班、雨课堂等。

其次,做好课前(看)、课中(教、学)、课后(做)三大阶段的图像叙事设计,创设图像叙事的特定情境。

1)课前,教师通过调研了解学生兴趣、学情需求和学习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方式的特点结合学生的需求开展教研活动;搜集大量和课程章节内容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积极教育意义和主流价值观赋予的特定图像资源,包括图片、绘画、短视频、电影、动漫等,通过媒体平台转发给学生自学、观察、思考,以图激趣,使学生提升图像素养,积累看图经验。

2)课中,教师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以学生的问题与图像叙事需求为导向、学生的主动参与为手段,根据课前搜集图像资源结合授课內容通过动静结合的图像叙事组织引导学生理解教材观点,正确认识图像的理论蕴涵、价值导向、行为生成;以图引领,使学生正确解码图像,积累辨图经验,培养创作意识。

3)课后,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和目标,结合不同专业优势,布置图像叙事图本的创作任务,将学生的学习创作成果作为评学评教的主要指标,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情;使学生确立正确政治方向,积累丰富的图像创作经验和主流价值观传播的主体意识。

4  结语

图像叙事在高校思政课程中的应用,提升了学生的识图、辨图能力,增强了思政课程的针对性和亲和力,强化了思政课程的价值引领功能,提升了高校思政教育主体的获得感,推动了高等院校大学生从思政教育的被动接受者向主动参与者、传播者转化,实现了高等院校思政课程教学的特色化、应用化。■

参考文献

[1]周琪.论思想政治教育图像功能和实现方式[J].思想教育研究,2018(4):28-32.

[2]屠静芬.中古近现代史纲要优秀课例案例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

[3]《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发布[N].工人日报,2019-12-06(7).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课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