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振鑫
发展高等教育,是曲艺对现代教育能量进行创造性转化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相较于拜师收徒传承模式的单一,曲艺高等教育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曲艺人才,开设的课程既有专业课,也有公共素质课,对学生的教育更为系统全面,正值青春的学子们接受的不只是艺术的传承,更有文化的传承、思想的传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甚至审美观、艺术观、道德观都将在此人生阶段形成并受益终生。如此,曲艺高等教育对曲艺事业健康发展的推动作用显而易见,之于曲艺优良行风建设具有优化从业素质、协调师生关系、提升艺术创新、塑造行业形象的重要价值,有助建设一支知识化、专业化、学术化、规范化的职业队伍。
弹词名家马如飞在《出道录》中说:“早起莫迟,恐使声音哑涩;夜眠休晏,须防精气衰疲。幼而不肯用功夫,老亦终难成事业。试思青春不再,岂容片刻荒疏;白日易过,全仗少年习学。当初游戏,无益身心;日后饥寒,攸关面目。……所虑者,恃口角而争雄,逞心思而斗巧。登台以秽语诙谐,先伤(丧)雅道,到处则大言狂妄,易惹祸殃。当以克己待人之气度,兼之劝人为善之心肠……”①这段话,对曲艺从业者的生活习惯、道德修养、行艺规范等,给出了详细的参照标准。之所以重提上述观点,是因为时至今日曲艺行业内仍然存在着马如飞反对的种种不良现象。
固然,曲艺高等教育不是法律法规,不会使得上述弊端令行禁止。但是,生活无节制、专业懈怠、话语放任、同行相轻等产生的根源还是在于从业者综合素质问题,解决此类问题曲艺高等教育大有可为。因为,曲艺从业者“心中无目标,脚下无行动”自然会“今朝有酒今朝醉”地得过且过,不谈艺术信念与情怀也就会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懈怠,“无知无畏”是话语放任的根本,同行相轻则是“坐井观天似的自以为是”使然,不仅是人生境界的狭隘,更是知识面狭窄的必然。曲艺高等教育,致力于培养有知识、有文化、有业务、有思想的社会主义新曲艺工作者,他们的知识修为、专业修为乃至在学校形成的行为规范、道德规范,都会促进职业行为的向好。
“先学做人,再学做艺”的曲艺传统,实质也是在强调职业素质的重要。但是,其中“做人”优劣的评价,主观色彩强烈,往往由某些权威者或利益相关者的主观话语定夺,存在见仁见智的模糊。而曲艺高等教育,对学生有着种种行为规范、道德规范训练的量化,这和传统意义上“做人”评价的“模糊化”还是不尽相同的,对优良行风建设中优化职业素质的价值也正在于此。
再就是,虽然曲艺从业者可以通过自学而“腹有诗书气自华”,但是自学往往有兴趣使然的主观,只读愿意读的书,而不读不愿意读且需要读的书,和高校课程根据专业需要的系统化设计显然有区别。课程中有些内容看似无用,但悟透“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便会明白“开卷有益”而读书多多益善的真谛。而且,根据系统效应的原理分析,决定人生、专业高度的往往是最短的那块板,知识架构不合理,就难免会出现捉襟见肘的尴尬。或许有人会说,现在曲艺行业内也有受过高等教育者,可他们比艺人的做派还艺人。要说明的是,这部分人接受的曲艺教育还是拜师收徒的传统模式,为了显示他们的专业性,自然会比艺人还艺人,不过他们的思维方式、艺术见解、知识学养对曲艺界的积极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也从一个侧面,更加突出了发展曲艺高等教育的重要。
还要强调的是,曲艺优良行风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当有着曲艺高等教育背景的从业者成为职业主体的时候,优化职业素质的优良行风建设价值,会得到更好的凸显。
曲艺艺人自古就有“宁舍十吊钱,不把艺来传”的说法,至新中国成立前仍然讲究“无宗不立,无师不传,无徒不继。要想从艺,没有师承门户的得不到同行业的认可,也就是没有取得行业的准入证”。②如此之举,是曲艺尊师重教传统的弘扬,也是维护本行业尊严的需要。就当下的拜师收徒而言,某些师父对徒弟有着“从一而终”的人身限制,一旦遇有矛盾发生,“欺师灭祖”的道德绑架便随之而来,出现了以“清理门户”为名将学生逐出师门甚至收回“某字、某名”的笑谈。有些为徒者并非为了学习艺术的需要,而是为了要一个门户名分抑或攀高枝儿的“借蔓扬蔓”;还有的忘了做学生的本分,与老师上演了一出出网络“撕逼”大戏,甚至转拜更高辈分的师父进行示威。上述师徒极不协调关系的“亂象”,对曲艺行风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虽然其产生原因不能全部归罪于“拜师收徒”的传承模式,但消除此传统模式中的封建残余也确实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在曲艺高等教育中,教学分工明确、科目条理规范,人才培养呈现规模化、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的优势。专业课程教学可以揉进“口传心授”的传统,实现规模化培养与精英培养的教学融合。有上进心的学生,可以上了本科,进而进入硕士、博士更高层次的学习,面对多个老师,学生如果愿意可以全部称呼为“师父”。师生之间关系的协调,来自于教学相长的和谐互动,来自于修为、修养的自重、自爱、自觉,来自于艺术与信念的相互托付。如此曲艺高等教育背景下,师生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需要你,你需要我”的和谐关系,较之“有我没你,你死我活”的恶劣师徒关系,简直是质的飞跃。
要说明的是,我们不反对拜师收徒这种曲艺传承模式,反对的是其中影响行业形象的不良现象;而且,南方曲艺中的拜师收徒模式相对开放,没有那么多的限制,对师生关系的消极影响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但是,传统拜师收徒的恶劣师徒关系即使是极少数,“一个苍蝇坏了一锅粥”的行业乱象也必须得到净化。尽管不排除高等教育也存在个别师生关系不和谐现象,但总体而言,曲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优势有利于优良行风建设中师生关系的协调。
曲艺创新,包括表现内容的创新、表演手法的创新、理论评论的创新。富有创新精神的曲艺行业才能给人民曲艺的希望,有着朝气蓬勃的发展活力,体现着执着向上的职业精神,能够为观众提供优质的艺术服务。反之,曲艺演员缺乏表演内容的创新,就等于“无米下锅”,任你表演水平再高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能实现业务乃至人生的突破;曲艺行业没有了理论创新的指导,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出现新问题时就会手足无措,不能让曲艺及时融入社会而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表演手法不创新,就无法跟上新作品表现新生活、新时代的步伐。如此,会将整个行业拖入消沉的颓废状态。
曲艺创新,固然不排除天赋的决定因素。但对于绝大多数从业者而言,创新还是来自知识的力量 ,来自于后天努力从渐悟到顿悟的升华。“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博晓古今,可立一家之說,学贯中西,或成经国之才”,说的都是这个道理。如果说文化知识的积累是创新的关键,那么相声表演艺术家冯巩“没有业务出不来,没有为人立不住,没有文化走不远”的说法,更是点出了文化对于创新驱动的重要所在。
曲艺高等教育,不只是培养上台能演的从业者,还要培养提笔能创作、张口有理论的复合型曲艺人才,致力于知识化、专业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实现这一目标,学生们不仅要接受严格的专业训练,熟知所学曲种的特点,而且要通过理论学习通晓曲艺艺术的一般规律乃至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脉络,另外还要学习大学语文、英语、政治等公共课程。在行为习惯上,高等教育提倡人生旅途的小成功不是“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最终,而是一个个新的起点,最终取得成功者都是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者。这些专业知识、文化知识、优良习惯,在人生各个阶段的持续发酵,会不断促发创新的萌芽,催生一个个的奇思妙想乃至“舞文弄墨”的创新佳作。
所以,拥有高等教育背景的曲艺从业者,更容易实现创作、表演“量身定做”的“一招鲜吃遍天”,曲艺创作、曲艺理论研究更易于出现走向高峰的扛鼎之作。如此,发展曲艺高等教育可谓抓住了“解决创新问题的牛鼻子”,呼唤创新、期待创新、需要创新的曲艺,必须发展高等教育来激发曲艺行业创新的活力,提升曲艺行业为观众服务的水平。
现在,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发展为大众教育,有过高等教育经历的人正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主体。如果曲艺没有高等教育,那么以社会对文化知识拥有者的价值评价而言,这个行业将会被彻底边缘化,这将是所有曲艺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现在,虽然不能说让曲艺重塑行业信心的最好办法就是发展曲艺高等教育,但目前为止,无论是曲艺自身提升适应新时代的需要,还是积极转化外部环境能量为曲艺所用的需要,除了发展高等教育还真找不出更有效的路径。因为,那些以创作、表演、理论、评论、培训等为抓手的各项工作,最终也要落实到“人”的因素上,建设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曲艺职业队伍,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原有传统社会教育型的“拜师收徒”,在人才培养质量、数量上,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曲艺人才需要的背景下,曲艺行业建设的工作重心,还得回到“发挥高等教育优势”的层面。
从历史上看,由于多数曲种虽生于殿堂,但长于民间的缘故,再加上数来宝、凤阳花鼓等一些曲种和“乞食文化”的联系,曲艺整个行业被某些别有用心者“带着有色眼镜”进行评价,甚至给曲艺行业贴上了具有污蔑性的标签。而一些曲艺从业者缺乏自律意识,逐利观念、完美利己思想作祟,在台上污言秽语,台下负面新闻不断,也让曲艺行业形象受损严重。旧社会艺人们讲究的是“人穷志不短”“要饭不为孬,放下棍子和人一般高”,虽然不能讲这些说辞已经成为过去时,但和现代社会价值评价标准已大相径庭却也是客观实际。更重要的是,在没有发展艺术高等教育时,各门艺术都处在同一境地,所有演艺从业者都处在同一起跑线,可比性无非是舞台艺术见高低,收入多少论等次;可在众多姊妹艺术纷纷进入高等教育序列,而身披“百艺之母”华丽外衣的曲艺还停留在农业社会的生存阶段,之于行业形象的塑造实在不利。
还有,现在各个企事业单位在人才招聘时都设立了学历红线,高等教育经历不达标者都会被排除在外,更别说没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了。而且,高学历乃至重点院校的毕业生,已经被各地视为“人才”列进“引进计划”之中,曲艺从业者如果没有高等教育的加持,便没有进入文化部门乃至更高工作平台的“通行证”,业务水平再高也进不了大家公认的“人才”序列,这对曲艺行业形象的塑造实在不是个好消息。
所以,曲艺要塑造职业操守、综合素质、文化修养俱佳的行业形象,必须要接受高等教育的洗礼,不仅要继承曲艺优秀传统,更要用新文化、新思想、新观点去荡涤曲艺行业的尘埃,擦亮曲艺行业的金字招牌。
综合上述,发展曲艺高等教育是新时代曲艺事业的“重中之重”,是“功在曲艺当代,利在曲艺千秋”的大事,对曲艺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贡献是全方位的,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曲艺高等教育的贡献具有显性与隐性、即时性与长期性的辩证,之于曲艺优良行风建设价值意义的显现就是隐性、长期性的,需要时间磨砺的证明才能做出最好的解答。但不管如何,曲艺高等教育之于优良行风建设的价值意义毋庸置疑,姊妹艺术已有的发展实践也已经做了最好的佐证。
让我们共同期待,曲艺高等教育之于优良行风建设价值的尽快凸显。
注释:
①周良编:《苏州评弹旧闻钞(增补本)》,古吴轩出版社,2006年版,第93页。
②炜熠:《有感而发话拜师》,《曲艺》,2015年第5期,第8页。
(作者:聊城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责任编辑/邓科)